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仰湘
- 作品数:47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军事文化科学更多>>
- 曾国藩批点《仪礼郑注句读》稿本述评被引量:2
- 2012年
- 曾国藩学兼汉、宋,尤嗜礼学。三《礼》之中,他对《仪礼》用功最深、成就最著。王启源编《求阙斋读书录》辑录曾氏研读四部典籍的心得,其中以读《仪礼》札记最多,王先谦还将其单独辑成《读(仪礼)录》一卷,收入《皇清经解续编》。近些年来,海内外的曾国藩研究相当热闹,但讨论其经学的成果较少,
- 吴仰湘包凯
- 关键词:《仪礼》曾国藩稿本句读批点《礼》
-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与工作方向——基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思考被引量:23
- 2016年
-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应符合大学培养精英人才的高端办学理念,满足高起点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从"全能咨询师"转为"学术引路人"。而人文专业学业导师的工作方向,要放在专业认同、学业指导和学术引导上。具体而言,对低年级学生主要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诱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从应试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对高年级学生则以课外阅读和论文写作为主要方式激发其"学问欲",培养学生的治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自主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提升。
- 吴仰湘全淑凤
-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学业导师学业指导
- 《新学伪经考》甲午参奏案新探
- 吴仰湘
- 蒋百里国防经济学说述评被引量:1
- 2006年
- 蒋百里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近代国防理论奠基人。他的国防经济学说可以概括为五点,即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要配合一致,实现协调发展;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战备要互相渗透,兼顾平战需要,力求军民结合;国防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力求自给自足;武器装备的研究与生产要有所区别,贵研究而慎制造;国防建设特别是某些军事工业应以国营为主,兼用民营。
- 吴仰湘
- 关键词:蒋百里国防经济建设
- 皮锡瑞《经学家法讲义》稿本的内容及其价值被引量:3
- 2008年
- 保存在《师伏堂经学杂记》中的一组经学文稿,是近代经学大师皮锡瑞晚年讲授"经学家法"课程时所编讲义原稿。这部《经学家法讲义》手稿对先秦至魏晋的经学变迁与得失作了简明扼要的疏理和评述,描绘出魏晋以前经学历史的基本轮廓,其中的新见卓识,更显示出这部隐秘至今的经学遗稿的学术价值。皮锡瑞还在稿中自道其"郑学"研究,有助于今人全面体认他融通今、古文经学的学术品性,确证他决非专治今文家言的经师。
- 吴仰湘姚茂军
- 关键词:皮锡瑞经学史
- 曾运乾经学研究三书述评
- 2014年
- 曾运乾不仅以精通声韵名家,经学研究也有骄人成绩。在《尚书正读》、《毛诗说》、《春秋三传通论》等著述中,他综合运用音韵、训诂、语法、修辞等知识,在解说经义、训释字词、点断句读、剖析文理、抉发经书意蕴、裁决经学争讼等方面屡有新获,能兼汉、宋之长,不拘今、古家法。曾运乾由小学入手治经,一改湖南经师不通小学的旧观,在湘学史上尤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 吴仰湘
- 项羽自杀原因新探被引量:2
- 1994年
- 项羽自杀原因新探吴仰湘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项羽的研究虽多,但集中于探讨项羽败亡的原因,至于项羽乌江自刎,则认为是他垓下兵败被迫自杀。然而细读史书,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项羽从垓下突围南逃,在东城一番冲杀,撇下了刘汉追兵,到达乌江岸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吴仰湘
- 关键词:西汉时期项羽楚汉战争历史意义
- 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点校举误
- 2012年
-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过周予同的点校、注释,流传极广,成为经学入门教材。但周注本的点校存在一些失误,却一直没人指正。本文从断句、校勘、分段等方面列举其疏失,并依据《经学历史》初稿本,对周注本失校之处加以弥补。
- 王亚婷吴仰湘
- 关键词:点校
- 《军事计画》篡自蒋方震《军事常识》考论被引量:3
- 2008年
- 《军事计画》始见于1943年编印的《蔡松坡先生遗集》,最先由刘达武提出为蔡锷所著。因该书与蒋方震1917年出版的《军事常识》近乎雷同,后引起学界争议。研究表明,蔡锷生前从未透露自己撰有《军事计画》;他病逝后,其知交部下亦无人提及此事。此书系嗜好搜辑乡邦文献、特别崇敬蔡锷的刘达武篡改蒋方震《军事常识》而成。经过对勘文本异同,更能发现《军事计画》变乱《军事常识》的痕迹与破绽。当初蔡锷或对蒋方震拟订《军事常识》的写作提纲有过启迪,但后来蒋方震因故改变了书稿的性质与内容,故认为《军事常识》中包含蔡锷军事思想的观点也难以成立。
- 吴仰湘
- 关键词:军事思想
- 牟润孙经学史研究述评
- 2015年
- 牟润孙博通经史,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可惜学界重其史学而略其经学。他不仅对《论语》、《大学》、《公羊传》等经书的文句与义意有独到的解说,也对汉魏以来的经学变迁作了别致的探讨,各种具体研究成果引人瞩目,但最值得指出的是,他根据经史同源的原理,作出"经学皆史学"的论断,再反思两汉以来经史分合的利弊得失,提出"经史合一的史学"说,堪称晚年定论。牟润孙在其学术臻于精熟之际,针对现代中国经学消亡、史学西化,力矫时弊,从经学史的苦心探求中,彰明中国古代经史合一的优良传统,期望恢复"经史合一的史学",融经学入史学,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指明方向。
- 吴仰湘
- 关键词:经学史经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