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作品数:19 被引量:10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体液细胞计数及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评价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模式在脑脊液和胸腹水标本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8月该院住院患者体液标本341例,其中脑脊液标本138例及胸腹水标本203例,应用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仪器法)和改良牛鲍计数板(手工法)分别分类计数,对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脑脊液标本有核细胞计数及红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985、0.994,均P<0.05),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脑脊液标本有核细胞分类计数中单个核细胞及多个核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917、0.946,均P<0.05);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胸腹水标本中有核细胞计数及红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960、0.996,均P<0.05);仪器法与手工法对胸腹水标本有核细胞分类计数中单个核细胞、多个核细胞及间皮细胞计数一致性较好(ICC=0.894、0.937、0.758,均P<0.05)。结论Sysmex 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体液检测模式与手工法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其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在体液细胞检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邓山鹰 刘宇 蒙强 陈月梅 张春莹 谢恒 郑沁关键词:SYSMEX 脑脊液 胸腹水 细胞计数 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ortic endo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AERD)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Ⅱ型杂交手术中的早中期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2月至2023年10月,共纳入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男32例,女14例,参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单中心临床试验,接受Ⅱ型杂交手术(Bentall/升主动脉置换术+AERD主动脉腔内修复)。通过对术后死亡比例、心脑血管意外、截瘫、脏器缺血等临床指标,以及真假腔体积变化、弓上分支血流量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探讨AERD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Ⅱ型杂交手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案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2000036883)。结果随访期间死亡3例(6.52%),其中手术相关死亡2例(4.35%)。余43例随访(25.53±9.60)个月,术后发生卒中事件2例(4.35%),未发现截瘫、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主动脉弓上分支血流通畅,术前及各随访时间点分支血流量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真腔血流量较术前显著增加,假腔随时间逐渐血栓化,腔内血流量减少。术后2年时,支架部分真腔体积相较术前扩大59.0%,假腔体积缩小82.4%。结论AERD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Ⅱ型杂交手术中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围术期及近远期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结局。 徐振圆 王海越 卢晨 刘宇 杨鹏 张洪伟 肖正华 蒙炜 胡佳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杂交手术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急性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术后远端残余夹层的再干预: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总结单中心3年随访结果评估主动脉腔内全程重塑装置(AERD)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18例主动脉夹层近端修复术后残余夹层的患者接受了AERD治疗,对其进行术后3年随访,完成血管增强CT复查。主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和支架相关死亡。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分支动脉通畅率、再次手术率和严重不良事件。通过形态学指标评估AERD治疗远端残余夹层的有效性。结果17例完成了术后3年随访,1例失访。随访期间无支架相关死亡及分支动脉闭塞发生,无新发严重不良事件。12例完成影像学复查,AERD术后3年患者真腔明显扩张,假腔显著缩减,真腔体积(52.39±22.32)cm^(3)对(74.34±14.64)cm^(3)(P<0.01),假腔体积(50.42±25.44)cm^(3)对(32.32±31.75)cm^(3)(P<0.01)。尤其在肾动脉下平面和肾动脉下5 cm平面,真腔最小直径[(0.96±0.30)cm对(1.41±0.21)cm,(0.83±0.22)cm对(1.65±0.16)cm,P<0.001]和面积的增加[(1.23±0.40)cm^(2)对(1.94±0.44)cm^(2),(1.27±0.66)cm^(2)对(2.50±0.46),P<0.001]、假腔直径的变小[(2.40±0.40)cm对(1.07±0.49)cm,(2.29±0.43)cm对(0.91±0.79)cm,P<0.001],差异较术前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AERD治疗远端残余夹层的中期效果令人满意,促进了远端主动脉正性重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雯帆 卢晨 杨鹏 刘宇 王海越 蒙炜 肖正华 胡佳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革兰氏阴性菌外膜囊泡的研究进展 2025年 细菌膜囊泡(membrane vesicles,MVs)是细菌产生的非复制性球形纳米颗粒,其中由革兰氏阴性菌自发产生的囊泡被称为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OMVs可以介导脂多糖、肽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分子在群体间进行物质交流,并发挥着不同的生理学功能。近年来,基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OMVs已被开发应用于疫苗、佐剂、药物递送载体和癌症免疫治疗剂等多种生物制品。本文综述了革兰氏阴性菌OMVs的产生途径、组成成分和生理学功能,归纳总结了近年来OMVs在应用开发、修饰改造以及制备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OMVs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为拓展OMV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倪秀梅 刘宇 刘开云关键词:革兰氏阴性菌 生物医学应用 构建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的虚拟仿真项目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模拟采血、显微镜使用及细胞识别的外周血细胞分析全过程,构建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的虚拟仿真项目。方法通过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虚拟仿真项目的脚本撰写、视频拍摄、建模和场景制作,完成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结果建立三大虚拟仿真模板——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显微镜使用、正常细胞形态识别/临床异常血细胞形态识别及疾病分析,同时构建完整的线上学习和考核体系。结论外周血细胞分析相关手工检验虚拟项目的构建,使学生能随时获得类似临床锻炼的机会,达到在实验室外也能反复练习的目的。该项目极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临床检验工作的实用型人才。 付阳 陈思 夏君香 刘宇 毛志刚 宋亚莉 曾婷婷关键词:外周血细胞 微创技术在升主动脉置换术后主动脉弓部新发/残余病变中的应用经验 2025年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置换术后弓部病变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升主动脉置换术后弓部病变患者临床资料。经过多学科评估高危风险不适合传统开放手术,采用不同微创主动脉腔内修复方式,包括Ⅳb型杂交,医师改良支架及一体化创新支架。研究终点为技术成功率、住院和随访期间的死亡、卒中、内漏和弓上分支通畅情况。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男32例,女8例,中位年龄60岁。手术成功率100%,无死亡及卒中,弓上分支通畅率100%。10例行Ⅳb型杂交手术,无卒中及内漏发生。22例采用医师改良支架,2例发生内漏,1例因Ⅰc型内漏持续存在再次干预,1例因入路血管损伤行股动脉置换。8例采用一体化创新支架,1例因Ⅰc型内漏持续存在进行再次手术干预。结论随着腔内修复技术及器械的发展运用,再次开放手术风险较高的主动脉弓病变患者,采用不同微创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结局,但远期临床结局仍需要长期随访及大样本的研究。 谢毅 杨鹏 张洪伟 卢晨 刘宇 张煜 郎乾镭 李雯帆 徐振圆 王晨昊 肖正华 胡佳关键词:杂交技术 UF-5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快速筛查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UF-5000尿沉渣分析仪细菌分型、细菌计数(BACT)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尿路感染(UTI)快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疑UTI患者清洁中段尿进行UF-5000分析及细菌培养,比较二者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UF-5000检测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UF-5000细菌分型提示与尿培养符合率为91.3%,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符合率分别为83.8%、72.5%。各尿培养阳性组BACT、WBC均明显高于尿培养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不同水平菌落数其BA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菌落数较多者BACT较高。ROC分析显示,WBC、BACT与各类尿细菌培养结果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BACT与革兰阴性菌培养结果相关性最高。结论UF-5000的WBC、BACT及分型提示可用于UTI快速筛查,且BACT诊断效能高于WBC。 邓山鹰 刘宇 蒙强 肖玉玲 陈月梅 张春莹 谢恒 廖红艳 蒋能刚关键词:尿路感染 细菌 白细胞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3 2009年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后,极重灾区社区居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安县京安小区、什邡红白镇两个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2685人中,随机抽取820名社区居民登记人口学背景、受灾状况,并使用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进行评估,依据DSM-Ⅳ中PTSD的诊断标准确诊PTSD患者。结果:在完成的820份调查评估资料中,785份PCL—C和PSSS问卷有效。男女比例为1:1.41;平均年龄(43±18)岁;26.0%患有躯体疾病,28.4%有地震前饮酒习惯,23.6%有震后饮酒行为。不同年龄居民PSSS总分及2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的临床检出率为12.4%(97/785),女性PTSD发生率高于男性(15.3%vs.8.3%,P=0.003),地震中有曾被掩埋经历者PTSD发生率高于无被掩埋经历者(26.3%vs.11.6%,P=0.018),有丧亲者的FFSD发生率高于无丧亲者(18.7%vs.11.1%,P=0.015)。以PTSD诊断是否成立为因变量,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070,95%CI:1.274—3.365)、有曾被掩埋经历者(OR=2.806,95%CI:1.249~6.306)、亲人丧失(OR=1.537,95%CI:1.087—2.173)及PSSS评分偏低(OR=0.960,95%CI:0.941~0.979)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在灾后社区重建过程中,临时安置点社区居民存在较高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女性、有曾被掩埋经历、亲人丧失及个人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偏低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 赵高锋 杨彦春 张强 张树森 邓红 朱燕 任正伽 兰科 刘传新 陶庆兰 王梅 刘善明 张倬秋 陈颖 李海民 耿婷 刘宇 张伟 孙学礼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 发生率 影响因素 基于紧密型临床-基础结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被引量:2 2022年 尽管当前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健全完善,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类研究生培养的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教育模式对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能和培养既全面发展又能专注于某一方向的人才的能力有不足,也需提升培养向科学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四个面向”科技工作者的能力。针对以上问题,该文在导师制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紧密型临床-基础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并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刘仑鑫 刘宇 黄科儒 刘翼 郭刚 仝爱平 周良学关键词:教学 双导师 Perceval免缝合主动脉瓣在胸骨上段/右侧肋间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评价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在胸骨上段/肋间微创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3—1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通过术前评估后成功应用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实施胸骨上段/肋间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测量数据。结果共纳入5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女3例、男2例,平均年龄71.2岁。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手术成功率100%,3例经胸骨上段小切口,2例经右侧肋间小切口,其中2例患者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术。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61.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2 min。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瓣周漏、房室传导阻滞、脑卒中等并发症。结论Perceval免缝合生物瓣操作简单,可有效缩短总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围术期风险。同时,免缝合生物瓣的临床应用推动了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和推广,二者结合有效兼顾了手术疗效和微创化治疗,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杨鹏 谢毅 王晨昊 刘宇 郎乾镭 李雯帆 胡佳关键词:胸骨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