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
- 作品数:62 被引量:278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气象局重点科研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融化层识别算法的研究被引量:6
- 2023年
- 基于融化层识别算法(melting layer detection algorithm,MLDA)原理,利用2020年7—8月济南、青岛两部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体扫数据,进行融化层高度信息识别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在MLDA算法中引入径向连续性检验、增加扫描仰角范围与调整判别融化层出现的距离库总数阈值的改进措施,与改进前的MLDA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论:MLDA对融化层顶高度有一定识别效果,识别的融化层顶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大,融化层底高度过低;加入径向连续性检验(简称MLDA-R1)后,识别的融化层顶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减小,融化层底对应温度与融化层厚度分布在合理区间,但是遗漏识别的试验数明显增加;在MLDA-R1基础上,扫描区域增加了3.3°仰角(简称MLDA-R2)并调整了判别融化层出现的距离库总数阈值(简称MLDA-R3),融化层遗漏识别的试验数明显减少,同时提高了对融化层高度信息的识别效果;一些降水回波与非降水回波混合的区域会被错误识别为融化层区域,影响MLDA算法对融化层的识别效果,仍需进一步改进。总体来看,改进后的MLDA更适用于我国S波段双偏多普勒振雷达,对雷达水凝物相态分类与定量降水估测等气象现代化业务有一定支撑作用。
- 夏凡夏凡张乐坚吴炜
- MOS,PP方法在降水及温度预报中的效果对比检验被引量:8
- 2000年
- 利用 1 995~ 1 997年的北京T1 0 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 ,建立了山东省各测站夏季(6~ 9月 ) 1~ 5天日极端温度、降水MOS预报方程和PP预报方程 ,并对 1 999年 7~9月的预报进行了对比检验 ,结果表明 ,MOS方法预报效果明显优于PP方法。
- 李玉华耿勃吴炜王建国
- 关键词:MOS方法降水预报温度预报
- 登陆北上山东台风暴雨非对称分布的成因对比分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选取登陆北上山东地点相近但暴雨落区分别位于台风中心西北侧和东北侧的两个台风,分析暴雨落区相对台风中心非对称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台风进入中纬度以后,0421号台风“海马”位于高空深槽前,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从西北侧侵入台风环流,产生湿斜压锋区强迫抬升、冷暖空气交绥、水汽辐合等因素造成暴雨,暴雨趋于出现在台风中心的西北侧,为高比湿舌前方、较强水汽辐合区与相当位温密集区叠加的区域;而0509号台风“麦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引起涡度及涡度平流的非对称改变,暴雨区与500hPa正涡度区或正涡度平流相对应,暴雨趋于出现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为强正涡度平流区与水汽辐合叠加的区域。
- 孙兴池吴炜孙莎莎
- 关键词:台风暴雨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
- '4·15'鲁南中尺度暴雨物理机制研究
- 2002年4月15日鲁南地区出现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对缓解当地严重旱情起到重要作用.该过程与对流层中下层旺盛的西南气流和切变线有密切的关系,是由地面风场辐合线上强烈发展的中B对流系统直接造成的.采用MM5v3.6三重双向嵌...
- 吴炜吴增茂高山红
- 关键词:中尺度暴雨物理机制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热带气旋的特征
- 利用中国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1949-2012年影响山东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949-2012 年年平均有 2 个热带气旋影响山东地区,其中1985年和2012年均有7个热带气旋影响...
- 丛春华吴炜孙莎莎
- 关键词:热带气旋气候统计
- 2008青岛奥帆赛及残奥帆赛气象服务策略与技巧
- 2009年
- 本文以2008青岛奥帆赛和残奥帆赛赛事服务为例,详尽分析了本次气象服务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和技巧。即赛前充分了解需求,在比赛中及时把握时间节点,从而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缩短预报时效,提高预报准确率,在服务过程中时刻贯穿“以变为魂”的理念,根据赛事的进展,适时调整服务策略,采取先“激进”后“保守”的策略,使得比赛进程安排紧凑。
- 林行吴炜王晓云杨育强漆梁波黄容
- 关键词:气象服务预报准确率预报时效
- 山东半岛南岸近岸海雾时空特征及其成因探究
- 2025年
- 影响山东半岛南岸的海雾可大致分为大范围海雾与近岸海雾,对港口交通运输与近岸作业等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主要是后者,但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且深度不够。针对2008-2023年山东半岛南岸的近岸海雾事件,基于近岸站点、再分析格点与卫星数据,统计分析近岸海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究其成因。结果表明:(1)近岸海雾按照雾区特征可细分为5种类型,分别受控于5种不同的天气形势,这5种海雾发生次数的月际变化差异明显;(2)近岸海雾的时空演变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快变的天气系统会强烈影响雾区形态的演变,而天气系统变化缓慢时,海面温度与气海温差是雾区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3)近岸海雾事件中几乎均伴随着海陆风过程,其中海雾发生与陆风环流建立在时间上高度相关且呈现一致的月际变化。研究揭示海陆风环流在山东半岛南岸近岸海雾过程中可能扮演关键性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借助高时空分辨率的数值模式进行详细探究。
- 文影高山红高山红
- 关键词:海面温度海陆风环流
- 2024年青岛一次近海平流雾的微物理特征观测分析
- 2025年
- 2024年5月22-25日,青岛近海发生一次平流雾过程,同时在八关山和小麦岛2个沿海站点使用FM-120型雾滴谱仪开展海雾微物理特征观测,并结合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和ERA5再分析数据,分析此次海雾过程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海雾过程具有稳定的天气形势、东南暖湿气流及较强的逆温结构。(2)整个海雾过程中,八关山平均数浓度为277.02 cm^(-3),平均液态水含量为0.051 g·m^(-3),平均有效半径为4.92μm,平均半径为2.65μm;小麦岛平均数浓度为77.58 cm^(-3),平均液态水含量为0.027 g·m^(-3),平均有效半径为7.39μm,平均半径为2.78μm。(3)2个观测点的微物理特征随时间同步演变,在海雾的发展成熟阶段雾滴谱分布具有明显双峰结构,尤其在15μm以上的大粒径段上抬明显。(4)此次海雾过程中,基于数浓度和液态水含量共同建立的能见度参数化方案预测效果最佳。
- 石晓宇衣立吴炜高山红吴炜刘敬武刘应辰刘一林王晓宇李顺王晓宇张元振
- 关键词:青岛近海微物理特征雾滴谱
- 山东沿海测风高度对风速的影响和订正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利用2009年1月—2011年5月山东的19个测风塔风资料,分析研究测风塔不同高度观测风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研究不同测站高度对风资料代表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对现有风场进行订正比较有效的方法与技术。
- 孙莎莎吴炜郭俊建
- 关键词:测风塔订正
- 土地利用资料的更新对四川盆地高温天气数值模拟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土地利用情况影响区域天气和气候,采用与实况更为接近的下垫面资料能够为数值预报提供有力支撑。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9年8月四川盆地高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基于2019年更新的MODIS土地利用数据与WRF自带土地利用资料的差异,分析下垫面资料的更新对数值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土地利用资料存在明显差异,更新后的MODIS资料刻画更为精细,模拟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更加丰富。2 m气温对土地利用资料十分敏感,更新土地利用资料后两次个例平均的2 m气温2℃以内的模拟准确率提高6.2%,日最高气温模拟准确率提高31.3%;而日最低气温模拟准确率下降2.1%。土地利用资料变化明显的四川盆地内部较更新前增温明显,局部增温超过4℃,最高气温模拟偏低的状况明显改善。选取四川盆地内部地表类型由农田转为城市和建筑的合川站作为典型站点进行分析,发现土地利用类型更新后发射率减小,植被气孔阻抗增大,粗糙度增大,陆面参数的变化导致地表对边界层大气向上的感热输送增加,地表蒸发及大气水分供应减少,气温升高,边界层高度升高。模拟初期土地利用资料的更新造成模拟差异的局地性较强,随着模拟时间增加,逐渐影响中高层及周边大气。土地利用资料的改变通过影响陆面参数的选择,导致模拟结果的差异。更新土地利用资料后可有效改善2 m气温及最高气温的模拟效果。
- 温晓培吴炜吴炜李季李昌义刘诗军朱文刚
- 关键词:WRF土地利用MODIS四川盆地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