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喻芳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护理
  • 2篇干预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症状
  • 1篇症状分析
  • 1篇致精神障碍
  • 1篇社会功能
  • 1篇生活质量
  • 1篇衰竭
  • 1篇住院
  • 1篇自我
  • 1篇自我效能
  • 1篇自我效能感
  • 1篇自制力

机构

  • 4篇西安市精神卫...

作者

  • 4篇喻芳
  • 2篇齐晓燕
  • 1篇焦路炜
  • 1篇贾莉娜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精神科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精神科患者生存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本院的90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45例和观察组(持续改进护理模式组)45例,然后将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4周、8周的SQLS量表、ADLPI量表及PANSS量表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4周、8周的SQLS量表、ADLPI量表及PANSS量表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评估结果均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可明显地在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及生活能力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焦路炜喻芳
关键词:精神科
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我效能评分等工具,比较两组护理措施实施3个月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自我效能感变化。结果 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自尊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疗效显著。
喻芳贾莉娜
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抑郁症社会功能自我效能
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 探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2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估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计算抑郁发生率和焦虑发生率,分析引起焦虑和抑郁的因素,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2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病程>3年焦虑抑郁患者88例占比25.29%、在职焦虑抑郁患者101例占比27.82%、BMI>24kg/m2焦虑抑郁患者68例占比23.86%、住院天数>14天焦虑抑郁患者39例占比28.06%;有高血压史和有吸烟史焦虑抑郁患病率较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6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伴有焦虑抑郁者234例占比54.93%,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0%。在职状态、BMI是造成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较高,病程、在职状况、BMI、住院天数是患者焦虑抑郁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职状态、BMI是造成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
喻芳齐晓燕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焦虑抑郁
心理干预对吸食大麻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吸食大麻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吸食大麻致精神障碍患者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接受常规护理+心理干预)与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各3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情绪障碍、自制力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Hopkin's症状量表中强迫、抑郁等6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5),且干预组各维度评分低于常规组(P <0.05);两组自知力评估量表(SAUMD)总分均显著下降(P <0.05),自控力量表总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干预组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常规组(P <0.05);两组药物成瘾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躯干、心理、社会功能及戒断症状得分均显著升高(P <0.05),且干预组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吸食大麻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障碍,增强其自控力,改善生活质量。
齐晓燕喻芳
关键词:心理干预吸食大麻自制力生活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