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5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肾综合征
  • 3篇肾综合征出血...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出血热
  • 3篇狂犬
  • 3篇狂犬病
  • 3篇病毒
  • 3篇出血热
  • 2篇疫情
  • 2篇事件流
  • 2篇犬伤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发病
  • 2篇艾滋病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暴露后
  • 2篇暴露后处置

机构

  • 12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市精神卫...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于立芬
  • 10篇李倩
  • 9篇刘继锋
  • 6篇刘南
  • 6篇冀贞浩
  • 3篇张辉
  • 3篇李琴丽
  • 3篇王戬
  • 2篇蔡正华
  • 2篇寇玲玲
  • 1篇常玲
  • 1篇赵鑫
  • 1篇曾令城
  • 1篇孙亚辉
  • 1篇卫晓丽
  • 1篇马超锋
  • 1篇贾丽君

传媒

  • 3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至2017年西安市流感病毒分型和流行特征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了解西安市流感病毒的分型和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5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2185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和分型,采用鸡胚细胞(或)犬肾传代细胞系(MDCK)分离病毒,同时将流感样病例分为7个年龄组。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和数据。结果21856份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阳性标本数为3539份,阳性率为16.19%,其中A型流感病毒(包括季H1型、季H3型、新甲H1型、H7型)占62.39%(2208/3539),B型流感病毒(Victoria、Yamagata和B型未分型)占37.50%(1327/3539),混合型为0.11%(4/3539)。不同年份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57.65,P〈0.01)。1至3月A型主要流感病毒占49.07%(947/1930)、B型占50.93%(983/1930),10至12月A型流感病毒占78.07%(1061/1359),B型占21.93%(298/1359)。1至3月和10至12月A型主要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50.06,P〈0.05)。0~3岁,〉3~7岁,〉7~13岁,〉13~18岁,〉18~24岁,〉24—60岁和〉60岁年龄组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2.61%、19.41%、19.66%、22.98%、14.91%、13.50%和1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2.52,P〈0.05)。结论西安市流感病毒以A型为主,冬春季为流感病毒高发季节。人群普遍易感,推荐接种流感疫苗。
李倩冀贞浩刘继锋于立芬刘南李思瑶张辉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监测流行病学研究
2005—2020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分析2005—2020年西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全市2005—2020年梅毒疫情特征并对其乡镇/街道级别的地理分布信息进行地图可视化展示。结果共报告梅毒病例26803例(男性12662例,女性14141例),年均发病率18.32/10万,年均实验诊断率99.01%,年发病率和年实验诊断率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7988.15、1164.23,P值均<0.001)。病例发病无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职业构成以农民、家务及待业和离退人员为主(68.16%,18268/26803),城区年均发病率(23.08/10万)高于郊县(14.03/10万),发病率高峰依次为≥85岁组(141.26/10万,隐性梅毒占92.62%)、0~1岁组(30.31/10万,胎传梅毒占96.24%)和25~29岁组(29.13/10万,隐性梅毒占52.32%);除0~1岁组外,其他年龄组女性发病率均高于男性。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发病到诊断时间依次为3.0(1.0,11.0)d,8.0(2.0,30.0)d,8.0(3.0,36.5)d,3.0(1.0,6.0)d和2.0(1.0,7.0)d,两两比较发现仅胎传梅毒和隐性梅毒、Ⅰ期梅毒和胎传梅毒、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发病到诊断时间间无统计学差异(adj P=0.766,>0.999,>0.999)。报告有明确感染途径病例占68.09%(18251/26803),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为主(82.48%,15054/18251),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68.60%,12520/18251),文化程度以初中(32.21%,5878/18251)和高中/中专(30.73%,5609/18251)为主。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文化程度梅毒病例感染途径各不相同,两者间均存在弱强度相关关系(Cramer’s V=0.160、0.260,P值均<0.001)。结论西安市梅毒发病率迅速上升且疾病谱有较大变化,病例以隐性梅毒为主,疫情形势较为严峻,应在高发地区对重点人群加大宣传和干预力度,以有效控制梅毒的传播流行。
张辉李思瑶寇玲玲于立芬刘昆刘继锋
关键词:梅毒报告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西安市2017—2021年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病学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7—2021年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更好的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piData 3.0软件收集西安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2017—2021年暴露病例资料,使用构成比对分类变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2017—2021年西安市规范处置狂犬病暴露病例397487例,年平均暴露率为781.18/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06;7~8月狂犬病暴露例数构成比为22.78%;各年龄组暴露病例中20~<30岁病例最多,构成比为25.69%;暴露病例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构成比为25.43%;致伤动物以家养犬和猫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6.11%和32.36%;暴露部位以上肢最多,构成比为57.20%;Ⅲ级暴露病例最多为74.98%,免疫球蛋白注射率为35.41%。结论西安市2017—2021年狂犬病暴露率高,Ⅲ级暴露规范处置率低,希望政府增加狂犬病防控工作经费投入,同时建议将免疫球蛋白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提高规范处置率,降低狂犬病危害。
刘南张辉李倩冀贞浩于立芬刘继锋肖厚安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人畜共患病
西安市2000-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通过分析2000-2010年西安市病例资料,描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对2000-2010年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HFRS病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10 647例,死亡115例,病死率1.08%。病例主要集中在周至县、户县、长安区,占总发病数的71.61%(7 624/10 647);HFRS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特点。82.25%的患者集中在16~60岁年龄段,农民占发病73.15%(7 788/10 647)。野外和居民区优势鼠种分别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带毒率为10.56%、带毒指数为0.55。结论西安市HFRS疫情总体呈现持续平稳下降趋势,与近年采取疫苗接种和防鼠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有关。个别地区鼠密度和/或带病毒率仍然较高,有些疫区也在演变,甚至出现新疫区,HFRS暴发流行的隐患依然存在。
蔡正华李倩于立芬李琴丽王戬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动态
2012-2013年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预测疾病发病趋势、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12年报告9 501例,发病率为111.60/10万,2013年4 201例,发病率为49.16/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12月至次年1月发病呈现上升趋势;雁塔区、碑林区和莲湖区等城区发病率高;发病以小年龄段为主,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5岁以上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结论在西安地区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西安地区防控腮腺炎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如何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将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是防控关键。
刘继锋相晓妹李倩于立芬冀贞浩刘南马超锋
关键词:腮腺炎
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处置情况,为西安市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肇事犬只、暴露者情况、处置措施和随访进行分析,采集肇事犬脑组织检测狂犬病毒。结果西安市2011—2021年共报告一犬伤多人事件96起。抓捕肇事犬32只,检测脑组织狂犬病毒阳性标本24份,阴性标本8份。暴露病例501例,男性278例,女性223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病例最大年龄85岁,最小1岁,<10岁年龄组占比最高,为17.96%(90/501);职业分布中,农民占比最高,为46.51%(233/501);咬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占50.90%(255/501);Ⅲ级暴露者最多,占84.03%(421/501),1例患狂犬病死亡。结论开展一犬伤多人事件的常规监测,对暴露病例进行规范化处置,同时提高家养犬的疫苗接种率,加强流浪犬抓捕工作,是降低狂犬病发生最有效的措施。
刘南冀贞浩李倩刘继锋于立芬顾馨倩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暴露后处置
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处置情况,为西安市狂犬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11—2021年一犬伤多人事件肇事犬只、暴露者情况、处置措施和随访进行分析...
刘南冀贞浩李倩刘继锋于立芬顾馨倩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暴露后处置
西安市2011—2020年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2020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模块搜集该市2011—2020年猩红热病例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11—202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0 455例,年均发病率11.38/10万,均为散发病例。除2020年发病数及发病率为近十年最低外,2011—2019年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猩红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均呈现4—6月及10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报告发病数列前三位的依次为雁塔区(1 627例)、未央区(1 446例)和长安区(1 398例)。发病以男性为主6 391例(61.13%),男女性别比为1.57∶1。各年份年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发病主要集中在4~7岁组,累计发病7 017例(67.12%)。职业以幼托儿童和学生居多,发病数分别为4 457例(42.63%)和4 500例(43.04%)。报告病例以临床诊断病例为主10 240例(97.94%),实验室诊断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2015—2019年西安市猩红热处于高流行期,幼托机构和小学是重点防控场所,应继续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和高发季节的监测管理,及早报告、有效处置,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与蔓延。
寇玲玲王国栋李思瑶于立芬刘继锋李倩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
西安市2011-201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和发病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2011-2014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其发病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11-2014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信息,结合人口学数据信息,探讨西安市出血热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4年间西安市累计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3 524例,死亡31例,周至县、户县、长安区和临潼区等老疫区发病较高,新城区、碑林区和莲湖区等主城区发病率较低。全年发病呈现两个典型高峰,以每年10月~次年1月的发病大高峰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69%。发病以16~60岁人群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4.89%,但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非免疫规划内人群发病数超过25.0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81%。结论 2011-2014年西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与西安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规律有关,也与目前实施的以疫苗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有关。下一步需要解决的是16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问题,以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健康。
李倩刘继锋于立芬王戬刘南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西安市2010-2014年HIV阳性MSM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艾滋病(AID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0-2014年感染HIV MSM的疫情监测信息和流调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HIV阳性MSM的人数占同期HIV感染者人数的62.24%(1302/2092)。经自愿咨询并接受检测从而被发现感染HIV的MSM的构成,已从13.41%上升到39.23%;而专题调查被发现者的构成则从59.76%下降至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2.676,P=0.000)。HIV阳性MSM中30岁以下者占53.92%(702/1302);受过高等教育者占54.99%(716/1302);其他职业、家务待业及商业服务者合计占全部HIV阳性MSM的58.60%(763/1302);未婚者、离异或丧偶者分别占了67.97%和17.20%。结论HIV阳性MSM具有年青、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差、非婚状态者为多等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
李倩贾丽君于立芬冀贞浩刘继锋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