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绍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贵港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贵港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肝癌
  • 5篇肝癌
  • 4篇术后
  • 4篇切除
  • 4篇细胞
  • 3篇肿瘤
  • 3篇细胞癌
  • 3篇静脉
  • 3篇肝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手术
  • 2篇栓塞
  • 2篇脾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中晚期
  • 2篇中晚期肝细胞...
  • 2篇周围血

机构

  • 12篇贵港市人民医...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 1篇柳州市人民医...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刘绍平
  • 7篇罗汉传
  • 5篇陈培升
  • 3篇贺新新
  • 3篇覃英容
  • 2篇林源
  • 2篇马良
  • 2篇黎乐群
  • 2篇莫显伟
  • 2篇钟鉴宏
  • 1篇董小锋
  • 1篇彭宁
  • 1篇陆文奇
  • 1篇吴瑞正
  • 1篇刘振
  • 1篇覃俊仕
  • 1篇苏泽
  • 1篇陈丽容
  • 1篇黄银英
  • 1篇罗翔

传媒

  • 3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T细胞亚群3(CD3^(+))、T细胞亚群4(CD4^(+))、T细胞亚群4/T细胞亚群8比值、T细胞亚群8(CD8^(+))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gA、IgG、Ig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机体疼痛,并且能够促进其术后早期康复,值得研究和推广。
覃英容黄银英刘绍平谭治霞李贤乐全柱梅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原发性肝细胞癌疼痛术后康复住院时间
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状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原发性肝癌全球发病率高,我国占第一位。长期随访发现,多数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死于肿瘤复发,5年复发率为32.5%~61.5%,无瘤生存率16%~38.6%[1]。近年来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免疫状态的研究不断增多。许多研究认为,肝癌术后复发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覃英容林源莫显伟罗汉传刘绍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手术免疫功能
腹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临床分析
2012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1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腹部术后并发DVT患者25例,采用以抗凝、溶栓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47-78岁,平均59.3岁;其中胃癌5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6例,卵巢癌3例,后腹膜肿瘤2例,肝硬化、脾亢5例,胃穿孔1例,腹部外伤1例;
陈培升刘绍平
关键词:腹部手术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者,其肝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等均会出现严重减退。因此,理想的外科处理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血,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和避免出血复发。同时,要求其手术过程对患者肝功能影响小,手术并发症少。目前,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脏肿大及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探讨了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在创伤及机体恢复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贺新新罗汉传陆文奇刘绍平覃俊仕陈培升吴瑞正
关键词: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开腹继发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与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覃英容林源莫显伟罗汉传刘绍平
关键词:肝肿瘤原发性肝癌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复发
中晚期肝细胞癌介入及系统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位居前列的常见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介入治疗是HCC局部治疗的最主要手段,CalliSpheres载药微球作为一种新型介入材料,比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碘油具有明显优势,肝动脉灌注化疗对肿瘤有更高的缓解率及转化成功率;目前一系列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多纳非尼、阿帕替尼,相继获批用于晚期HCC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HCC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种新药不断涌现,各种治疗药物组合的临床研究也不断进步。探讨近期介入、靶向及免疫治疗在中晚期HCC治疗的最新应用及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HCC治疗提供决策参考。
刘绍平罗汉传林书瀚罗家辉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
数字医学及3D打印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研究
周瑞罗汉传罗翔陈丽容罗毅沣陈培升刘绍平张志远林泽毅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起原发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中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广西地区,尤其是贵港地区,是肝癌的高发地区,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是肝癌病人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生物医学肿瘤治疗
聚乙烯栓塞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探讨聚乙烯栓塞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介入栓塞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实施聚乙烯栓塞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癌因性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癌因性疼痛、癌因性疲乏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穿刺点血肿、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烯栓塞微球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患者近期疗效,控制其肿瘤细胞进展,减轻其癌因性症状,改善其肝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未增多,安全可靠。
刘绍平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
肝胆胰腺肿瘤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ASCO-GI 2025年会
2025年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Gastrointestinal Cancers Symposium,ASCO-GI)于2025年1月23日至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大会聚焦肝癌、胆管癌及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领域的关键议题。讨论的重点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局部与全身治疗的结合以及精准治疗,这些议题突显了多项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为肝胆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支持,也为解决未解的临床难题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文将系统梳理ASCO-GI 2025上展示的肝胆胰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这些研究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邱国高王进明陈树昌刘绍平苏泽董小锋黎乐群钟鉴宏马良GUIDANCE研究协作组
关键词:胆道肿瘤
合并微血管侵犯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疗效分析: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根治性切除术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中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1月14日至2024年6月20日期间,在5家医院接受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合并MVI的中晚期HC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术后TACE与仅接受积极监测患者之间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335例患者中,148例接受术后TACE治疗,187例仅接受积极监测。随访期间,术后TACE组的中位RFS显著优于积极监测组(15.2个月vs 12.0个月;HR=0.69,95%CI:0.54~0.88,P=0.003);尽管术后TACE组的中位OS未达到,但相比于积极监测组具有显著改善的趋势(未达到vs 33.1个月;HR=0.55,95%CI:0.40~0.77,P=0.001)。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术后TACE组的RFS和OS均显著优于积极监测组(均P<0.05)。肿瘤分期亚组分析显示,中期HCC患者中,两组的RFS和OS相似;但晚期HCC患者中,术后TACE组的RFS和OS较积极监测组显著提高(均P<0.05)。术后TACE相关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的肝损害和恶心/呕吐等,未观察到4级或5级不良事件。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治疗可提高部分合并MVI的中晚期HCC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的RFS和OS,但需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对这些发现作进一步验证。
李文阳苏家勇刘绍平刘振彭宁罗敏范缘林雷珀马良黎乐群钟鉴宏
关键词: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