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娟
- 作品数:18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菏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菏泽市2013年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分析2013年菏泽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手足口病疫情研判和综合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菏泽市九县区手足口病诊疗定点医疗医院采集的手足口病临床确诊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或咽拭子标本,提取样本核酸,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和非EV71、C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 结果 575份手足口病临床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502份,检出率87.30%;1~岁组,EV71阳性数构成比、EV阳性数构成比均为年龄组中最高;3-5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九县区发病率有差别. 结论 2013年菏泽市全年都有HFMD病例报告,病原以EV71为主,在不同区域、年龄、月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李晓寒李一苇刘雅娟刘芳刘倩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2015年菏泽地区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2015年菏泽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方法采集临床诊断为HFMD的粪便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EV71型、Cox A16型的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1—12月肠道病毒应用Real-time PCR方法对580例临床HFMD病例样本进行检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02例,检出率为86.55%(502/580),其中EV71型阳性340例,占阳性样本总数的67.73%(340/502);Cox A16型阳性8例,占阳性样本总数的1.59%(8/502);EV71型和Cox A16型混合阳性1例,占阳性样本总数的0.20%(1/502);其他肠道病毒型阳性153例,占阳性病例总数的30.48%(153/502)。检测的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6.36%(481/557),EV71型占阳性病例的66.53%(320/481)。重症病例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1.30%(21/23),EV71型占阳性病例的95.24%(20/21)。502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男328例(65.34%),女174例(34.66%),性别比为1.89:1。结论 2015年菏泽地区HFMD病原体主要是EV71型肠道病毒,不同县区、人群分布有差异。
- 刘芳刘雅娟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核酸检测
- 菏泽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免疫状况
- 2012年
- 菏泽市自2000年12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加,覆盖人群逐步扩大,且许多HIV感染者已经进入艾滋病发病高峰期。为了对今后预测判断疾病进程、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和估测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 李一苇刘倩刘芳刘雅娟刘启林陈仲全
- 关键词:艾滋病免疫状况CD4+T淋巴细胞
- 2009-2013年菏泽市曹县麻疹病毒感染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分析曹县麻疹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为当地预防控制麻疹提供指导.方法 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9-2013年曹县麻疹疫情数据,以及麻疹疑似病例,开展麻疹IgM、风疹IgM检测和分析麻疹病毒分离情况、病例特点.结果 2009-2013年度共报告227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72.69%,麻疹IgM阳性率为18.71%,12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5株麻疹病毒,为H1a基因型.确诊168例麻疹病例,<4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为80.95%,幼托儿童、散居儿童是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占89.29%;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超过38.5℃者占86.63%,皮疹首发部位为面部,占72.95%,有口腔黏膜斑者占72.80%,麻疹并发症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心肌炎、喉炎.结论 经血清学和病毒学证实,曹县当地存在麻疹病毒传播,病例以散发为主,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麻疹发病与年龄、性别、职业、季节有关.
- 马敬仓刘雅娟
- 关键词:麻疹
- 菏泽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菏泽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效果。方法依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改委、财政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终期评估方案,自评与抽评相结合,对市级及九县区共12家单位的评估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十二五规划期间,全市共投入结防专项经费415.5万元,设备、实验室建设投入40.9万元;与2010年末相比,专职人员数有所增加;初诊可疑者查痰率逐年提高,基本每年均能完成上级下达的患者发现任务;系统管理率、新涂阳治愈率和新涂阴完成治疗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在十二五规划期间,菏泽市的结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体工作质量要高于十年规划期间,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 孙付胜陈秀英皇甫蓓蓓刘雅娟
- 关键词:结核病
- 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了解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病毒核酸型别及分布特征,为菏泽市预防和控制HFM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菏泽市市直及各县区定点医院采集的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2 751例标本,病毒核酸阳性率为83.39%,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A16)、其他型EV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0.39%、14.07%、28.93%;不同年度HFMD病毒核酸阳性率在74.38%~87.78%之间,各年度HFMD病毒型别分布不同;2013年、2015年优势株为EV71;2014年优势株为CA16;2016、2017年以其他型EV为优势株。1~<2岁组病毒核酸阳性率最高,≥5岁组最低,分别为89.10%、62.43%;普通病例EV71核酸阳性率低于重症病例,分别为39.42%、82.26%。各年HFMD高发期为4~6月。结论 2013—2017年菏泽市HFMD病毒类型以EV71为主,其次为其他型别EV,CA16位居第三位;HFMD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并存在年龄、性别差异,高危人群以1~4岁儿童为主。
- 戴洪柱沙娜刘雅娟马敬仓徐凌忠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肠道病毒71型流行病学病毒核酸
- 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病毒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菏泽市2013~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为菏泽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和实施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7年菏泽市各县区手足口病定点医疗单位收集的临床诊断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3~2017年共收集样本2751份,其中阳性样本2294份,阳性率为83.39%;EV71阳性样本1111份,阳性率为40.39%;CA16阳性样本387份,阳性率为14.08%;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样本796分,阳性率为28.93%。2013年、2015年优势株为EV71;2014年优势株为CA16;2016、2017年以其他肠道病毒型为优势株。不同年龄组、性别、季节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年手足口病毒型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17年菏泽市手足口病流行病毒类型从高到低分别是EV71、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EV71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在高发季节前,应加强托幼机构及散居儿童的卫生健康教育和防控力度,提前做好低幼儿童的疫苗宣传及接种工作;强化手足口病监测力度。
- 刘雅娟刘启林
- 关键词:手足口病
- 菏泽市2000-2003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调查分析
- 2004年
- 刘兆山刘雅娟
- 关键词:乙肝疫苗接种难治乙肝感染乙肝免疫
- 2020-2021年菏泽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菏泽市大气PM_(2.5)中F^(-)、Cl^(-)、NO_(3)^(-)、SO_(4)^(2-)和NH_(4)^(+)的污染状况,探讨其污染来源特征。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11月在菏泽市牡丹区和定陶区分别设立监测点,以中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中的PM_(2.5),以离子色谱仪测定样品中5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结果大气中的PM_(2.5)和水溶性离子具有大致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整体上看大多呈现冬季最高、春季略高于秋季、夏季最低的特征。菏泽市牡丹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年平均值为69.48 g/m^(3),定陶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年平均值为71.72 g/m^(3),两监测点大气PM_(2.5)中的NO_(3)^(-)、SO_(4)^(2-)、NH_(4)^(+)、Cl^(-)、F^(-)平均质量浓度也有所不同。菏泽市牡丹区和定陶区两监测点全年ρ(NO_(3)^(-))/ρ(SO_(4)^(2-))比值均值分别为1.54和1.53。结论菏泽市牡丹区和定陶区大气PM_(2.5)中F^(-)、Cl^(-)、NO_(3)^(-)、SO_(4)^(2-)和NH_(4)^(+)的质量浓度季节差异明显,移动源已经成为该市两区的主要污染源。
- 郜丽丽张惠珠刘雅娟张翠霞王永菁
- 关键词:水溶性离子
- 卡介苗性淋巴结炎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3年
- 报道当地1例4月龄男孩卡介苗性淋巴结炎的发生、处置及预后情况等。该儿童在某预防接种门诊常规接种卡介苗约3个多月后,发现左腋窝下一淋巴结肿大约2cm×2cm,经某市立医院临床诊断为"左腋窝淋巴结结核",该诊断在淋巴结切除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术后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并痊愈。结合文中病例,对相关文献中的卡介苗的常见异常反应进行了复习,卡介苗性淋巴结炎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异常反应的主要类型,总结其特点和处置方法,为当地免疫规划工作处置类似病例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 马敬仓刘雅娟杨传欣
- 关键词:卡介苗淋巴结结核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