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博超

作品数:3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5篇语言文字
  • 2篇政治法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多德
  • 12篇亚里士多德
  • 8篇修辞术
  • 5篇修辞
  • 5篇哲学
  • 4篇德性
  • 4篇柏拉图
  • 3篇文化
  • 3篇文学
  • 3篇伦理
  • 3篇伦理学
  • 3篇古希腊
  • 2篇形而上学
  • 2篇修辞学
  • 2篇叙利亚文
  • 2篇隐喻
  • 2篇元问题
  • 2篇批判性
  • 2篇批判性反思
  • 2篇评注

机构

  • 28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5篇何博超
  • 1篇刘翔
  • 1篇孙大伟

传媒

  • 5篇世界哲学
  • 5篇文化与诗学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哲学研究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政治思想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文论坛
  • 1篇外国美学
  • 1篇跨文化研究
  • 1篇努斯:希腊罗...
  • 1篇第二届中国博...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亚里士多德对情感的考察被引量:6
2013年
亚里士多德著作中涉及到情感的部分主要出现在《尼各马可伦理学》[1](以下简称EN.)Ⅱ.5、《优台谟伦理学》[2](以下简称EE.)Ⅱ.1220b8开始、《论灵魂》E33(以下简称De an.)1.9.403a2开始和《修辞术》[4](以下简称Rhet.)Ⅱ.1.8—11。[5]
何博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情感修辞术
阿维森纳论可能性与必然性
2017年
阿维森纳的模态理论在他的形而上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将可能性和必然性确立为"存在/是"的固有属性,他区分了存在与本质,历史性地深刻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存在理论。本文首先论述阿氏对存在与本质的划分,其次分析阿氏的模态体系与这种划分的关联,从而阐明他如何用模态联结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并发展了亚氏的潜能理论。
何博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必然性
试论古希腊人才教育文化及其意义
内容提要: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滥觞。以人为核心的希腊文化极为重视人才教育。这表现在重视自然、道德和理智德性,崇尚口才、理性和逻辑,培养公民爱国和政治责任感等方面。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从智者、苏格拉底...
何博超
关键词:古希腊哲学德性逻各斯
从“pistis”概念看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整体哲学构想被引量:1
2012年
"pistis"概念在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具有核心地位。几乎《修辞术》的主要部分都是在对pistis及其诸元素进行分析。亚氏通过这种分析,将修辞术纳入到了自己的实践哲学中,而将以前单纯把说服作为目的的修辞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一门考察各种说服可能性的技艺或知识,这个转变通过对pistis的系统化来完成。借此,亚里士多德就可以描述修辞现象本身。修辞术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哲学视野下重要的组成,直接关联了伦理学和政治学而组建了"关乎人事的哲学"。
何博超
关键词:修辞术哲学
论辩术:圣奥古斯丁的辩术之道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是奥古斯丁集中讨论语言的著名文章。他通过分析的方法,来考察语言本身的特性,以确保语言的清晰,为辩术所用。随着这个中心的展开,他论及了词、句、符号、语力、语义种种语言学要素。本文体现了深深影响他的斯多噶派语言观,也表达了他本人对语言的独到理解。
圣奥古斯丁何博超
关键词:能言语力词源语义
天下之文——评汪德迈的《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
2019年
汪德迈的《中国思想的两种理性:占卜与表意》旨在通过汉语言文字来探究中国的思想方式,将占卜和表意确立为两种基本的思维与元语言模式。这种研究理路虽然受到了一些学者(比如卡波阿拉)的质疑,但如果配合形质论与文质论的区分,再结合"天下说"来审视,那么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合理成分:正是在天下体系的辐射下,汉字成为了凝聚国家信仰的重要象征与媒介。
何博超
关键词:占卜表意文字
论亚里士多德对修辞术的再定义及其政治内涵被引量:5
2018年
修辞术或演说术是古希腊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智者派(如高尔吉亚)和柏拉图(包括苏格拉底)围绕这种"技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亚里士多德的处理方式与两派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一方面,他超越了智者将修辞术仅仅视为"说服技艺"的理解,而将之定义为对"说服本身"的考察能力;他既否定了智者将修辞术等同于政治学的做法,又将其作为政治科学的重要组成;他保留了智者对修辞术"普遍性"的承诺以及他们重视的一些非理性的手段,但他又尽可能在形式上对修辞术加以严格限定,在内容上使之朝向真的事实和真的意见。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斐德若》对该技艺的构想,但却将其限定在"关乎人事"的现实领域,使之发挥政治导向的功能,而非用来提升灵魂。最终,亚里士多德建构出了一种哲学式的政治修辞术,使其兼有技艺、知识与实践智慧的功能和特点。
何博超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修辞术
中国梦语境下的文化发展——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2013)会议综述
2013年1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和周南文化沙龙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
何博超
关键词:中国梦博士后文化发展
文献传递
宗教与文学——评顾彬的《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
2015年
顾彬的《中国诗歌史——从起始到皇朝的终结》是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走向。他以宗教/世俗的对立作为标准,以文学的时代精神发展作为主线,讨论了中国古典诗歌各个阶段的主要诗人及其作品的基本特质。这部由外国学者撰写的文学史,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仍然不可忽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顾彬的基本阐释模式和思维理路,也能体察到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误读和解释策略。
何博超
关键词:宗教
王元化后期文艺思想的转变
本文尝试考察王元化后期文艺思想的转变。王元化先生(1920—2008)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评论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界和思想界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一部分集中在文学方面,另外以文学为中心,不断地辐射到其他人...
何博超
关键词:文艺思想黑格尔诠释学身份转换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