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琳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联防联控政策对“2+26”城市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
- 2025年
- 大气环境效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平衡程度,评估联防联控政策对大气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下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9年“2+26”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模型(Super-SBM模型)测算大气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联防联控对整体和不同效率组城市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大气环境效率年均值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0.717升至2019年的0.810,总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ML指数年均提升12.70%,技术进步是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②除个别年份外,大气环境效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西南部。③直接效应上,命令控制型工具、环保支出产生正向影响,经济激励型工具、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上,高、中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经济激励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低效率组的命令控制型工具、交通压力产生负向溢出效应,经济激励型工具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研究显示,联防联控政策的影响通过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工具实现,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需要结合城市特征赋予有区别的合作任务,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设计。
- 常天阳冯琳
- 王船山实践观中的礼治思想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王船山哲学以务实、重行为特征,他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明清实学的重要代表。他将"实践"作为一个词使用,用来指代传统的"行"。本文从人际交往、政治和生产等三个方面探讨船山实践观中的礼治思想。首先,船山认为社会交往中的人要遵循礼仪规范,礼在维持人类生存和繁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船山认为治理国家的理想模式在于"礼治",道德教化对于礼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船山非常重视"厚生利用"的生产实践活动,他认为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用礼来节制肆意挥霍、过渡消费等问题,用礼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冯琳
- 关键词:王船山礼治
- 试论王船山的实践哲学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国哲学特别关注现实问题,使传统哲学形成注重人生实践的品格。孔子曾明确提出过知行的关系,认为行是学习知识的目的,主张学以致用。在宋明理学时期,二程与朱熹的"知先行后"的思想成为那个时代的主导性的观念,王船山在批判程、朱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行"为基础的知行相资统一观,突出了实践的优先地位。文章以船山的知行观为中心考察船山哲学观中实践优先性的思想以及其实践哲学的道德指向和社会指向,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哲学的实践品格。
- 冯琳
- 关键词:王船山
- 武装冲突中的文化财产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 文化财产是记载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重要载体,也是象征一个民族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财产代表的是一种珍贵的记忆。然而从战争开始的那一刻起,文化财产被破坏的命运始终未能改变,无数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在...
- 冯琳
- 实践哲学的“史”与“思”--杨国荣教授学术访谈
- 2013年
- 人物名片:杨国荣。1957年生。浙江诸暨人。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会长、国际儒联理事、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JournalofComparativePhi—losophv编委。先后在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从事学术研究。2000年以来出版的专著包括:《王学通论》、《善的历程》、《伦理与存在》、《思与所思》、《存在之维》、《杨国荣讲王阳明》等,同时主编《现代化过程的人文之维》、《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文学术·哲学卷》等著作。另有论文数十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Philosophy:Eastand可%st、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等国内及国际学术刊物,学术影响蜚声海内外。在2013年8月的第23届世界哲学大会上,杨国荣教授当选为新一任国际形而上学学会主席。
- 冯琳宋锡同
- 关键词:特聘教授实践哲学学术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国际学术刊物
- 简论杜维明对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
- 冯琳
- 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冯琳
- 关键词:宗教性儒学现代社会儒家儒教
- 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转载论文看近十年的国内易学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对2003—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转载论文做了统计与分析,对近十年来的国内易学研究情况略作总结。研究表明,近十年来由于出土文献的出现使得当代易学研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但还需要研究者更为理性、科学、谨慎的态度;传统的解经体例得以延续,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创新;易学与儒释道思想的研究日趋深入,道教易学、佛教易学的成果不断出现,但传统易学研究与当代哲学研究之间还比较隔膜,有待于进一步的融合。
- 冯琳
- 关键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 王船山“实践”思想的内涵及研究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中西方文明的深度交流,中国学术界对"实践"及"实践哲学"的研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明清时期的思想家王船山曾明确地提出了"实践"的概念。目前学界或受培根以来近代技术实践论的影响注重船山"实践"思想的社会生产维度,或者秉承中国传统哲学的安身立命之道而注重船山"实践"思想的道德维度,各有侧重但不全面,这种偏颇导致了对船山"实践"思想的误读。本文考察并借鉴西方实践哲学的思想,从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完整实践观的构建等角度探讨了王船山"实践"思想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 冯琳
- 关键词:王船山
- 王船山的“践形”思想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先秦时期的儒家常常从人的身体出发来思考人的道德修养问题。饱受佛学浸淫的宋明理学将中国传统哲学的身体维度弃如敝履。王船山在批判理学超验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回归中国哲学的原典和原道,其思想具有即身践道的特质。船山多次提及"践形",认为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道德意识得以扩充和转化,人的身体就可以转化为凝聚着道德光辉的精神化了的身体。尊礼、学礼和践礼,是船山"践形"观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的具体表现。
- 冯琳
- 关键词:王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