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迪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4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本研究对2018年度内蒙古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工作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报告质量并分析影响报告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内蒙古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科学的参考和评价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8年度医疗机...
- 初迪
-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LOGISTIC回归分析
-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炭疽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多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东部地区发病高于西部地区,有向西部地区蔓延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80.73%和19.24%。农、牧民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人群。结论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主要分布在东部农牧区。畜牧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防治工作,使危害降到最低水平,防止疫区的扩大。
- 海岩跃华王文瑞郭卫东初迪宋健卢爱桃
-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
- 内蒙古2006-2010年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分析内蒙古2006—2010年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特点,掌握我区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和分析2006—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纡窃中内蒙古地区甲乙类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数据。结果(1)2006—2010年,内蒙古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60774例,死亡30例,总发病率为50.53/10万,年均发病率10.11/10万,无甲类发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P〈O.05)。发病前三位的病种分别是布病、出血热和炭疽。(2)地区分布:2006—2010年发病最高的地区前五位是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和赤峰市。(3)人群分布:高危职业主要是农民和牧民(P〈0.05),占5年发总病的87.37%;发病73.72%主要集中在25—55岁;男女性别比2.28:1。(4)时间分布:全年均可发病,发病高峰为3-6月份,约占发病总数的66.18%,5月份发病数最高、12月份最低(P〈O.05)。结论内蒙古甲乙类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发病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有鲜明的地区聚集性、季节特点和人群特征,今后应该做好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和高发时间的预防控制工作。
- 姜晓峰金化瑞郭卫东宋壮志宋健初迪王文瑞
- 关键词:虫媒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 内蒙古2010—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4
- 2014年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有文献报道显示,近几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比重较大,且容易引发媒体关注和风险信任危机[2-4]。为了解内蒙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进一步做好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笔者分析了内蒙古2010—2012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研究结果如下。
- 姜晓峰郭卫东宋壮志初迪宋健金化瑞
- 关键词: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 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类似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年间内蒙古自治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48起,无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较大级别事件1起(2.08%),一般级别事件42起(87.50%),未分级事件5起(10.42%)。事件类别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共26起,占54.16%,其中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共22起,占比45.83%;其次是以手足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事件10起,占比20.83%。每年3-6月和9-12月是学校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发生事件起数分别占报告事件总起数的58.33%和41.67%。小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占45.83%。结论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以县镇小学居多,应引起教育和卫生部门的重视,积极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应对策略。
- 初迪王文瑞郭卫东段化伟高昇张秀红
- 关键词: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 内蒙古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被引量:34
- 2015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病原种类,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2008—2013年内蒙古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采用分析性统计学方法分析病原检测结果。结果2008—2013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15 316例,各年发病率依次为32.15/10万、133.64/10万、78.16/10万、93.94/10万、66.62/10万和66.40/10万,2008—2013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发病高峰为6—7月,≤3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58.48%;2 775例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阳性占42.92%,CA16阳性占32.11%,其他肠道病毒占24.97%;不同年份EV71、CA16、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6,P<0.05),重症死亡病例感染EV71比例为82.58%。结论 2008—2013年内蒙古地区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EV71为优势流行株。
- 海岩李忠延跃华王文瑞郭卫东卢爱桃李昕初迪宋健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
- 2008—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2-161例,其中重症病例616例,死亡22例;不同年份、不同季度和不同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均不同;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8月,比南方城市的高峰期推迟1~2个月;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岁,占总发病数的82.3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构成比为1.46:1,市区发病率高于旗县。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域、人群流行特征,而且市区发病率高于旗县,因此短时间内易造成暴发与流行,提示应采取有效的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宣传教育等措施来预防手足口病。
- 田晓灵郭卫东姜晓峰宋健初迪马学恩王文瑞
-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
-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 2012年
- 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期间,全区共发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2起,其中较大事件23起,一般事件149起。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疫情达到1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7.4%;其次是食物中毒3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9.8%;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发病事件及其他事件共1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8%。在所有发生事件中有132起发生在学校,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6.7%,事件涉及人数达8762人。结论 2004~2010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构成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今后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各类学校之间联动的应急能力建设。
- 宋壮志吕亚丽王艳芳苏军初迪王丹
- 关键词: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