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凌娜佳

作品数:21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醉
  • 5篇缺血
  • 4篇异丙酚
  • 4篇芬太尼
  • 4篇丙酚
  • 3篇再灌注
  • 3篇瑞芬太尼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老年
  • 2篇休克
  • 2篇血性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反
  • 2篇炎症反应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手术患者

机构

  • 20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解放军第40...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凌娜佳
  • 10篇黎笔熙
  • 9篇陶军
  • 8篇甘国胜
  • 8篇刘方
  • 6篇王庆利
  • 6篇周翔
  • 5篇宋晓阳
  • 4篇吴明春
  • 4篇陈敏
  • 3篇陈利民
  • 3篇罗丁
  • 3篇张艳
  • 2篇王焱林
  • 2篇王祥
  • 2篇曲彦亮
  • 2篇张燕辉
  • 1篇张力军
  • 1篇杨俊哲
  • 1篇刘芳

传媒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体外循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剂量舒芬太尼经鼻黏膜给药在局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在局部麻醉手术中经鼻黏膜滴入舒芬太尼所产生的辅助镇痛效果。方法82例局部麻醉下行单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切皮前10min经鼻黏膜滴入舒芬太尼20μg,以0.5%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后开始手术;对照组用注射用水作为安慰剂替代舒芬太尼,其余相同。术中采用语言评定量表(V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患者经鼻给药前及给药后5、10、20、40、60min的无创血压(NBP)、HR、SpO2和呼吸频率(RR),术后记录所用局部麻醉药总量、手术时间、甲状腺腺瘤大小和患者满意度。观察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血流动:匀学稳定。观察组患者的RR在给药后10、20、40min时明显减慢,分别为(13.1±0.5)、(13.8±0.6)、(13.8±0.8)次/min,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时恢复至给药前水平。在剥离甲状腺时,观察组患者的VRS评分为(2.0±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所用局部麻醉药总量为(42.5±6.9)ml,对照组为(63.7±4.3)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镇痛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经鼻黏膜给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安全应用于局部麻醉手术中辅助镇痛。
王庆利凌娜佳季蒙罗丁刘芳陈利民
关键词:舒芬太尼鼻腔麻醉
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红细胞糖代谢限速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心脏开胸手术中采用不同麻醉和镇痛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P6D)活性的影响。方法:90例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术中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行硬膜外罗呱卡因混合芬太尼镇痛;B组术中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C组术中静脉全麻,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60min(T2)、术后60min(T3)、术后24h(T4)和术后48h(T5)测定红细胞PFK、G-6PD活性。记录术后60min、术后24h和术后48h的VAS评分。结果:三组患者T1时红细胞PFK、G-6PD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B、C组T4时PFK、G-6PD活性与T1时和A组比较显著降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T3、T4时VAS评分显著低于B、C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T5时三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胸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采用硬膜外镇痛,可减少氧化应激损伤和对机体内平衡的影响。
宋晓阳王焱林凌娜佳刘方甘国胜
关键词:麻醉术后镇痛开胸手术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阶段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10
2008年
随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MIRI)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一氧化氮(nieric oxide,NO)作为一种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重要的细胞信使分子,其在MIRI中的“保护作用”和“毒性作用”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而NO在体内的生成又与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密切相关。为此。本文就近几年来对NO以及NOS在MIRI中的不同阶段的表达以及作用作一综述。
凌娜佳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氧化氮合酶心血管系统功能OXIDEMIRINOS
超滤对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兔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黎笔熙张艳刘方王祥凌娜佳宋晓阳陶军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术后恢复室时的安全性评估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转出术后恢复室(PAICU)时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除神经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75例,测定患者转出PAICU时的BIS。结果21例BIS为90~100;48例BIS为80~89,处于轻度镇静催眠;5例BIS为70-79;1例BIS为50~60。结论在无BIS监测下大部分全身麻醉患者转出PAICU时均处于轻度镇静状态,较为安全。但仍有个别患者BIS较低,镇静过度,转回普通病房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BIS监测为指导患者转出PAICU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参考。
周翔王庆利凌娜佳
关键词:麻醉药清醒镇静脑电双频指数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镇静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行先心病介入封堵术的患儿,随机分为DEX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D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P组),每组20例。D组10 min内静脉恒速输注DEX负荷量1μg/kg,继以1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P组10 min内静脉恒速输注丙泊酚负荷量1.5 mg/kg,继以4~6 m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两组患儿均在局麻行股动脉穿刺前给予芬太尼2μg/kg。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0 min(T1)、穿刺时(T2)、放置封堵器时(T3)、苏醒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患儿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降至70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各时段MAP、RR无明显变化(P〉0.05);与T0比较,T1~T4时D组HR明显减慢(P〈0.05);组间比较,T1~T4时D组HR显著低于P组(P〈0.05)。D组诱导时间大于P组(P〈0.05),但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术中体动少于P组(P〈0.05)。结论DEX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术后苏醒快的特点。
刘方罗丁黎笔熙凌娜佳王羽陶军
关键词:先心病介入封堵术
国内体外循环胶体预充现状的初步调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调查国内灌注师对胶体的认知程度和体外循环胶体预充的临床现状。方法通过网络发布调查问卷,收集受访灌注师信息以及对成人和小儿患者在体外循环中预充各类天然胶体和/或人工胶体的认知程度及其临床使用现状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8月至9月共收集调查问卷146份。成人患者的胶体预充以人工胶体为主,小儿患者则以天然胶体为主。结论部分受访者对天然胶体的适应证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体外循环临床上存在不合理使用血浆的现象;初步调查结果基本反映了国内体外循环胶体预充的现状,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黎笔熙陶军张艳周翔秦明哲刘方凌娜佳李欣
关键词:体外循环胶体预充液问卷调查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中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A分级Ⅰ~Ⅱ级闭合性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为单纯丙泊酚组,试验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平均动脉压(MAP)、SpO2、HR、呼吸频率(RR)和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效果等,并观察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以及丙泊酚总用量[分别为(4.5±3.0)min、(1.5±0.8)min、(13.1±3.1)min、(2.0±0.5)mg/k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1±4.S)min、(3.4±1.6)min、(21.6士4.1)rain、(3.5±1.2)mg/kg](P〈0.05)。两组患者术中SpO2、RR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中HR较术前升高,而试验组术中HR较术前下降。试验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术中几乎无体动,对照组有18例体动(P〈0.05);术后试验组VAS[(1.2±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1.8)分]。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单纯用丙泊酚更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凌娜佳王庆利甘国胜
关键词:二异丙酚麻醉瑞芬太尼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评价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病人80例,ASA分级Ⅰ-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性别不限,年龄65~78岁,体重45 ~ 8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R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ET CO235 ~ 45 mm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值40 ~ 60.R组用血压计袖带系于左下肢,球囊充气,维持袖带压力200mmHg,充气5 min后放气5 min,共循环3次行缺血预处理.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和7d时,抽取颈静脉球部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7d时认知功能障碍(MMSE评分<24分)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R组术毕、术后1和7d时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P<0.05).2组POCD发生率均为1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肢体缺血预处理可降低直肠癌根治术老年病人术后血S-100β蛋白浓度,但对POCD无改善.
周翔宋晓阳陈利民吴明春黎笔熙甘国胜陈敏张燕辉凌娜佳陶军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下肢老年人
异丙酚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异丙酚对行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拟择期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中异丙酚持续靶控输注,对照组采用术中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后4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4个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观察组T1和T2血浆IL-6和TNF-α水平与T0比较明显升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基本达到T0水平,且T1-T3三个时点血浆IL-6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能减少行开颅血肿清除术HICH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
甘国胜张尹红凌娜佳刘方宋晓阳
关键词:异丙酚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