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负禾 作品数:12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应用FISH、FCM检测APL/RARA融合基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魏负禾 张晓宏 于波海 刘继伟 马军 该项目对3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流式细胞技术)的研究,综合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不同阶段的PML/RARa融合基因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情况,判断MRD的水平,...关键词: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流式细胞技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62例FISH法染色体异常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应用 FISH 法检测免疫球蛋基因及染色体易位对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I)的治疗、预后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62例初治 DLBCI 患者应用组织 FISH 法对免疫球蛋白H基因及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 62例 DLBCL 患者中 IgH/BCL-2阳性患者6例(9.6%)、IgH/C-MYC 阳性患者3例(4.9%)。 陈德发 罗晓慧 邱林 魏负禾 陈立军 马军关键词:淋巴瘤 染色体易位 血液病 染色体异常 基因异常 细胞 弥漫 4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不同病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 8例APL患者 ,采集新鲜骨髓 ,采用 2 4h预加秋水仙素的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 ,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照相。结果 本研究4 8例患者 (未缓解期 16例 ,复发期 3例 ,完全缓解期 2 9例 )中 ,具有染色体异常的有 2 8例 ,其中未缓解期 16例 (16 /16 ) ,复发期 3例 (3/3) ,完全缓解期 9例 (9/2 9)。异常类型以染色体易位和片段缺失比例较高 ,其中具有典型t(15 ;17)易位者 7例 ,为未缓解期或复发期患者 ;易位涉及 8q2 2者 5例。其中 ,同时具有t(15 ;17) ,t(8;2 1)易位 1例 ;同时具有t(5 ;8) ,t(15 ;17)易位 1例 ;t(5 ;8)易位 1例 ;t(8;17)易位 1例 ;以t(8;2 1)为基础的复杂易位 1例。具有 17q2 1-者 6例。结论 对白血病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 ,而且能发现与疾病发生有关的新基因及涉及白血病转化和增殖的分子损伤位点。 张晓宏 魏负禾 于波海 马军关键词:细胞遗传学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畸变 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FISH法染色体异常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恶性淋巴瘤(NHL)的诊断主要是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进行分类来指导临床治疗。DLBCL在中国大约占NHL的40%左右,是最常见的NHL。DLBCL为一不均一的异质性恶性疾病。可出现多样化病理及组化,我... 陈德发 罗晓慧 邱林 魏负禾 陈立军 马军关键词:细胞淋巴瘤 染色体异常 文献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治疗白血病的疗效、造血重建及生存情况。方法 白血病患者 10例 ,其中同胞间HLA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7例 ,无亲缘关系HLA不全相合脐血移植 (UCBT) 3例。结果 9/10例受者获造血重建 ,UCBT患者造血重建速度较HLA相合的同胞PBSCT慢 ,1例UCBT移植后 35天造血未重建 ,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后 ,仍未能重建造血 ,于 72天死亡。其余至今均无病生存。结论 Allo HSCT是目前治愈白血病的有效方法 ,对于无同胞HLA相合的供者 ,选择细胞数量较高、HLA 1~ 2个位点不合的UCBT仍然有效可行。 王志国 展昭民 于存国 俞佳伟 范艳玲 唐庆华 陈立君 佘袭南 卢润章 姜春富 魏负禾 曹峰林 杨华 张伯龙 马军关键词:白血病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18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染色体畸变及意义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粒 )不同病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新鲜骨髓 ,进行短期培养 (48小时或 12小时预加秋水仙素培养 )制备染色体标本 ,分析 180例慢粒患者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骨髓染色体的变异情况。结果 180例慢粒患者 ,其中 16 4例Ph染色体阳性 (Ph +) ,占 91 1% ;16例Ph染色体阴性(Ph - ) ,占 8 9%。慢性期 133例Ph +,占总数的 73 9% ;加速期 9例Ph +,占总数 5 0 % ;急变期 2 2例Ph +,占总数12 2 %。 16 4例Ph +慢粒患者中 2 5例 (15 2 % )伴有额外染色体异常 ,其中慢性期占 4 2 7%、加速期占 2 4 %、急变期占8 5 3%。结果表明随着病情的进展 ,Ph +阳性率明显增高 ,其它染色体异常率也明显增高。结论 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粒白血病的病程进展、疾病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相关性 ,随着病情的演变 ,骨髓染色体畸变趋于复杂化。进行染色体分析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慢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魏负禾 张晓宏 魏彤 于波海 马军关键词:骨髓细胞 染色体畸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应用FISH、FCM检测APL PML/RARA融合基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PML/RARa融合基因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意义。方法 应用CG、M -FISH、FCM对 30例APL患者初发和缓解期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 ,分别检测t(15 ;17)易位和PML/RARa融合基因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存在。结果 对初发期骨髓标本进行CG和FISH分析发现 ,10 0 %具有t(15 ;17)易位 ,阳性核型占 6 8%~ 10 0 % ,其中有 8例还伴有其他异常 ;10 0 %具有PML/RARa融合基因 ,且阳性中期相的比例高达 96 %~ 10 0 % ;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对CR期的骨髓标本进行CG、FISH分析 ,CG为正常核型 ,FISH仍可检出 0 %~ 4 5 %的PML/RARa融合基因。对CR后 12个月的标本进行CG、FISH分析 ,CG均为正常核型 ;FISH仍可检出 0 %~ 37%的PML/RARa融合基因 ,较CR期有所降低。对这 30例APL患者初发期、完全缓解期及完全缓解后 12个月时进行了FCM检测 ,并得出定性结果。完全缓解期检测结果与M -FISH分析一致 ;对完全缓解后 12个月时M -FISH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发现 30例患者中有 6例为融合基因阴性 ,相应的FCM定性分析结果却发现只有其中的 2例呈现阴性 ,其余 4例仍然为阳性。随访至CR后 2年 ,发现 7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中期相比例较高 魏负禾 张晓宏 于波海 刘继伟 马军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流式细胞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及用FISH技术对缓解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外周血进行检测 ,评价其体内微小残留病的意义。方法 应用CG和I-FISH对 30例CML(13例给予化疗、17例移植后 )患者初发和 /或缓解期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进行分析 ,分别检测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的存在。结果 对 13例临床给予化疗的患者初发期的外周血和骨髓进行CG分析 ,Ph检出率分别为 15 % (2 / 13)、10 0 % (13/13) ,同时进行I-FISH分析 ,均可检出BCR/ABL融合基因。对初发期骨髓的CG、I -FISH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无显著差异 ;对外周血的CG、I -FISH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有显著差异。对其缓解期骨髓CG、I -FISH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有显著差异 ;对缓解期外周血CG、I-FISH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有显著差异 ;对缓解期外周血I-FISH和骨髓I -FISH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呈显著相关。对 17例移植后患者CG、I -FISH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敏感性大大高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 ;采集缓解期外周血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可作为一种方便易行的手段评价微小残留病。 张晓宏 魏负禾 于波海 马军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银染核仁形成区异型颗粒和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研究 2000年 目的 进一研究银染核仁形成区异型颗粒和骨髓染色体畸变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染色技术和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制备染色体技术的两项指标、分析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Ag-NOR 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结果 CML不同时期 Ag-NOR 染色计数颗粒总面积(GA)、Ag-NOR 颗粒数(GN)、GA/细胞核面积(NA)的比率均随病情进展而增加。急变期 Ag-NOR 颗粒平均值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各期Ag—NOR 颗粒总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 p<0.05。60例 CML 骨髓染色体核型分结果表明58例有典型t(9:22)(q34;q11)易位,即(Ph^+)、加速期、急变期均伴有其它变异。结论 CML与 Ag-NOR 变异和染色体畸异具有相关的重要性。 魏负禾 于波海 魏彤 马军关键词:核仁形成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涎腺肿瘤患者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与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1989年 本文研究17例涎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频率。结果表明:10例良性肿瘤患者,其SCE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7例恶性肿瘤患者,其SCE率高于良必肿瘤患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别。揭示SCE率对临床诊断涎腺良、恶性肿瘤有一定参考价值。 王勇 陈维系 高锦声 刘天石 魏负禾关键词:涎腺肿瘤 S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