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婷 作品数:24 被引量:245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影响 被引量:28 2021年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变化,探讨该变化与眼轴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5/2018-11就诊的-1.00~-6.00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及对照组(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间的眼轴、相对周边屈光度(鼻侧30°~颞侧30°)。结果:试验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近视漂移状态(P<0.05),这种变化在戴镜1mo内最为明显(P<0.05),1mo后基本趋于稳定(P>0.05)。对照组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远视程度增加。1a后两组患者的眼轴及各径线相对周边屈光度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眼轴差与相对周边屈光度差值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增长变慢,相对周边屈光度呈现近视漂移(1mo内最为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唐文婷 李佳倩 周里深 喻谦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眼轴 2018~2020年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8 2022年 目的:观察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2020-01/05)前后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的近视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连续3a(2018~2020年)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6~13岁),每个年级3个班共10153人,对纳入对象行视力检查及电脑验光,视力<5.0则进行散瞳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SE),并计算各年龄组近视患病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年度近视患病率的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度SE的差异。结果:2018、2019、2020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98%、36.29%、42.52%(χ^(2)=39.374,P<0.001)。6~9岁组学生2020年近视患病率明显提高(P<0.01),分别为2019年的2.20倍(6岁)、2.08倍(7岁)、1.36倍(8岁)、1.24倍(9岁)。6~9岁组学生2020年SE出现明显近视化(P<0.05),比2019年分别增长-0.34±0.76D(6岁)、-0.28±0.84D(7岁)、-0.29±1.41D(8岁)、-0.18±1.35D(9岁)。10~13岁组学生2018~2020年近视患病率及SE基本保持稳定(P>0.05)。结论:新冠疫情居家隔离期后,6~9岁学生的近视进展明显加快,应更加重视6~9岁近视防控的窗口期。 唐文婷 李佳倩 李世贝 李静 李凡杰 喻谦关键词:小学生 近视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减小后光学区直径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与常规后光学区直径(6mm-BOZD)相比,减小后光学区直径(5mm-BOZD)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矫治过程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6-04/2019-01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100眼(均取右眼数据),球镜度为-1.00~-5.00D,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配戴5mm-BOZD角膜塑形镜,对照组患者配戴6mm-BOZD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a期间的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度(SE)、相对周边屈光度(RPR)、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近视力(NVA)、应用Efron分级记录眼前节情况、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及高阶像差(RMS_(h))。结果:治疗1a后,试验组患者的AL增加0.05±0.05mm,对照组增加0.15±0.05mm(t=-8.949,P<0.001);试验组患者SE增加-0.18±0.27D,对照组增加-0.42±0.35D(t=3.609,P=0.001);两组患者在N30°、N20°、T30°位点RPR的变化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BCVA、NVA、Efron分级、CH、CRF、IOPcc、NIKBUTav、RMS_(h)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减小后光学区直径角膜塑形镜在观察期内能安全并更有效地矫治青少年近视。 唐文婷 李佳倩 李世贝 李静 李凡杰 喻谦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近视 有效性 安全性 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及房水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及房水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1α的表达情况,探讨角膜碱烧伤后早期HIF-1α在其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25只,右眼建立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为实验组,左眼不作处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碱烧伤后1 d、4 d、7 d、10 d、14 d HIF-1α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房水中HIF-1α的表达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中,HIF-1α在角膜及房水中均无表达。实验组碱烧伤后,HIF-1α在角膜上皮细胞层和基质层组织中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强,且随碱烧伤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至14 d时达到峰值。房水中HIF-1α在碱烧伤后1 d的表达量为(0.056±0.013)μg·L-1,随后持续增高,至14 d时达(0.823±0.114)μg·L-1。房水中HIF-1α的表达量与其在角膜中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 HIF-1α参与了角膜损伤的病理机制,其表达变化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相关。 付敏 喻谦 付馨余 李定洋 唐文婷关键词:角膜 房水 碱烧伤 缺氧诱导因子-1Α 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增加压迫系数(ICF)的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眼患儿资料, 纳入右眼进行研究。依据患儿情况验配角膜塑形镜, 近视度数<3.00 D者为低度近视, ≥3.00 D者为中度近视, 低度和中度近视的患儿分别采用Excel随机数分为低度近视试验组、低度近视对照组和中度近视试验组、中度近视对照组, 分别验配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对比各组戴镜1年期间的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SE)、最佳矫正视力(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Efron分级)、角膜滞后量(CH)、角膜阻力因子(CRF)、角膜补偿眼压(IOPcc)、泪膜破裂时间(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AF)。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戴镜1年后, 低度近视试验组与低度近视对照组的AL、SE、BCVA、NVA、Efron分级、CH、CRF、IOPcc、BUT、高阶像差、调节幅度和A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戴镜6个月后, 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05±0.03)mm, 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08±0.04)mm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6, P=0.001)。戴镜1年后, 中度近视试验组眼轴长度增加了(0.12±0.04)mm, 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16±0.05)mm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7, P<0.001);中度近视试验组的SE为(-0.16±0.40)D, 与中度近视对照组的(-0.58±0.60)D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9, P=0.001);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及AF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两组BCVA、近视力、眼前节情况、CH、CRF、IOPcc、BUT及调节幅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F角膜塑形镜在观察期内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正儿童近视眼, 对中度近视眼的进展控制效果更好。 唐文婷 李佳倩 李世贝 唐勇军 马丁鹏关键词:近视 接触镜 角膜塑形术 低浓度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观察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05/2018-08于我院就诊的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患者126例126眼(均取右眼数据),使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mo后随机进行分组,试验组患者63眼每晚联合应用低浓度(0.01%)阿托品滴眼液1次,对照组患者63眼每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滴眼液1次。随访观察眼轴、等效球镜度、最佳矫正近视力、瞳孔直径、调节幅度、泪膜破裂时间、眼压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1a,试验组和对照组低度近视患者眼轴分别增长0.13±0.03、0.22±0.05mm,中度近视患者眼轴分别增长0.12±0.03、0.20±0.05mm;低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16±0.07、0.21±0.08D,中度近视患者等效球镜度分别增加0.16±0.05、0.20±0.09D,两组之间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变化均有差异(均P<0.05)。治疗1a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近视力、泪膜破裂时间、眼压均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瞳孔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调节幅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0.01%阿托品滴眼液联合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且安全有效。 唐文婷 田美 李世贝 喻谦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 近视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泪液渗透压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的泪液渗透压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6-05/2019-02就诊的-1.00~-5.00D的79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角膜塑形镜组39例配戴角膜塑形镜及框架眼镜组40例配戴框架眼镜。随访观察患者治疗1a期间的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泪液渗透压(TFO)、泪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结果:角膜塑形镜组NIKBUTav及泪液TNFα戴镜6mo,1a、停戴后4wk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TFO戴镜1、3、6mo,1a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泪液IL-1β及泪液IL-6戴镜3、6mo,1a与戴镜前有差异(P<0.001)。戴镜1a角膜塑形镜组NIKBUTav(8.54±1.92s)低于框架眼镜组(12.93±2.22s)(P<0.001),角膜塑形镜组TFO、IL-6、TNFα均高于框架眼镜组(P<0.01);而IL-1β角膜塑形镜组(16.60±4.32ng/mL)和框架眼镜组(14.67±4.43ng/mL)无差异(P=0.053)。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后,NIKBUTav降低,TFO、IL-1β、IL-6、TNFα升高,但具有可逆性。 唐文婷 李佳倩 周里深 李凡杰 喻谦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眼表 炎症因子 白内障术中应用粘弹剂对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保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应用粘弹剂保护角膜上皮,预防术后发生角膜上皮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眼科收治的74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37眼)和对照组37例(37眼),所有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均在表麻下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试验组术中应用粘弹剂保护角膜上皮,对照组常规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自觉症状评分。结果术后3d、1周试验组BUT高于对照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两组角膜上皮恢复,BUT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粘弹剂能保护角膜上皮,减轻术后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引发的眼部刺激症状,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喻谦 唐文婷 吴婷关键词:糖尿病 粘弹剂 角膜上皮细胞 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2025年 患者女,55岁。因行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后突发右眼视力下降1 d,于2024年9月10日至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眼科就诊。患者脑梗死病史10年及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服用药物。眼科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可疑光感、0.6。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5、18.1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对光反射迟钝,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周边晶状体稍混浊。眼底检查,右眼视盘颜色变淡、边界模糊,视网膜动脉管径变细、充盈不良,黄斑呈樱桃红斑,后极部视网膜苍白水肿(图1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黄斑局限性神经纤维层隆起,内层结构增厚,反射增强,层次结构不清(图1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右眼视网膜动脉充盈迟缓(图1C)。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右侧N75、P100、N145波振幅明显降低,潜伏期延长(图1D)。 罗香凝 唐文婷 罗敏 刘海燕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阻塞 病例报告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我院4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DR者246例(DR组),未合并DR者204例(非DR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2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内脂素、代谢相关指标及MS发生率,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三组血清内脂素水平、MS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非DR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DR组TC、TG水平均高于非DR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DR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BMI、FPG、TC、TG、SBP、DBP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与MS密切相关,两者协同促2型糖尿病患者DR发生。 唐文婷 喻谦关键词: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代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