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
- 作品数:121 被引量:243H指数: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场及燃料电池极板
-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燃料电池极板流场及燃料电池极板,其中,所述流场为蛇形流场,三个流场壁面的接触角按线性规律变化,且同一位置处三个流场壁面的接触角大小相同;流场分为三个流道区,分别为直线流道的第一流道区、靠近转角区的直线流道...
- 马骁张晓卿杨家培帅石金
- 文献传递
- 用于降低汽车排放的内燃机排气颗粒流演变过程模拟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降低汽车排放的内燃机排气颗粒流演变过程模拟装置,包括:尾气源;尾气流道,包括多段预定长度的圆管,多段圆管之间固定连接;可溶性有机物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可溶性有机物;碳粒发生装置,用于产生碳粒。本发明的用于...
- 马骁巩艺飞张景宇徐宏明帅石金沈义涛
- 文献传递
- 一种实现燃油闪沸喷射的装置
-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实现燃油闪沸喷射的装置,包括:进油管路、喷油器、喷油器压台、压台加热器、燃油温度传感器、压台温度控制器、喷油器底座、喷油器温度传感器、底座加热器、底座温度控制器,其中:所述喷油器压台内设有储油腔,所述进油...
- 李雁飞张周张景宇马骁徐宏明帅石金
- 代理移动IPv6多连接移动节点无缝接口切换方法
- 一种代理移动IPv6多连接移动节点无缝接口切换方法,属于代理移动IPv6领域,移动节点具有多个网络接口,且多个网络接口同时接入同一个代理IPv6域时,当移动节点的一个网络接口(假设为IF1)从一个移动接入网络(MAG1)...
- 崔勇徐鑫裴冰马骁李熹明
- 文献传递
- 氢内燃机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 2025年
- 对国内外氢内燃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氢气和其混合气的理化特性及氢气射流扩散、火焰传播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阐述了氢内燃机产业化关键技术如氢喷射、异常燃烧、NO_(x)排放、整机性能提升、润滑和安全等的研究现状。在全球碳中和及节能减排法规的驱动下,近年来氢内燃机的氢气喷射及混合气制备、早燃爆震、NO_(x)后处理、专用润滑油等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在稀燃条件下氢内燃机有效热效率已经超过45%,可以实现NO_(x)近零排放。最后,对氢内燃机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展望,如氢内燃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急需提升,氢气缸内直喷和空气超高增压技术是提高氢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的关键。
- 帅石金马骁李雁飞齐运亮张晓卿陈清楚王志徐宏明
- 关键词:氢能氢内燃机
- 2-甲基呋喃及其与异辛烷掺混燃料燃烧特性的可视化
- 2015年
- 由于2-甲基呋喃(MF)的喷雾与燃烧特点与汽油类似,其作为替代燃料的潜力受到广泛重视.利用光学发动机和高速摄影技术,结合热力学分析,对MF以及其与异辛烷掺混燃料的湍流火焰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异辛烷相比,MF有更高的燃烧爆发压力和较短的滞燃期,同时其火焰面积扩展速率也高于异辛烷.研究发现火焰传播面积与已燃质量分数(MFB)的2/3次方呈线性关系.MF的湍流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大于异辛烷,二者的差别比这两种燃料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差异更加明显.混合气的物理化学特性是影响湍流火焰传播速度的最大因素.
- 丁海春江长照马骁左承基徐宏明
- 关键词:高速摄影
- 全可视光学活塞和活塞组件
- 本发明涉及光学发动机领域,提供了一种全可视光学活塞和活塞组件。所述全可视光学活塞的第一端的端面用于与缸套和缸盖共同围设成燃烧室、第二端的端面向内凹陷形成弧形面,全可视光学活塞的尺寸应当满足以下条件:(D<Sub>1</S...
- 马骁崔隆熙梁帅马跃徐宏明帅石金
- 文献传递
- 一种颗粒物采样装置
-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颗粒物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包括壳体、尾气通道、加热通道、圆柱状转接部分、加热器、热电偶、温控仪、第一垫片、第一转接件、采样膜盛放部件、采样膜压环、采样膜滤网薄片、第二转接件、第二垫片,通过设置加热通道来...
- 张周马骁马跃徐宏明李雁飞帅石金
- 文献传递
- 增程式电动客车发动机性能优化
- 本文基于发动机工作过程循环模型软件BOOST,搭建了某一增程式电动客车用四缸四冲程自然吸气点燃式汽油机的工作过程数值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针对增程式电动客车用发动机在实车使用过程中凸显的油耗和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对发...
- 欧阳紫洲帅石金王志马骁
- 关键词:发动机遗传算法参数优化
- 文献传递
- 多燃烧模式下掺氨发动机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22年
- 氨(NH_(3))作为一种无碳、低成本、来源广的氢载体燃料,在未来碳中和内燃机研发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在快速压缩机、高压缩比汽油机和柴油机平台,系统对比研究了氨气掺混对火焰传播、均质压燃、均质引燃3种燃烧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气压燃着火过程在燃烧室中呈现顺序自燃特征,点燃模式下氨的火焰传播速度仅为0.66 m/s。氨是良好的爆震抑制剂。在汽油机中,掺混少量氨气即可起到爆震抑制和燃烧相位优化的作用,指示热效率提高1.2%,但氨气掺混比例过高时,燃烧持续期增加,热效率反而降低;掺混氨气后NO_(x)排放增加,但在试验工况下,其与掺混比例无明显相关性。在柴油机中,掺混氨气使得燃烧放热滞后,燃烧持续期增大;随着NH_(3)掺混比增加,有效热效率和NO_(x)排放降低,CO排放增加。
- 刘尚蔡开源刘伟王巍赵自庆张日东张启航马骁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