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成秋

作品数:26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一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结肠
  • 6篇结肠炎
  • 6篇溃疡
  • 6篇溃疡性
  • 6篇溃疡性结肠炎
  • 4篇直肠
  • 4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肛周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性外痔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活化
  • 2篇熏洗
  • 2篇直肠癌
  • 2篇中西医
  • 2篇中西医结合
  • 2篇中西医结合治...
  • 2篇中药
  • 2篇外痔

机构

  • 2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7篇长春中医药大...
  • 7篇长春市中医院
  • 2篇长春市南关区...

作者

  • 24篇闫成秋
  • 13篇陈亮
  • 4篇支晨阳
  • 3篇周建华
  • 2篇李国峰
  • 2篇李惠
  • 2篇杨朔
  • 1篇杨旭
  • 1篇张永和
  • 1篇王云龙
  • 1篇石冲
  • 1篇陈亮
  • 1篇李驰坤
  • 1篇李国峰
  • 1篇李庆杰
  • 1篇于哲
  • 1篇杨铁峥
  • 1篇胡婷
  • 1篇杜宇
  • 1篇刘永强

传媒

  • 6篇吉林中医药
  • 4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民族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血管数、胶原蛋白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从组织学角度分析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在制作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海浮散组)、对照组(凡士林组)、空白组,20只/组。同等条件饲养下,3组大鼠每天换药1次,累计14 d。计算每组换药后3 d、7 d、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在换药后3 d、7 d、14 d取创面组织,石蜡包埋并做切片,用HE染色法和Masson染色法染色,计算血管内横断面与肉芽组织面积的比值(以下简称血管面积比)以及胶原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能够证明海浮散具有缩短大鼠背部创面愈合时间的功效;实验组的血管面积比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0.01),对照组优于空白组(P <0.05);实验组的胶原蛋白含量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0.01)。结论海浮散能够促进大鼠背部创面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从组织学角度来分析可能与其提高创面新生肉芽组织的血管数量和胶原蛋白含量,从而加速肉芽组织的生成有关。
王云龙周建华闫成秋
关键词:创面愈合新生血管胶原蛋白
中药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6例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观察中药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加中药塌渍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33/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0/36),2组间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中药塌渍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非常满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闫成秋包晗刘屹杨铁峥
关键词:肛肠疾病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
仙方活命饮联合黄连解毒汤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效果观察
2025年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肛周脓肿术后患者74例给予中药治疗,即黄连解毒汤(对照组37例)与仙方活命饮联合黄连解毒汤(观察组37例);判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在VAS评分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在水肿程度、渗液分泌程度比较上无差异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水肿程度、渗液分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存在显著差异性,而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显著,既可减轻患者疼痛感,还可改善创面愈合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包晗张东颖冯玉贤闫成秋
关键词: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肛周脓肿术后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蛋白与结直肠癌的因果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循环炎症蛋白与结直肠癌的因果关系。方法:91种循环炎症蛋白的工具变量数据来自一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该研究招募了以欧洲人群为主的14824名参与者。结直肠癌的GWAS数据来自芬兰数据库(R10),该研究包括6847例病例和314193例对照。采用逆方差加权法、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和加权模型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结果:根据IVW分析发现Delta和Notch样表皮生长因子相关受体(Delta and Notch-lik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lated Receptor,DNER)水平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升高相关(OR=1.122,95%CI:1.012~1.244,P=0.029;OR=1.087,95%CI:1.015~1.165,P=0.017)。相反,轴蛋白1(Axis Inhibition Protein–1,Axin–1)水平及FMS相关酪氨酸激酶3配体(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 3 Ligand,FLT3L)水平升高与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降低相关(OR=0.841,95%CI:0.714~0.991,P=0.038;OR=0.917,95%CI:0.847~0.993,P=0.034)。敏感性分析进一步排除了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与结直肠癌有因果关系的4种循环炎症蛋白,其中DNER水平及VEGFA水平为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Axin–1水平及FLT3LG水平为结直肠癌的保护性因素。
于越彭锦闫成秋陈亮
关键词:结直肠癌因果关系
胶圈套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胶圈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的疗效。方法:收治直肠前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胶圈套扎术联合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排便困难缓解程度及术后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胶圈套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确切,同时具有损伤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
闫成秋包晗杨朔陈亮
关键词:消痔灵注射术直肠前突
满药消痈膏治疗臀痈疗效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满药消痈膏外敷治疗臀痈的疗效。方法: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满药消痈膏外敷,对照组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外敷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满药消痈膏外敷治疗臀痈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闫成秋张思艳包晗陈亮
关键词:臀痈对照治疗观察
周建华运用逆流挽舟法论治溃疡性结肠炎被引量:4
2023年
“逆流挽舟法”是由喻嘉言首次提出,该理论是在“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指导下,针对外邪陷里之痢疾,提出寓散于通,使陷里之外邪由表外出。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病率日益增加,病因不清,但普遍认为是免疫系统疾病,而伏邪是引发免疫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周建华教授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认为“逆流挽舟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临证常以“逆流挽舟法”,用自拟败毒活血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扶正以祛邪,通过解表外透使邪从外解,疗效显著,为此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思路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支晨阳胡婷杜宇闫成秋徐龙飞于哲雷雨婷周建华
关键词:逆流挽舟法溃疡性结肠炎伏邪
雷火灸治疗血栓性外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雷火灸治疗血栓性外痔的疗效。方法:收治血栓性外痔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雷火灸治疗)和对照组(肛肠熏洗药治疗),各40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肛肠熏洗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治疗血栓性外痔疗效良好,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实用。
杨朔闫成秋陈亮
关键词:雷火灸血栓性外痔疗效观察
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法治疗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混合痔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组给予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采用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切口愈合快、痔核脱落时间短、疼痛轻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
支晨阳闫成秋李惠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RPH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36例临床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RPH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直肠黏膜脱垂患者36例,均采用PRH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愈率63.89%,控显率75%。结论:RPH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支晨阳闫成秋李惠陈亮
关键词:RPH直肠黏膜内脱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