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云霓

作品数:31 被引量:262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养殖
  • 7篇化感
  • 6篇微囊藻
  • 5篇藻类
  • 5篇铜绿微囊藻
  • 5篇化感作用
  • 4篇抑藻
  • 4篇数据集
  • 4篇浮游藻类
  • 3篇循环水养殖
  • 3篇循环水养殖系...
  • 3篇养殖系统
  • 3篇植物
  • 3篇湿地
  • 3篇水华
  • 3篇水生
  • 3篇穗花狐尾藻
  • 3篇人工湿地
  • 3篇苦草
  • 3篇狐尾藻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河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31篇高云霓
  • 19篇吴振斌
  • 12篇董静
  • 12篇刘碧云
  • 9篇葛芳杰
  • 6篇周巧红
  • 6篇贺锋
  • 6篇李学军
  • 6篇鲁志营
  • 5篇徐栋
  • 4篇周传江
  • 4篇梁威
  • 3篇张丽萍
  • 3篇王静
  • 3篇祝国荣
  • 3篇顾钱洪
  • 3篇孙雪梅
  • 2篇吴晓辉
  • 2篇成水平
  • 2篇邓平

传媒

  • 7篇河南水产
  • 4篇中国科学数据...
  • 3篇湖泊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博士后生...

年份

  • 4篇2025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州龙湖水华暴发期间藻类群落特征初析
2015年
林州龙湖为新建人工湖,连续两年都暴发水华。本研究调查水华暴发期间龙湖3个子湖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结果显示龙湖水华优势种为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史密斯微囊藻(Microcystis smithii)和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藻类密度范围在8.7×107~1.57×109cells/L之间。多样性指数显示1#湖处于重污染状态,2#湖处于中污染状态,3#湖处于轻污染状态。
董静祝国荣高云霓李学军
关键词:蓝藻水华微囊藻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废水强化脱氮处理方法及装置,步骤是:A、废水经全不锈钢结构机械格栅过滤;B、经处理的废水由水泵提升进入厌氧氨氧化池,进行脱氮处理;C、经处理的废水进入中间沉淀池,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D...
吴振斌于涛高云霓周巧红徐栋武俊梅贺锋肖恩荣
文献传递
水产院校本科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被引量:4
2016年
为适应现代渔业发展需求,结合水产学院教学工作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和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养殖水环境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系列改革探索,以期为水产行业培养出在养殖水环境化学方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分析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高云霓董静周传江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不同暴露方式下水生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为研究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在生态水平上的有效作用模式,选择水生植物释放的壬酸、N-苯基-1-萘胺和咖啡酸等不同类型化感物质,比较高剂量单次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探讨化感物质不同投加频次、剂量和光暗条件等对多次暴露抑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化感物质以2 h为间隔、分5次、每次添加0.5 mg·L-1的方式暴露时均表现出比以总剂量2.5 mg·L-1单次暴露更强的抑藻效果,在实验的第7天壬酸、N-苯基-1-萘胺和咖啡酸的抑藻率是单次暴露组的1.8、1.1和1.6倍。以1 h间隔、10次暴露的壬酸和N-苯基-1-萘胺,抑制率随着单次添加量的减少而降低,但在单次暴露剂量低至0.1 mg·L-1时两种物质仍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第7天N-苯基-1-萘胺的平均生长抑制率仍可以达到50.25%。壬酸和N-苯基-1-萘胺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黑暗阶段多次暴露比在光照阶段的抑藻效果好,第3天的平均抑制率分别是是光照阶段的2.2和1.3倍。上述结果表明,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低剂量多次暴露实现比高剂量单次暴露更强的抑藻效果。因此,加强对化感物质多次暴露方式下抑藻作用的研究将推动自然环境中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生态机制的进一步揭示,有利于指导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高云霓葛芳杰刘碧云鲁志营何燕张甬元吴振斌
关键词:咖啡酸铜绿微囊藻
黄河干流生境调查评价数据集(2021-2022年)
2025年
本数据集整合了2021年至2022年在黄河干流从源头至河口的生境调查评价相关数据,共计26个位点,680条数据。本数据集主要包括底质、栖境复杂性、河水水量状况、水质状况、河道内人类活动强度等5项河道相关指标和大型木质残体分布、河岸稳定性、河岸带植被覆盖率、河道护岸变化、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等5项河岸相关指标。调查人员通过现场观测、记录、拍照及无人机全景摄像对每个监测河段生境指标情况进行调查,并参照河流生境质量分级标准进行评价打分。数据采集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包括无人机多维度勘测、专家评分验证和交叉复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数据集的发布可为黄河流域生境调查与评价提供借鉴,为大型河流的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撑。
曾大海秦祥朝赵建南魏颖袁华涛张景晓高肖飞董静宋东蓥高云霓高云霓
关键词:黄河干流河道河岸
乌梁素海底栖硅藻数据集(2020-2021年)
2025年
乌梁素海是黄河上游重要的调水基地,同时被称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本数据集通过对乌梁素海连续两年的调查,现场采集底栖硅藻样品,参照国内外专著及期刊,根据国内通用的分类系统,构建乌梁素海底栖硅藻数据集。本数据集共调查底栖硅藻70种,隶属于12科31属,其中菱形藻属为优势属。乌梁素海底栖硅藻丰度在87.5-133333.3 cells/cm^(2),平均丰度为12042.2 cells/cm^(2)。数据集包含采样位点、采样年份、中文科名、中文属名、中文名,拉丁名,丰度7个字段,共152条数据。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数据集在采样、处理及分类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并进行了多次质控与评估,以确保数据的高质量和可重复性。乌梁素海底栖硅藻数据集可以为乌梁素海水体污染防治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吕绪聪秦祥朝张曼刘哲董静袁华涛张景晓高肖飞宋东蓥高云霓李学军
关键词:乌梁素海底栖硅藻生物多样性
2021年黄河河南段浮游动物数据集
2025年
浮游动物是水生食物网关键功能类群,是水生态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数据集原始数据为2021年黄河流域河南段野外调查获得,采样位点包含黄河流域河南段干流、支流和湖库共计16个。其中干流2个位点,伊洛河和沁河2条支流共计11个位点,小浪底水库3个位点。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3门32属47种。数据内容包含浮游动物物种名录、丰度、生物量、优势种等。样品采样严格按照SC/T9402-2010的规定执行,以确保数据准确性。本数据集为黄河流域下游水生态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刘谦李辰林卢思泽周志国袁华涛张景晓高云霓董静董静高肖飞李学军
关键词:浮游动物黄河河南段优势种水生生态
2021年黄河河南段浮游植物数据集
2025年
浮游植物个体较小,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十分迅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组成常用于水生态学研究和水质评价中。本数据集源自2021年6月黄河流域河南段16个样点,共涉及11条支流、3个水库以及2条干流。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藻类155种,隶属于7门67属,数据内容包含了位点、经度、纬度、藻类所属的门、纲、目、科、属、种、拉丁文、丰度和生物量字段,且数据经严格质量控制(含采样点科学布设、器具清洗、现场样品处理及鉴定质控等流程)。本数据集可为黄河流域的水生态调查、黄河生态保护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唐媛媛王飞虎袁璐张淑稳沙渊璞袁华涛张景晓高肖飞高云霓宋东蓥董静董静
关键词:浮游植物丰度数据集
河南中牟县典型养殖池塘浮游藻类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对河南中牟县两个高产鲤鱼和草鱼养殖池塘浮游藻类的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鲤鱼养殖池塘浮游藻类密度达2.05×10~8 cells/L,生物量达58.2 mg/L;草鱼养殖池塘浮游藻类密度高达7.10×10~8 cells/L,生物量达112.5 mg/L。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藻类5门34属(种),其中绿藻门栅藻和隐藻门尖尾蓝隐藻占绝对优势。本研究为其它低产鲤鱼和草鱼养殖水体生态调控提供基础数据,并初步揭示栅藻和尖尾蓝隐藻等有益藻类占优势可能是保持鲤鱼和草鱼高产的关键。
李燕常孟阳董静付天玺陈思伟顾钱洪高云霓祝国荣朱国超周传江
关键词:养殖池塘浮游藻类优势种
基于化感物质释放特性的沉水植物抑藻作用模式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6年
沉水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制作用,是沉水植物获取竞争优势和维持清水稳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化感物质是由植物产生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化感物质的有效释放和作用是实现沉水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化感物质释放水平阐明沉水植物化感抑藻的作用模式、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沉水植物化感物质释放到水环境中的种类、含量和常规急性毒性测试中化感物质的抑藻效果,发现沉水植物化感物质在释放水平上的作用模式不同于常规急性毒性试验中的单次作用。为了回答沉水植物化感物质在释放水平如何高效抑藻的问题,结合化感物质的释放特性,重点从化感物质的联合作用和持续作用等角度探讨沉水植物化感抑藻的作用模式,提出沉水植物可能通过多种化感物质低剂量持续释放的方式,实现对目标藻类的持续协同控制。今后有必要进一步结合沉水植物与目标藻类的共存系统与原位实验,借助分析化学、植物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从生态学水平加强沉水植物化感抑藻作用机制研究。
高云霓董静何燕葛芳杰刘碧云吴振斌
关键词:化感物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