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汉强

作品数:3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鼻窦
  • 11篇鼻窦炎
  • 10篇慢性
  • 8篇息肉
  • 8篇细胞
  • 8篇慢性鼻窦炎
  • 8篇鼻息肉
  • 6篇鼻炎
  • 5篇变应性
  • 5篇变应性鼻炎
  • 4篇黏膜
  • 4篇鼻息肉患者
  • 3篇血清
  • 3篇嗜酸
  • 3篇手术
  • 3篇粒细胞
  • 3篇鼻阻
  • 3篇鼻阻力
  • 2篇血清IL-2
  • 2篇声反射

机构

  • 19篇江苏大学附属...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6篇陆汉强
  • 13篇黄秋生
  • 4篇程雷
  • 4篇蒋华平
  • 3篇戎彩霞
  • 3篇朱鲁平
  • 2篇张志坚
  • 2篇周月鹏
  • 2篇姜平
  • 2篇贺清华
  • 2篇朱习文
  • 2篇孙湘兰
  • 1篇李群
  • 1篇裘世杰
  • 1篇陆美萍
  • 1篇万玉柱
  • 1篇姜彦
  • 1篇孙玲莉
  • 1篇巴罗
  • 1篇赵益

传媒

  • 4篇临床耳鼻咽喉...
  • 4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分析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试验组60例,在调强放疗中对颈部Ⅱ区与口腔靶区进行优化。对比两组调强放疗后3个月疗效、腮腺受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口干反应发生率与口腔疼痛发生率,并观察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80.00%(48/60)vs 75.00%(4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侧腮腺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_(mean))、V_(34)及口腔D_(mean)、V_(30)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放疗后3个月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口干反应与口腔疼痛发生率(41.67%、50.00%、58.33%)均比对照组(75.00%、78.33%、85.00%)低(P<0.05);两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放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可有效预防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口腔黏膜反应、口腔疼痛及口干程度,减少腮腺受量,减轻调强放疗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王润堃陆汉强黄秋生
关键词:口腔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2021年
探究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予以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展开此研究,时段限制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内,对象选择我院50例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25例给予传统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实施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鼻腔气道阻力、嗅觉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2.59%,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70%,对照组分别为65.21%和26.08%,两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嗅觉功能评分较高,鼻腔气道阻力较低,术后复发率仅有11.11%;对照组复发率高达39.13%,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慢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并改善其鼻腔气道阻力和嗅觉功能。
陆汉强王润堃王慧蓉黄秋生
关键词: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嗅觉功能
上颌窦气化与上颌窦炎关系的CT影像学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CT影像学研究,探讨上颌窦气化与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对鼻部不适病例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观察的结果分成正常组和上颌窦炎组,每组80例,测量每组的上颌窦体积,分析上颌窦体积与上颌窦炎的关系。结果疾病组右侧上颌窦体积为(9.89±2.86)cm3,左侧上颌窦体积为(10.11±2.54)cm3,对照组的右侧上颌窦体积为(27.16±14.12)cm3,左侧上颌窦体积为(28.35±15.07)cm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气化程度与上颌窦炎存在着明显的关系,气化程度越低,上颌窦炎的发病率越高;反之,气化程度越高,上颌窦炎的发病率越低。
朱习文陆汉强李月峰窦毅
关键词:上颌窦体积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IgE抗体检测
目的:检测慢性鼻窦炎伴和不伴鼻息肉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s,SEs)A、B、C型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探讨SEs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 ...
缪建良朱鲁平陆汉强陆忆程雷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文献传递
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效果分析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结果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剌试验。结果 6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剌试验阳性435例,总阳性率69.71%,屋尘螨阳性254例(58.39%),粉尘螨阳性213例(48.96%),杂草135例(31.03%),树及杂草阳性例数分别为116例(26.67)、97例(22.3%)。结论 变应性鼻炎通常是由变应原致病,尘螨是首要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对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预防和指导治疗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对于点刺试验阴性的病例要综合考虑。
戎彩霞陆汉强黄秋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皮肤点刺变应原
慢性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治疗新进展被引量:6
2009年
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指鼻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至少持续12周,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2%-16%。CRS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变态反应等有关,有时为免疫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所致,也可见混合因素。
陆汉强程雷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慢性炎症鼻窦黏膜变态反应免疫缺陷
干细胞标志蛋白在成人鼻黏膜嗅鞘细胞的表达
2012年
目的建立成人鼻黏膜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探讨干细胞标志蛋白在人嗅鞘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为嗅鞘细胞自体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提供可行性研究资料。方法用鼻内镜自成人(鼻中隔偏曲伴黏膜肥厚者)鼻腔活体钳取部分嗅区黏膜,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接种于玻璃培养瓶,用含10%胎牛血清的F12培养基培养、传代、扩增。用免疫细胞化学或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SOX-2、SOX-10、Nestin、NCAM、NGFRp75和S100-β在第7代嗅鞘细胞的表达。结果成人嗅黏膜细胞经过多次传代培养后,嗅鞘细胞逐渐成为优势细胞,该细胞高表达干细胞标志蛋白和嗅鞘细胞标志蛋白。结论成人嗅黏膜细胞体外培养可获得高产量的许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样嗅鞘细胞,该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stemness)和很强的增殖能力,可作为自体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种子细胞。
黄秋生陆汉强周月鹏贺清华孙湘兰陈谦龚爱华姜平张志坚
关键词:嗅黏膜细胞培养技术干细胞特性
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激发试验后鼻通气功能的评估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鼻声反射以及鼻阻力测量评估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行鼻激发试验后的鼻腔通气状态,探讨AR患者在鼻激发试验后鼻通气功能的评估及意义。方法:应用鼻声反射仪对20例AR患者激发前及激发后1h和6h的鼻腔容积(NCV)、鼻阻力(NR)、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及最小横截面距前鼻孔距离(DCAN)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发1hNCV、NR较激发前有改变(P<0.05),而NMCA、DCAN改变不明显(P>0.05),激发6hNCV、NR、NMCA、DCAN与激发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发6h与激发1h相比NCV、NR、DC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在鼻腔激发试验后的鼻腔通气功能随时间明显降低。
陆汉强蒋华平戎彩霞黄秋生
关键词:鼻阻力鼻激发试验
外周血炎性细胞比值对鼻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判断价值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炎性细胞比值变化对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CRSwNP的12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未复发组106例,患者术后复发组23例。根据入院时血常规检查结果,计数其中的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并计算ELR、NLR和BLR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平均NLR、ELR和BLR在复发CRSwNP组显著高于未复发组(P<0.05);在年龄<65岁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型CRSwNP中复发组的NLR、ELR和BLR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变应性鼻炎复发性组中平均ELR、BLR以及哮喘组中平均BLR高于未复发组ELR、BLR以及哮喘组中平均BLR(P<0.05)。结论NLR、ELR和BLR对息肉预后的判断不均匀,但是ELR可以作为嗜酸性CRSwNP复发的特异的标志物。BLR在变应性疾病复发方面具有更高、更具体的预测价值。
陆汉强王慧蓉蒋华平黄秋生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过敏性鼻炎与细胞因子被引量:5
2009年
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与功能多样性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Th)1和Th2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局部炎症反应部位产生的T细胞细胞因子和循环T细胞在体外变应原刺激后产生的细胞因子进行综述,并评价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随着对局部细胞浸润以及局部和全身细胞因子研究的进展,将会对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表型的详细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陆汉强程雷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