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淑贞

作品数:21 被引量:21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城市
  • 7篇城市热岛
  • 6篇太阳辐射
  • 6篇气候
  • 5篇热岛效应
  • 4篇云量
  • 4篇热岛强度
  • 4篇城市发展
  • 4篇城市气候
  • 4篇城市热岛效应
  • 3篇低云
  • 3篇气象
  • 3篇污染
  • 3篇空气污染
  • 2篇人类活动影响
  • 2篇水汽
  • 2篇平流辐射雾
  • 2篇气候学
  • 2篇下垫面
  • 2篇风速

机构

  • 2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周淑贞
  • 3篇王行恒
  • 2篇郑景春
  • 1篇张超

传媒

  • 5篇地理学报
  • 5篇全国局地气候...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第二届全国城...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5篇1991
  • 1篇1990
  • 6篇1987
  • 3篇1986
  • 1篇1983
  • 1篇1982
  • 1篇198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的太阳辐射与城市气候
周淑贞邵建民
关键词:太阳辐射气候学气象条件城市热岛效应生态效应
上海城市湿岛与城区雾被引量:7
1991年
本文根据1984年上海城区11个气象站和郊区10个气象站的观测记录和天气图,分析上海城乡水汽压的差异及其与城区雾的关系,发现在气团雾出现前,上海在20时和02时常出现三种城市湿岛,即凝露湿岛、结霜湿岛和雨天湿岛(含雨中湿岛和雨后湿岛两型)。在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中还有雾天城市湿岛。以上各类湿岛的形成都伴有城市热岛的存在。本文用大量观测事实论证了以上几种城市湿岛的存在及其形成过程,并指出城市湿岛的出现可以作为城市辐射雾、平流辐射雾和平流雾的先兆。
周淑贞王行恒
关键词:平流辐射雾城市气候城市热岛水汽压热岛强度低云量
上海城市发展对气温的影响被引量:41
1983年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其发展速度之快在我国首屈一指。上海又是我国最早有正规气象观测的台站之一。早在1872年,法国天主教就在上海市肇家浜路西岸(现蒲西路221号)建立了徐家汇气象台。
周淑贞
关键词:城市发展气温
上海城市热岛效应被引量:65
1982年
为了弄清上海城市热岛效应,应用了下列资料:(1)1955年上海外滩、徐家汇(这两站代表市区)和松江(代表远郊)的全年观测资料。(2)1956、1957两年上海徐家汇(市区)、龙华(城市边缘)和松江(远郊)观测资料。(3)1959年8月9—11日,由上海气象局、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用阿斯曼通风干湿表,对上海市区进行了33个定点(测点位置分布见图1)、逐时四层次(20、50、100、150 厘米高度)小气候观测所取得的资料。
周淑贞张超
上海城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周淑贞邵建民
关键词:太阳辐射城市发展空气污染下垫面
温室效应与城市热岛被引量:8
1990年
城市热岛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本文着重从CO_2和水汽这两种温室气体在城区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来分析其在城市热岛形成中的作用,并以若干城市特别是上海城市热岛的实况,予以论证。一大气中CO_2对太阳辐射无重要吸收作用,但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有相当强的吸收能力。图1是CO_2和水汽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中连续曲线代表温度与300K绝对黑体的发射光谱中的能量分布。它可以近似地代表地面长波辐射(实测地面平均温度为286~288K)概况。横坐标示波长,纵坐标示强度。某一波长的吸收强度。
周淑贞
关键词:城市热岛温室效应
上海城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被引量:8
1992年
本文根据天文因素、气象条件和大气质量论述上海城市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性.指出由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浓度的不同,可以改变天文辐射周期性的变化,而“城市发展”这个人为因子对到达地表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论证上海城市大气环境有明显恶化的趋势.
周淑贞郑景春
关键词: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
上海下垫面温度与城市热岛效应
周淑贞吴林
关键词:下垫面温度城市热岛效应气象卫星
上海城市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被引量:4
1987年
上海是我国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和能源消耗量最大的城市,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一)自六十年代末期开始,上海龙华台的太阳直接辐射显著减少,散射辐射逐渐增加,总辐射有所减少,而在同时期内上海郊县站则无此变化。谱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太阳辐射的这一变化趋势,与市区的耗煤量和降尘量密切相关。(二)由同一时期城市与郊区所观测到的日照百分率和云量记录及回归方程计算,得知城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值比郊区小,散射辐射值比郊区大,城市有混浊岛效应。
周淑贞邵建民
关键词:太阳辐射日照百分率总云量
上海城区雾的形成和特征被引量:12
1991年
本文对上海市区1984年全年27个雾日的天气形势和有关气象要素的变化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上海该年出现4种雾类即:锋面雾(占40.7%)、辐射雾(占29.7%)、平流辐射雾(占18.5%)和平流雾(占11.1%)。并指出上海城市雾具有下述三个主要特征:(1)近数十年来年平均雾日数有递减趋势,近8年年平均雾日比前20年减少14.4天;(2)在城市辐射雾和平流辐射雾出现前,出现城市湿岛的机率高达92.3%,可作为这两种雾的先兆。在秋冬季节,在这两种雾中,还出现雾天城市湿岛效应;(3)有相当多的低相对湿度城市“浊雾”。
周淑贞
关键词:平流辐射雾年平均雾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