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宗玲

作品数:40 被引量:19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3篇土壤
  • 9篇重金
  • 9篇重金属
  • 9篇污染
  • 6篇芽孢
  • 6篇芽孢杆菌
  • 6篇金属污染
  • 6篇杆菌
  • 5篇重金属污染
  • 5篇蚯蚓
  • 5篇污染土
  • 5篇污染土壤
  • 5篇教学
  • 4篇微生物
  • 4篇红壤
  • 3篇溶磷
  • 3篇填料
  • 3篇土壤肥力
  • 3篇农田
  • 3篇主成分

机构

  • 40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广东省农业科...
  • 2篇广东省生态环...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广州市农业技...
  • 1篇农业农村部环...

作者

  • 40篇任宗玲
  • 16篇戴军
  • 14篇李永涛
  • 13篇张池
  • 10篇周波
  • 8篇张玉龙
  • 7篇陈旭飞
  • 6篇蔡燕飞
  • 5篇袁中友
  • 5篇吴家龙
  • 4篇王玉琪
  • 4篇黄钰婷
  • 3篇袁嘉铭
  • 3篇刘婷
  • 3篇张志超
  • 3篇王进进
  • 2篇彭桂香
  • 2篇李进
  • 2篇胡峥
  • 2篇高云华

传媒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农村实用技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科技风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南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利用磁性木质素水凝胶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磁性木质素水凝胶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纳米零价铁镍双金属作为磁源,与木质素水凝胶混合制备出一种磁性木质素水凝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其...
林学明谭家驱李永涛谭梓君王进进张玉龙任宗玲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全英课程建设的探索——以“土壤学”课程为例
2025年
“土壤学”是农林类高校涉农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其全英课程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土壤学”课程为例,探讨当前高校全英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科教融合以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提出针对性的改革策略,以期为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全英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李博任宗玲卢瑛
关键词:土壤学全英教学教学改革
一株具有解钾作用的高山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株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YC602及其应用,该菌株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221;本发明从广东省惠州市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解钾菌YC602,采用16Sr...
蔡燕飞 刘晓玉 李福艳王玉琪任宗玲 彭子倩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钼矿尾砂为原料的农田钝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重金属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钼矿尾砂为原料的农田钝化剂及其制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钼矿尾砂酸洗后加入碱性钠化合物,在马弗炉中共热,然后加水溶解,取上清液并加入偏铝酸钠和水玻璃调节物料...
李永涛王进进胡峥张玉龙任宗玲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磁性木质素水凝胶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磁性木质素水凝胶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方法,属于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纳米零价铁镍双金属作为磁源,与木质素水凝胶混合制备出一种磁性木质素水凝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其...
林学明谭家驱李永涛谭梓君王进进张玉龙任宗玲
文献传递
珠海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属性对酸沉降的响应被引量:2
2015年
以我国南亚热带珠海地区常见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与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混交林、台湾相思林和灌木丛3种植被类型的赤红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属性指标进行T检验和主成分分析,探讨酸沉降下森林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2年,土壤虽未被进一步酸化,但其潜在危害增加:酸沉降引起的土壤交换性H+显著增加,交换性Ca2+、Mg2+淋失,有效阳离子交换量(ECEC)下降,同时相思林固氮优势减弱;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属性差异显著,但因酸沉降和植被演替,其差异性在缩小。
黄钰婷任宗玲陈旭飞何志东庄雪影戴军
关键词:土壤属性酸沉降植被类型
一株高产吲哚乙酸促生菌的筛选鉴定、条件优化、应用效果及其代谢途径被引量:1
2025年
【背景】华北平原潮土和砂姜黑土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由于土壤结构障碍和长期不合理利用,影响冬小麦的萌发和生长。【目的】筛选出具有高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能力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开展室内和田间试验,结合基因组测序分析IAA代谢途径。【方法】采集华北平原潮土和砂姜黑土的小麦根际土壤,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菌株,并进行IAA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不同pH和NaCl浓度下的最适生长条件;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种属进行鉴定;通过小麦种子发芽试验及盆栽试验验证其促生效果,并制备菌剂应用于大田试验,评估增产效果;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IAA合成代谢通路。【结果】筛选出一株IAA产量达到58.9 mg/L的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badius) 363,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 6.0、NaCl浓度为1%;种子萌发和盆栽试验表明,菌株363能促进小麦种子的发芽和根系生长,芽长和根长分别提高72.9%和161.8%,并且显著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根系干重在潮土和砂姜黑土上分别提高35.7%和22.6%、17.4%和33.3%、33.3%和36.4%。田间试验中,菌株363在潮土和砂姜黑土上使小麦产量分别提高10.8%和8.25%。全基因组分析表明菌株363有2条产IAA代谢通路。【结论】栗褐芽孢杆菌363在冬小麦促生方面具有很好的潜力,未来在高效根际促生菌剂、生物肥料的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凯文李丹丹李丹丹任宗玲任宗玲田慎重高磊彭新华
关键词:冬小麦吲哚乙酸全基因组分析
一种采用蚯蚓和有机物料联合施用改良退化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蚯蚓和有机物料联合施用改良退化土壤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通过有机物料与蚯蚓的联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升土壤在理化和生物学方面的质量的方法,其技术方案依次包括下述步骤:1)在每亩的土壤中混施1500‑300...
吴家龙戴军张志超袁中友张池任宗玲王皓宇钟琳琳
文献传递
深圳市光明新区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主成分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以深圳市光明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7个主要土壤肥力属性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土壤肥力属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经过28年的演变,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由1984年的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偏低转变为2011年的容重偏高和氮素缺乏,但由于前后的突出肥力因子和限制因子均相互抵消,土壤综合肥力未产生显著差异.不同农田片区的土壤综合肥力和主要限制因素在演变过程中都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片区的种植模式和施肥习惯向着不同方向演变造成的.
周波陈旭飞张聪俐李静娟张静任宗玲张池戴军
关键词:土壤肥力主成分分析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赤红壤理化性质的综合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通过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pH值、粘粒、容重、孔隙度、有机碳、氮磷钾全量及其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各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理化特征及其关键改良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新垦旱地容重最高,粘粒含量和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全量氮磷钾养分和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果园土容重显著低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且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P<0.05)。桉树林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灌木林,而粘粒含量和速效磷含量相对较低(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新垦旱地、果园和桉树林、灌木林土壤理化综合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垦旱地当前质量相对较差。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养分缺乏是当前新垦旱地土壤理化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较少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是当前桉树林地、灌木林土壤质量的限制因素。主成分分析不仅能够区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赤红壤理化质量差异,而且也是探查改良土壤质量因子的有效方法。
张池高云华陈旭飞周波李进任宗玲戴军
关键词:赤红壤土地利用方式理化性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