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
- 作品数:19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四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科学论证能力在北京高考物理试题中的呈现
- 2025年
- 在剖析科学论证概念的基础上,整理出科学论证的模型,细化了科学论证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以北京高考物理试题为例,论述科学论证思维的考查路径和教学导向,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落实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教学建议。
- 魏峰杨蕾魏华
- 关键词:科学思维
- “电动势”教学设计被引量:2
- 2012年
- 1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电动势”是必修3—1“恒定电流”一章中的第2节,本节课是高中物理学中一节重要的物理概念课.
- 魏华
- 关键词:教学设计电动势恒定电流教材分析物理概念物理学
-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 2013年
- 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来说,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联系:一是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二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能明确方向.然而,在现在很多的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中,我们看到教师特别注重了前者,而忽视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的作用.
- 魏华
-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探究性学习新课程背景教师科学探究能力探究性教学
- 中学物理教学要重视物理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
- 2018年
- "猜想与假设"是物理学理论的前提和基础,而实验是事实与预言之间的比较,实验的功能是"证伪",实验是物理学理论体系的起源和暂时的结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科学发展中的猜想与假设,这本身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对科学本质的认同,能促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 魏华郑鹉
- 关键词:物理学理论
- “牛顿第二定律”创新教学的尝试
- 2014年
- 传统教学中,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一种是传统的通过半定量的实验得出结论,再通过实验验证;另一种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探究性实验。但是从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来看,这里面本身含有对于质量、力的量度的方法,而这一点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基本是不涉及的。将量度力、质量的大小引入到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
- 魏华
- 关键词:牛顿第二定律教学
- 基于学生问题而展开教学的生成性课堂
- 2018年
- 要使核心素养落地,所有教师都要不断学习,都要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观,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习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学生问题而展开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是一种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介绍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和实质.
- 魏华
- 关键词:教育教学观物理教学
- 《电动势》教学中的创新与思考被引量:2
- 2013年
- “电动势”是高中物理中相对较难建立的概念,已有很多课例和文章阐述如何建立这个概念,在现在的中学物理课堂也基本上达成一些共识,比如: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各种电池,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动势;通过铅酸电池演示实验,研究电动势与电源端电压的关系;用水果电池,学生感受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存在等等.这里就不再重复论述.
- 魏华
- 关键词:电动势比值定义法教学铅酸电池高中物理物理课堂
- 深入原理,备考强基——几何光学成像问题探究
- 2025年
- 几何光学中,在描述光的反射、折射过程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为什么会满足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反射成像、折射成像像距和物距之间为什么满足相应的成像规律?本文结合费马原理从物理原理角度分别就光的反射、折射、成像,给予推理、证明,同时结合近年来的强基考试真题进行分析,给出备考建议.
- 魏峰杨蕾魏华
- 关键词:几何光学费马原理
- 学生物理解题思维能力的提高被引量:1
- 2012年
- 分析了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训练学生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 魏华
- 关键词:解题能力物理过程物理图景
- 新课程高效物理复习规划
- 2013年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复习,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体现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如何更有效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这些年来积极实践,不断创新,有大量成功的案例,也有不成功的做法.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如果用最概括的话总结这些经验,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即既要从宏观上把握整个一年的复习,又能抓住每一个阶段、每一周、甚至每一节课的工作重点;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学生群体的特点,又能准确指导每一层次学生、甚至每一个学生的复习工作.
- 魏华
-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物理复习高考复习复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