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本申请公开了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包括:预测诊断模块,并且其中预测诊断模块配置用于执行以下操作:基于所接收到的与目标对象对应的第一疾病诊断信息,提取多个第一特征信息;对多个第一特征信息进行预处理,生成...
- 杨红韩伟阮戈冲柏小寅舒慧君梁浩正董旭旸张慧敏丁雪丽王玉芳张晓岚王春峰丁辉李修岭刘爱玲徐红珍李云龙
- 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癌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分析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癌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接受定期内镜随访检查的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31例(对照组)和因重度不典型增生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的患者63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1~5年有效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情逆转及癌变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随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每人复查内镜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逆转率及癌变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随着胃黏膜不典型病变程度逐渐加重,逆转率逐渐降低,癌变率逐渐升高;轻、中度组患者的逆转率明显高于重度组,癌变率显著高于重度组(P<0.05)。结论连续内镜随访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可利于患者早期发现胃癌,而EMR是降低癌变风险的有效治疗手段。
- 李振涛丁辉
- 关键词: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癌变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免疫治疗食管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观察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对人食管癌细胞EC109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为分子靶点、EC109-EGFRvⅢ为靶细胞,将二代CAR表达框克隆入慢病毒表达载体中,制备慢病毒并转染人外周血T细胞,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干扰素γ(IFN-γ)等方法检测体外抗肿瘤作用,通过NSG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表达质粒pEGFRvⅢ/CAR经限制性内切酶片段分析、基因检测及NCBI/Blast同源性分析确认各功能单位核苷酸序列准确无误、基因片段连接正确,流式细胞术检测慢病毒转染后T细胞EGFRvⅢ/CAR表达率为82%。效应细胞(EGFRvⅢ/CAR-T)和靶细胞(EC109-EGFRvⅢ)混合培养,LDH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靶细胞裂解死亡与效/靶比呈正相关(E∶T为5∶1、10∶1、20∶1、40∶1),IFN-γ在E∶T为5∶1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G小鼠皮下移植模型提示EGFRvⅢ/CAR-T对移植瘤有肿瘤抑制作用。结论 体外和体内实验显示CAR-T细胞对EC109-EGFRvⅢ有靶向杀伤作用,这为食管癌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研究基础。
- 丁辉谢甲贝李修岭韩双印周炳喜
- 关键词:食管癌免疫治疗
- ARHI基因诱导胰腺癌细胞自噬机制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 本研究期望通过探讨ARHI-自噬-胰腺癌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胰腺癌发病机制及分子靶点治疗在胰腺癌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ARHI基因可诱导胰腺癌PANC-1细胞自噬,并且推测为直接参与自噬。其诱导自噬和凋亡可能与下调B...
- 杨红朱永健丁辉王健钱家鸣
- 关键词:胰腺癌病理机制基因转录细胞自噬
- ERCP术中球囊扩张与EST导致出血并发症不同特点的前瞻性研究
- <正>目的比较EST+球囊扩张与EST导致ERCP术中和术后出血的特点。方法前瞻性观察2009年9月~2014年6月在我院行初次ERCP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958例。手术方式由患者病情与医生经验决定,术后常规放置鼻胆引...
- 丁辉王修齐杨玉秀李修岭
- 关键词:球囊扩张EST出血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5-氨基水杨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 2008年
- 丁辉钱家鸣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5-氨基水杨酸慢性非特异性水杨酸制剂5-ASA一线药物
- 早期胃癌的外科手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对比早期胃癌的外科手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病例编号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毕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一年复发率,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2及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病灶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2、及IL-1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一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提高病灶切除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及一年复发率。
- 胡珊珊李晓芳周炳喜丁辉李修岭
- 关键词: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早期胃癌
- 食管癌组织中DAC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4例食管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标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DAC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食管癌患者DACH1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食管癌肿瘤组织中DACH1基因的甲基化率为30.77%(32/104),高于癌旁组织的1.92%(2/104)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0%(0/104)(P<0.05)。食管癌组织中DACH1甲基化状态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独立风险因素且均与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相关。截止至2020年3月,104例食管癌患者中共死亡89例。其中DACH1基因甲基化的食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低于DACH1基因未甲基化者的34个月(P<0.05)。结论食管癌中存在的DACH1甲基化过程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DACH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独立风险因素。DACH1基因未甲基化的患者具有更长的预后生存期。
- 刘亚清李健丁辉许春进寇学斌
- 关键词:食管癌甲基化
- 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评估圈套器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tumors,R-NE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3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R-NET共73例,根据使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使用圈套器行ESD)27例,黏膜切开刀(使用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行ESD)46例。比较两组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热、腹痛、出血)、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圈套器组病变直径4.00(3.00,5.00)mm,黏膜切开刀组病变直径5.00(4.00,6.00)mm,两组病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完整切除率高于黏膜切开刀组(96.3%vs 91.3%,P>0.05),圈套器组手术时间短于黏膜切开刀组手术时间[(8.04±4.51)min vs(13.58±7.03)min,P<0.001];圈套器组手术费用元低于黏膜切开刀组[(5044.00±1472.24)元vs(8746.17±1499.05)元,P<0.001]。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圈套器较传统操作器械行ESD治疗R-NET,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且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值得开展及推广。
- 王雪雁李贞娟徐闪闪张慧敏卢曼曼全润钊李佳鑫张昊丁辉李修岭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圈套器
- 无痛胃镜对胃食管黏膜异位和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的研究
-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食管上段疾病胃食管黏膜异位((HGM)和食管下段疾病反流性食管炎(A级RE)分别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中的检出率,进一步论证无痛胃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胃镜检查的患者共2009例,其中无...
- 丁辉李鹏飞
- 关键词:无痛胃镜普通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