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桂仁

作品数:18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淋巴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缺陷
  • 4篇艾滋病
  • 4篇病毒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淋巴细胞
  • 3篇免疫缺陷综合...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免疫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病毒治疗
  • 2篇抑制剂
  • 2篇载量
  • 2篇制剂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文献复习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6篇阮桂仁
  • 5篇李太生
  • 4篇邱志峰
  • 3篇韩扬
  • 3篇马小军
  • 3篇侍效春
  • 3篇刘正印
  • 3篇左玲燕
  • 2篇张丽帆
  • 2篇刘晓清
  • 2篇郭伏平
  • 2篇谢静
  • 2篇钱敏
  • 2篇冯云路
  • 2篇王爱霞
  • 2篇曹玮
  • 2篇张月秋
  • 2篇陈苗
  • 2篇吴迪
  • 1篇吕玮

传媒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罕见病研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例补体抑制剂治疗欠佳的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分析
2025年
一例青年男性患者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仅部分缓解。近1年贫血加重、输血依赖,考虑PNH活动性溶血所致,更换依库珠单抗治疗后贫血仍持续加重。详细询问病史发现患者慢性牙周感染,近1个月牙周疼痛溢脓伴发热。多学科讨论考虑慢性牙源性感染激活补体系统是PNH溶血加重的主要原因,急性感染影响了依库珠单抗的疗效。经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给予静脉抗生素联合牙周冲洗、拔牙控制牙源性感染,同时继续按期输注依库珠单抗,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血红蛋白迅速上升,脱离血制品输注。该病例为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解决罕见病在新药物治疗中遇到的困难提供了经验参考。
武娟吴迪须晋韩冰阮桂仁刘寅冬陈沛沛陈苗沈敏
关键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牙源性感染罕见病
第479例 发热-黄疸-胰酶升高被引量:4
2019年
本文报道一例以纳差、反复发热、黄疸起病,伴血胰酶显著升高的中年男性患者,辗转多家医院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初诊印象考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忽略其他疾病所致的可能,后经详溯病史及进一步检查终诊断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但因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加之缺乏详细的疫源接触史询问,易被临床医生忽略及延误诊断。胰腺受累的布氏杆菌病非常罕见,患者病情重,容易因误诊导致严重后果。
杨露伟阮桂仁曹玮费贵军冯云路
关键词:黄疸布氏杆菌病
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阿米巴肝脓肿4例
2025年
报道了4例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均为中年男性,既往有性传播疾病病史,通过及时的病原学检测得以诊断,经引流及抗原虫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通过对此系列病例的总结分析,提示临床医师应关注该人群中病原体的流行病学趋势变化,以拓展鉴别诊断的思路。
左东旭刘慧婷张黎阮桂仁罗玲曹玮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复发性多软骨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五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复发性多软骨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例复发性多软骨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头颅MRI资料,并与文献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院205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中5例(2-4%)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其中女性3例,平均年龄(44±14)岁。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例均起病急,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活动期出现,均表现为脑膜脑炎,2例合并颅神经病变。脑脊液检查提示非特异炎性病变;头颅MRI提示脑组织病灶处长,T2信号影。4例对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良好。本研究患者较文献报道患者平均年龄低[分别为(44±14)岁,(58+11)岁,t=2.547,P<0.05],在复发性多软骨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复发性多软骨炎的罕见表现,多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活动期急性发作,临床表现以脑膜脑炎/脑膜炎为主,MRI、脑脊液检查等有助于诊断,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李娅王立吴庆军钱敏吴迪阮桂仁张奉春
关键词:多软骨炎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
第488例——慢性腹泻、肝功能异常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女性,56岁,既往1型糖尿病病史,本次因腹泻7个月,发现肝功能异常6个月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和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CA19-9及癌胚抗原(CEA)升高。慢性腹泻,粪便苏丹Ⅲ染色阳性,病程中消耗症状重,整体符合脂肪泻特点。之后患者逐渐出现以肝脏合成指标异常为主的肝功能损害表现,肝脏影像提示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明显肝脏缩小,但肝脏形态改变与门脉高压不平行。经肝脏活检病理提示亚大块坏死后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伴细胆管增生。经两次小肠黏膜活检,病理显示小肠绒毛几乎完全萎缩伴隐窝增生、杯状细胞消失和黏蛋白减少,潘氏细胞几乎全部消失,未见上皮内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中利福昔明治疗未见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经消化科、病理科、内分泌科、血液科、感染内科、风湿免疫科等多科协作,最终明确自身免疫肠病的诊断。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联合西罗莫司治疗及补充消化酶、肠道菌群调节等支持治疗后,目前腹泻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
孙鹿希王强游燕常晓燕白炜阮桂仁陈苗王曦冯云路钱家鸣
关键词:腹泻肝功能异常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12个月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重建观察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AIDS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45例未经治疗的AIDS病人按基线CD4+ T细胞计数分为两组,予12个月HAART,分别在基线及治疗1、3、6、9、12个月末随访血浆病毒载量(VL)、T细胞亚群和临床症状。结果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45例病人血浆VL平均下降2.8 lg拷贝/mL;CD4+ T细胞平均增长187个/μl,其中记忆表型增长119个/μl,纯真表型增长68个/μl,CD4+CD28+细胞比例显著升高;CD8+ T激活亚群比例显著降低。基线CD4+ 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14例病人治疗12个月后有10例血浆VL<50拷贝/ml,而<100个/μl的31例病人治疗后仅有11例血浆VL<50拷贝/ml(P<0.05)。出现血浆波动的病例数在两组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2例和14例,P<0.05)。CD4+ T细胞计数呈双相增长过程,其增量与血浆VL减少量呈显著正相关。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有消化道反应、外周神经炎、肝功能损害等。结论HAART方案对AIDS病人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实现免疫重建,但也存在较多毒副作用。
阮桂仁邱志峰李太生韩扬谢静左玲燕马小军刘正印王爱霞
关键词:病毒载量CD4淋巴细胞计数
212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单中心描述性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基于相对较大的样本数据,探究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A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住院ATB患者(2012年6月—2022年1月)及年龄、性别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群(2019年3月—2022年5月)的临床资料。以健康人群为对照,分析A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点,并对不同确诊方式及受累部位ATB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ATB患者212例、健康人群200例。ATB患者中,临床确诊82例(38.7%)、病原学确诊130例(61.3%,包括单纯肺结核77例、单纯肺外结核21例、肺结核并肺外结核32例)。相较于健康人群,ATB患者多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计数及其百分比降低(P均<0.05),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记忆CD4^(+)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值、CD38^(+)CD8^(+)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等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临床确诊ATB患者,病原学确诊ATB患者淋巴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计数等均降低(P均<0.05)。不同结核感染部位的患者记忆CD4^(+)T淋巴细胞、纯真CD4^(+)T淋巴细胞、CD28^(+)T淋巴细胞及活化CD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其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均>0.05)。相较于单纯肺结核患者,肺结核并肺外结核患者B细胞计数[23(10,69)个/μL比73(25,133)个/μL,P=0.003]降低,单纯肺外结核患者NK细胞百分比[16.7%(10.8%,23.6%)比10.6%(5.3%,17.4%),P=0.042]升高。结论A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整体呈减低状态,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
谢蓝田阮桂仁刘晓清张丽帆张月秋邱志峰侍效春
关键词:活动性结核病肺外结核淋巴细胞亚群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强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方法45例AIDs患者予以2年以上HAART治疗,在治疗前(D0),治疗第3、6、12、18和24个月(M3、M6、M12、M18和M24)时用bDNA病毒定量检测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 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45例患者中有24例(53.3%)在治疗6个月后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低于500copies/ml,按M24时(与D0相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量分为A组(〈100/mm^3)、B组(100—200/mm^3)和C组(〉200/mm^3)。与D0时相比,所有患者M3、M6、M12、M18和M24时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纯真细胞计数和CD4+CD28+亚群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CD8+CD38+激活亚群的比例则下降。3组相比,C组变化最显著,其D0时血浆病毒载量最高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低,经过24个月治疗后,不仅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最明显,CD4+纯真细胞数量和CD4+CD28+功能亚群比例的增加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HAART能有效地重建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CD4+CD28+和Naive CD4+亚群的不同动态变化可能对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上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邱志峰李太生阮桂仁韩扬谢静左玲燕李雁凌王爱霞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
45例中国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12个月的临床和免疫重建观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简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
阮桂仁邱志峰韩扬左玲燕马小军刘正印李太生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
文献传递
抗HIV计划性间断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阮桂仁李太生
关键词:抗HIV抗逆转录病毒治疗THERAPY艾滋病病毒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