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作胜
- 作品数:13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新乡市既往有偿供血者HIV感染情况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地下采血和单采浆现象。1995年初在部分省份的有偿献血员中出现HIV感染流行。在河南、山西、安徽等省的部分县、乡、村,有偿采供血人群HIV感染率为10%-20%,个别村HIV感染率最高可达...
- 韩作胜
-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文献传递
- 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优先性分析
- 2008年
- 所有疾病都是应该预防控制的,但是由于疾病预防控制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受科学技术水平、预防控制手段、卫生资源等因素制约。因此,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只能选择最重要的疾病作为应当首要解决的问题,即疾病预防控制优先。疾病预防控制优先性分析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决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样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国内外曾对此做过一些尝试,但往往拘泥于宏观层面,采用定性判断,分析结果有其局限性。因此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探讨新乡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优先解决的传染病病种。
- 董继锋韩作胜石蔚云芦天成董霄岩付惠成杜永芳王宽王轶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优先性卫生资源
- 河南省新乡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 2009年
- 王轶董继锋刘忠霞韩作胜王静林青生魏政
-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
- 新乡市2013~2017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新乡市2013~2017年间的疟疾流行特征,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新乡市疟疾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疫情情况、地区分布、感染疟原虫虫种的构成、病例诊断类型,以及输入性病例的感染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新乡市共发现病例92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分布在全市的11个县(市)区,其中恶性疟75例(占81.52%),间日疟7例(7.60%),卵形疟8例(8.69%),三日疟2例(2.17%);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0.3/10万,病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90例,占97.82%),其次是印度次大陆(2例,2.18%);发病年龄以30~50岁为主(69.56%);病例主要分布在获嘉县(41例,44.56%),其次是封丘县(14例,15.21%)、辉县市(13例,占14.13%)和延津县(9例,9.78%)等.结论:新乡市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风险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多部门协作,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输入性病例继发传播.
- 梁爽韩作胜
- 关键词:疟疾消除疟疾输入性病例
- 1996-2011年新乡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新乡市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本市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1996-2011年新乡市艾滋病专报数据库、哨点监测、专题调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6年新乡市报告首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2011年底新乡市累计确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884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13例,死亡309例,感染途径以上世纪90年代参与既往有偿供血及受血者为主。结论新乡市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病例分布呈局灶性分布,传播途径逐步多样化,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趋势。
- 韩作胜董继锋王瑗瑗王静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9年某市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HIV感染现状调查
- 2010年
- 目的了解某市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HIV感染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全市10116名新入所人员HIV感染情况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共发现HIV感染者7人,感染率0.069%。经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该市监管场所新入所人员HIV感染流行形势严峻,应尽快采取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相应监管控制措施。
- 韩作胜何振川王静王瑗瑗于贺军马建敏
- 关键词:艾滋病HIV感染
- 1995年-2006年新乡市艾滋病疫情现状及流行形势分析
- 2008年
- 目的分析新乡市艾滋病疫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对新乡市1995年-2006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哨点监测资料和艾滋病专报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到2006年底新乡市累计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7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45人,死亡112例。感染途径以上世纪90年代参与既往有偿供血及受血者为主。结论新乡市艾滋病呈低流行状态。经采供血传播HIV已被阻断。传播途径逐步多样化,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趋势。
- 董继锋韩作胜芦天成刘新生刘忠霞王静林青生高成新史德华
- 关键词:艾滋病监测分析
- 新乡市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了解新乡市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个县区各类人群1 202人,使用"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各类人群总知晓率为87.35%;其中城市居民(92.19%)、农村居民(91.50%)、农民工(88.67%)、校内青少年(76.39%)及校外青少年(100.00%)。结论新乡市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已达到中期评估要求,校内青少年及流动人口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 韩作胜董继锋王静王瑗瑗
- 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
- 新乡市2004-2010年梅毒流行特征分析与灰色系统G(1,1)模型对流行趋势预测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新乡市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梅毒防治策略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1,1)模型对2011-2013年梅毒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0年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 996例,年发病率由2004年的1.26/10万持续上升至2010年的18.27/10万,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46.52%。灰色系统G(1,1)模型预测2011-2013年梅毒发病率依次为27.03/10万、40.04/10万、59.31/10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结论新乡市梅毒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遏制梅毒疫情蔓延。
- 韩作胜马彦民王哲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
- 新乡市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与分析
- 2025年
- 目的:了解新乡市医务人员、学生和居民对黑热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防控方案。方法:2023年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新乡市各级医务人员、学生和居民对黑热病病原体、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源、诊断依据、主要治疗药物等内容的知晓情况。结果:对于“狗是主要传染源、传播媒介是白蛉、黑热病主要症状、黑热病确诊依据和常用治疗药物”5项内容,市级医务人员、县级医务人员、乡镇医务人员、村医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002,23.850,53.848,115.532,20.517,P<0.05);市级医务人员、县级医务人员、乡镇医务人员、村医“黑热病、输入性疟疾等寄生虫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率分别为80.0%(240/300)、34.5%(128/370)、30.0%(18/60)和50.0%(1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57,P<0.05);对于“听说过黑热病、黑热病有传染性、狗是黑热病传染源、黑热病通过昆虫叮咬传播、存在白蛉较多的地方、愿意参加宣传教育、使用灭蚊剂”7项内容,小学生和村民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358、29.635、39.468、76.098、4.909、8.794、48.813,P<0.05)。结论:对各级医务人员要大力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增强防治人员及时发现传染源的能力、减少传播,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力、减少漏诊和误诊、用药不规范而产生的复发。对小学生和居民要开展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
- 李冰冰程鸿通杨彩霞韩作胜李文红
- 关键词:黑热病知晓率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