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幸
- 作品数:23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Education”何以译为“教育”——以日本有关学术史料为基础的讨论被引量:4
- 2021年
- 作为一个对应于英文"education"的译词,"教育"创自日本文部省官僚箕作麟祥之手,并且在创始之初,就指向了现代教育体制的一些重要特征。但在明治时代的前20年,以"学"、"教学"为核心的传统话语体系仍旧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且随着"儒教主义"的盛行,一度在日本占据上风。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最终宣告了"教育"一词成为主流,并且浸透到了普通日本人的话语之中。这个转变,一方面见证了文部省推行现代新式教育的成功,另一方面也见证了日本教育逐渐偏向天皇体制的过程。"教育"一词在20世纪初随着各类东洋新名词传入中国,但中国人接纳这一新词,主要是从建设现代教育制度的角度出发。
- 刘幸施克灿
- 关键词:教育以学论教
- 用学习进阶理念打造高品质课堂被引量:2
- 2024年
- “学习进阶(Learning Progressions)”最先由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科学学业成就评价委员会提出,之后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迅速应用于教学实践。其含义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某一核心概念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由简单到逐渐复杂的思维路径。这个含义表明,学习者在学习知识时遵循特定的认知发展序列,即从较低层次的理解逐渐走向更高层次的概念性理解。符合学习进阶理念的教学设计,一般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目标的连续性。教师设计的整体学习内容应具有连续性,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能够衔接和贯通。
- 刘幸
- 关键词:学习进阶学业成就评价思维路径教学设计基础教育阶段
- “世界四圣”框架下的日本孔子观:基于对和辻哲郎的症候式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和辻哲郎的《孔子》一书标示着日本学界进入现代以后对孔子的认识有了一些显著变化。和辻哲郎从“世界四圣”的角度理解孔子。这一观点脱胎自井上圆了的“哲学四圣”,着重强调孔子的影响主要不在其生时,而是经过孔门历代弟子的弘扬,从而让孔子从鲁国一夫子,跻身为“人类的教师”。这一观点和《史记》以来的叙事传统实则是背离的,和辻哲郎也竭力想要剥离那些附着在孔子身上的不实之辞,因此,他的研究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祛魅”特征。和辻哲郎的观点和日后由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对和辻哲郎而言,更核心的问题是要通过对孔子的“祛魅”,确立日本文化在世界图景中的坐标,这和雅斯贝尔斯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 刘幸袁斯渝
- 博比特课程理论发展过程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博比特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人,他的《课程》一书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探究课程理论的专著。博比特成长于美国乡村,朴素的职业感和宗教情怀对他早年影响颇大。在菲律宾的教学工作促成了他课程理论的萌芽,在克拉克大学的博士生涯和芝加哥大学早年的教育管理学工作则促使他思考以科学原理高效规划教育资源的可能性。这些都推动了他在1918年提出现代课程理论,并试图打破过去的学术中心课程,将社会和学校紧密联系,让学生经验成为课程的基石。他又在之后的著作中呈现出了一个具体的课程编制案例,从而引领了美国课程变革的实践。进入20世纪30年代,博比特的影响逐渐消退,但这为日后泰勒原理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 刘幸
- 韩愈《师说》“传道、授业、解惑”概念新探
- 2025年
- 韩愈的《师说》一文历来被认为是儒家古典师教观的集中体现,但实际上,韩愈所揭橥的“传道”“授业”“解惑”三项对教师行为的本质性规定,都受到了佛教的显著影响,体现了儒佛交融的鲜明特点。韩愈所倡导的“圣人无常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观点,也和佛教的平等观有着紧密的联系。
- 刘幸
- 关键词:师说解惑
- 日本海洋教育当今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被引量:1
- 2022年
- 日本是太平洋上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且山地多,平原少,现代工业所需的各类资源多需海外进口,因此,日本的国家发展高度依赖海洋。日本人自古以来就熟悉海洋,很早就在远海捕捞、近海养殖以及海上贸易等领域进行了开拓。此外,以濑户内海为核心的内海交通线路也为其国家内部的物资往来、文化交流作出了较大贡献。
- 刘幸
- 关键词:近海养殖海上贸易交通线路应对之策
- 超越文化猎奇:杜威的中国之旅被引量:4
- 2021年
- 从美国杜威中心现存相关文物资料来看,杜威本人的思想在访华过程中有过比较复杂的转折。杜威来华初始沉浸在一种"中国风情"式的宾主氛围之中,后因种种机缘逐渐摆脱了小圈子的交际,开始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境遇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这些都促成了杜威本人对社会、政治等领域的深入思考。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两年中国时光,更使得杜威能够充分消化这些异域经验,并在回国后不久就撰写了其在政治学领域的名作《公众及其问题》,并且开始积极投身社会运动。杜威的中国之行,是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 刘幸陈玥
- 关键词:文化互动五四运动
- 语文教育变革与现代汉语语法的相互内嵌——重新理解黎锦熙的遗产
- 2025年
- 白话文运动的成功,使得中国的语文教育发生显著变化,白话文将文言文取而代之,“国语”科应运而生。但是,当时中国学界对白话文的语法规则并无明确共识,黎锦熙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并且编写《新著国语文法》,实质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学这一学科的诞生,是被中国语文教育的变革催生出来的。黎锦熙的语法体系,和当时语文教育的教学需求是高度一致的。他的这套语法体系,比胡适等人的白话文学创作更早在中国的语文教育体系中扎下了根,这一点,和当时世界范围内语法学凌驾于文学之上的状况是一致的。
- 刘幸冉英杰
- 关键词:黎锦熙现代汉语语文教育白话文运动
- 周煌《琉球国志略》版本源流考被引量:3
- 2020年
- 清代册封使周煌所著《琉球国志略》详细记载了明清之际琉球的各方面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佐证钓鱼岛自古以来即是中国领土的重要文献之一。然而,其版本系统至今未能得到清晰的梳理。笔者在中日两国多家图书馆目验原书,考证了此书的版本源流。此书以乾隆二十二年的"进呈本"为最早,其后依次为乾隆二十四年"漱润堂本"、"武英殿内聚珍本"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外聚珍本"。日本和刻本则以"天保二年官刻本"为最早,实则本于"外聚珍本"。从内容来看,"漱润堂本"及"聚珍本"系统诸本在"进呈本"基础上做了较多增订,体例更为合理,内容更为详备。
- 刘幸张缤月
- 经典背诵:中国教育的一道特殊风景
- 2023年
- 经典背诵是中国的语文教育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引诗赋诗”的传统。当时,各诸侯国的公卿大夫在外交场合需要援引《诗》来表达本国的诉求。孔子也赞赏学《诗》,但他同时注重对《诗》进行创造性的阐发。随着科举的盛行,经典背诵日益趋于对精确记忆的考查,而不甚鼓励创造性的阐发。西方世界尽管也有过经典背诵的传统,但随着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兴起,语言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表达工具,经典背诵逐渐旁落。日本在“二战”后也大幅削减了经典背诵的比重。从全球范围来看,经典背诵的衰退是一个明显趋势。中国的语文教育应当保留这一重要的传统,但不能停留于机械的背诵层面,而应当注重考查学生对经典原义的理解。
- 刘幸冯长景
- 关键词:《诗经》科举实用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