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靳玉军

作品数:48 被引量:581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文化科学
  • 12篇政治法律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教育
  • 15篇政治
  • 12篇思想政治
  • 11篇治教
  • 11篇主义
  • 10篇社会主义
  • 9篇政治教育
  • 9篇社会
  • 9篇思想政治教育
  • 8篇高校
  • 7篇社会主义核心
  • 7篇社会主义核心...
  • 7篇社会主义核心...
  • 7篇青年
  • 7篇文化
  • 7篇价值观
  • 7篇核心价值观
  • 5篇大学生
  • 4篇课程
  • 4篇高校思想

机构

  • 42篇西南大学
  • 5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47篇靳玉军
  • 2篇何良伟
  • 2篇陈跃
  • 2篇李颖
  • 2篇何玲玲
  • 1篇余宏亮
  • 1篇张家军
  • 1篇吴仁明
  • 1篇孟志宏
  • 1篇卢军
  • 1篇唐远华
  • 1篇陈亮
  • 1篇熊洁
  • 1篇熊洁
  • 1篇李晓娟
  • 1篇王祖明
  • 1篇刘飒
  • 1篇李颖
  • 1篇张爱林
  • 1篇曾艳

传媒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2篇理论导刊
  • 2篇教育研究
  • 2篇课程.教材....
  • 2篇思想教育研究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高校辅导员
  • 1篇教育科学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 1篇马克思主义研...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华侨大学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重庆邮电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年份

  • 3篇2025
  • 7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 4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价值·内容·实践:新时代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的三维解析被引量:1
2025年
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对新时代大学生自身发展、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积极立足育人主阵地,不断坚定大学生历史自信,提升大学生历史自觉,增强大学生历史担当。在实践路径方面,高校要系统完善历史主动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机制保障”的实践策略,全面推进大学生历史主动精神培育,为党和国家培育勇于拼搏进取、开创未来的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力量。
黄岚靳玉军
关键词:大学生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学生
2022年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学生,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关乎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关系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持久构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学生,关键在于引导青年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年学生,应着力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规约,使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靳玉军何良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学生
新时代情感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性审思被引量:2
2024年
情感构成赋能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因素,并以其独特优势为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注入了强大能量。处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以情感赋能思政课教学不仅缘于马克思主义情感观点指导的内在规定,也在于对中国共产党以情育人优良传统的时代赓续,更是基于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实践必然。在考量情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多重角色及其相应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准确把握情感赋能在以情感塑造完善思政课教学目标、以情感解释破解思政课教学难题、以情感熏染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方面的内涵要义。进而通过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提供丰富的情感素材、运用多元的情感方式以及构建立体的情感场域,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情感的融合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
刁敏靳玉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意蕴被引量:4
2024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情”“理”交融的理论体系,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有深厚的情感意蕴。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情感面相、人民对文化的情感诉求以及社会文化发展的自信基调等情感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确立了这一思想的共情力量、人民品格与强国使命。在理论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情、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之情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尊重之情等丰富的情感表达,体现出生动性与真实性。在文化工作实践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艺创作、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中华文明国际传播等具体领域也提出明确的情感要求,强调发挥情感的特殊机制与优势。深入剖析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情感意蕴,既能扩展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视域,更好地加以宣介和落实,也能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情感密钥指导。
刁敏靳玉军
关键词:明体达用情感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的逻辑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2025年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应当基于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独特方位和现实境遇予以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现代社会精神环境建设体现为其中多样精神因素的结构优化、传统向现代系统演进的环境时间序列以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的意图”向“理想的力量”的现实转化,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底蕴和活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学开展以及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从宏观和微观、现实和未来视角分析其实践进路,不仅需要注重精神因素的发展方法、建构与之密切关联的物质环境协同发展的格局,而且应当增强相关制度法规的规约和保障力量。
靳玉军黄昌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被引量:4
2013年
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公民思想道德的总体状况是良好的,但是在局部和个体上仍然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突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注重完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明风尚。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组陈跃何玲玲靳玉军
关键词: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公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网络道德
“两个结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三重向度
2025年
“两个结合”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点,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提供了特色鲜明的目标导向、理论趋向和实践指向。在目标导向上,“两个结合”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学科使命、文化使命及时代使命。在理论趋向上,“两个结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提炼标识性概念、凝练原创性理论、锤炼变革性范式。在实践指向上,“两个结合”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需明确中国立场,推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坚定批判思维,明晰独立性与交叉性的边界;回答时代课题,实现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合,进而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赋予强劲动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袁佩媛靳玉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体验·内化·传播:“数字青年”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理路被引量:5
2024年
新时代新征程,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数字青年”作为与数字时代同生共长的青年一代,是在数字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的核心群体。在数字媒介的赋能下,为实现“数字青年”与红色血脉的跨界融合和双向赋能,“数字青年”需遵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规律,秉承“体验·内化·传播”三位一体的动态致思理路,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红色文化、在潜隐性内化中传承红色基因、在数字化传播中彰显红色力量,从红色血脉“要我赓续—我要赓续—我能赓续”的逻辑进路中积极展现自身勇担新的文化使命的自觉性、主体性与创新性。
靳玉军袁佩媛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方法论思考被引量:29
2010年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崇高的、现实的和践行的信仰。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其方法路径而言,应通过促进大学生知、信、情、意、行的相互转化,逐步引导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靳玉军陈亮
关键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情绪价值: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新向度
2024年
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社交、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追求,是理解青年价值取向的新向度。情绪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与功能满足主体人的情感需要的效用关系,精神愉悦性、多元性、时效性是情绪价值的主要特点。
靳玉军何攀文
关键词:当代青年多元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