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飞

作品数:40 被引量:1,19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农业
  • 4篇农村
  • 3篇实证
  • 3篇农业政策
  • 3篇贫困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2篇实验教学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土地确权
  • 2篇农户
  • 2篇农业劳动
  • 2篇农业劳动生产...
  • 2篇区域经济
  • 2篇确权
  • 2篇状态空间模型
  • 2篇相对贫困
  • 2篇经济调控
  • 2篇劳动生产率
  • 2篇老龄

机构

  • 38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作者

  • 38篇陈飞
  • 7篇高铁梅
  • 1篇刘德海
  • 1篇郭年凯
  • 1篇王娟
  • 1篇佟孟华
  • 1篇王金明
  • 1篇王恩德
  • 1篇梁云芳
  • 1篇孙青芬
  • 1篇李颖
  • 1篇黄静
  • 1篇张国建
  • 1篇张春华

传媒

  • 9篇财经问题研究
  • 3篇经济研究
  • 3篇经济学动态
  • 2篇数量经济技术...
  • 2篇系统工程理论...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统计与决策
  • 2篇统计研究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科教导刊
  • 1篇世界经济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经济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数量经济...
  • 1篇中国数量经济...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化壁垒阻碍了流动人口创业吗?——基于方言距离的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2025年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文化壁垒在流动人口创业决策中的影响日益凸显,深入探究二者间的内在逻辑对于优化劳动力空间配置、促进新发展格局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在构建方言距离影响流动人口创业选择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和以方言树图度量的城市间方言距离数据,实证检验了方言距离增加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方言距离增加显著阻碍了流动人口创业。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效应、语言沟通效应和身份冲突效应是方言距离增加阻碍流动人口创业的重要渠道。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提高城市化水平和文化包容度能够有效削弱方言距离增加的创业阻碍作用。
陈飞任清志
关键词:流动人口创业选择
城镇移民的幸福损失——基于期望水平理论的新解释被引量:11
2020年
为解释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放缓与农民乡城迁移意愿减弱的原因,本文考察了迁移前后城镇移民主观幸福感的相对变化及其形成机制。我们首先利用2010年和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截面数据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构建了一组两期面板数据集,用来解决迁移行为研究中存在的样本不匹配问题。然后基于双重差分回归分析迁移行为对城镇移民主观幸福感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尽管乡城迁移提高了移民的收入但却以幸福损失为代价。其中,高教育水平和异地迁移的城镇移民具有更高的幸福损失,且幸福损失不随迁移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进一步地,对幸福损失效应的OB分解结果表明,由期望水平调整所引致的收入对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减弱,是城镇移民幸福损失的一个来源,而自评社会阶层、社会公平感、社交活动和休息放松等幸福决定因素的绝对下降,是导致其幸福损失的另一重要原因。
陈飞苏章杰
关键词:乡城迁移双重差分
中国经济调控的区域差异分析
一引言1997年以来,中国进入了物价低位运行的时期,也就是通货紧缩时期,但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较高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2~2005年我国GDP连续4年保持9%以上的高增长速度,...
陈飞
关键词:总供给曲线区域间产出缺口可变参数模型
文献传递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共同富裕效应:基于照护决策与风险分担视角被引量:23
2024年
长期护理保险是健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增收”与“分配”两大维度探讨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单一家庭决策理论构建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并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家庭收入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会引起试点地区家庭收入水平显著上升。其作用机理在于,试点政策通过挤出家庭照护、创造就业岗位发挥了增收效应,具体表现为延长劳动时间和拓宽就业渠道。上述效应在收入损失和医疗支付风险程度越高的家庭中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试点政策的风险分担功能发挥了显著的分配效应,能够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群体之间与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了政策启示。
陈飞王若同
关键词:社保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家庭收入
辽宁省宏观经济景气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文章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将目前辽宁省分散、独立的宏观经济相关数据统一到辽宁省宏观经济景气分析系统(LEMBAS)中来,并应用该系统中的景气分析功能,对2006~2007年1季度辽宁省的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效益状况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为推动辽宁的改革与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了决策支持。
王恩德陈飞梁云芳
关键词: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决策支持
农户行为视角下农地流转诱因及其福利效应研究被引量:308
2015年
本文首先基于农户行为视角构建解释农地流转诱因的微观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的农村家庭数据,分析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并评价福利效应。研究发现,租入和租出土地均有利于提升农户收入并降低贫困发生率,但福利效应在不同家庭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土地价值、农业补贴以及涉农贷款对农户租入土地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工资水平和就业机会是农户租出土地从事非农生产活动的主要诱因。此外,对福利效应的分解结果表明:土地租入户的净收入效应依次来源于耕地规模扩大、技术效率提高和中间投入增加,租出户的净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增加,部分来源于土地租金。
陈飞翟伟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户行为福利效应
子代教育投资促进老龄社会参与
2025年
本文以我国分省实施的义务教育改革为切入点,识别子代教育投资对老龄社会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代教育成就提升能够显著促进老龄社会参与,且实证结论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证明,代际经济支持(缓解预算约束)和信息支持(提升社会资本)是影响老龄社会参与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由收入与城乡差异引发的老龄社会参与不平等问题,子代教育的代际溢出效应显著,而对教育差距导致的老龄参与不平等问题的缓解作用有限。进一步分析发现,子代教育对老龄社会参与模式的影响及机制呈现性别多元化特征。
陈飞刘建颖
从老龄健康视角评估医养结合试点政策被引量:18
2023年
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已有文献从诸多角度探讨了医养结合的实践模式及服务效率,但少有文献关注医养结合对老年人健康福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而未来,医养结合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需求、进一步提高医养资源的利用效率变得愈加重要。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医养结合试点政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其中,加强老年医疗保障、促进日常预防保健和提供长期养老照料是内在作用机制,不同机制因素发挥作用的情形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对女性和高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改善教育水平较低和农村户籍老年人身心健康方面更具优势,促进了健康公平。本文认为,在完善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应进一步关注医养结合在改善老龄健康、促进健康公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陈飞陈琳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
数字经济是否缓解了农村多维相对贫困?——基于收入导向型视角被引量:26
2022年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集(CFPS)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2014、2016和2018年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及其背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以收入为导向的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且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替换核心解释变量、零膨胀有序概率模型估计、删减低可信度样本以及城市层面相对贫困发生率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提升社会融入度与为农户技术赋能是数字经济发挥效应的重要渠道。
陈飞陈飞王友军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劳动生产率
区域产业集聚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在产业集聚理论框架下,基于区域(非全国性)角度和资本(非生产、贸易或就业)模式,对辽宁产业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样本期内辽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特征。影响辽宁产业集聚变动的各类因素中,衡量需求市场规模的国内生产总值变量对产业集聚具有最为重要的正向影响效应;而衡量运输成本的人均道路面积变量和衡量劳动力市场外部性的失业率变量均对区域产业集聚具有显著影响。
陈飞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域经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