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会敏
- 作品数:55 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某院2013~2016年临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变迁
-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临床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耐药菌株的感染呈上升趋势,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已引起临床的...
- 孙静娜张征赵帅李素华金素丽闫会敏
- 小鼠过敏性肠炎模型的免疫学研究
- 2013年
- 目的评价卵清蛋白(OVA)饲喂致敏OVA特异性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OVA23-3)的方法建立过敏性肠炎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免疫学指标变化。方法采用高OVA饲料饲喂OVA23-3小鼠的方法,建立小鼠过敏性肠炎模型。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E抗体和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结果高OVA饲料饲喂引起OVA23-3小鼠体重下降,并发生以小肠为主的出血性炎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VA特异性IgE含量明显增高,细胞培养上清IL-4水平增高,而IFN-γ水平降低,同时CD4+T细胞中IL-4产生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IFN-γ产生细胞百分率显著减少。结论高OVA饲料饲喂OVA23-3小鼠诱发过敏性肠炎的方法是一种理想快速简便的方法,Th2型细胞反应占优势是其重要特征。
- 闫会敏常晖
- 关键词:过敏性肠炎免疫TH1
- TLR4信号活化对Peyer氏结树突状细胞的调节作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活化对Peyer氏结(peyer’s patches,PPs)来源的树突状细胞(PP-derived dendritic cells,PPDCs)功能的影响,并与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spleen-derived dendritic cells,SPDCs)进行比较。方法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SPDCs和PPDCs,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表达;将LPS刺激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初始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10的CD4+T细胞的频数。结果 LPS促进SPDCs分泌IL-6,IL-10,IL-12和TNF-α(均有P<0.05),但仅明显提高PPDCs产生IL-6和IL-10的能力(均有P<0.05),而不影响IL-12和TNF-α的产生(均有P>0.05);LPS刺激后,SPDCs能够诱导CD4+初始T细胞分化为分泌IFN-γ和IL-10的CD4+T细胞(均有P<0.05),而PPDCs则诱导其分化为分泌IL-10的CD4+T细胞(t=5.63,P=0.005)。结论 TLR4受体在PPDCs和SPDCs中发挥着不同的调节作用。
- 张巍路毓峰王琦瑾常晖闫丹丹高莉戴二黑闫会敏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
- 叉头转录因子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被引量:2
- 2021年
-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很差。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组织发育,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FOX家族分子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了FOX在HCC进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提出FOX家族分子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 李恬雨闫会敏
- 关键词:叉头转录因子类癌基因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实验室指标和细胞因子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0日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2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分析不同病情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Procarta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结果 COVID-19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型占23.8%。重型患者WBC、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数量下降,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胆碱酯酶、钙水平下降。普通型和重型患者IL-8水平升高,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和MIP-1β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重型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受损,肝功能有一定损伤,应加强对重型患者的监测。
- 闫会敏高会霞王瑜玲卢建华赵磊丁芳刘玉珍戴二黑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临床分型细胞因子
- 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 2025年
-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炎症标志物的相关性,以及TREM-1在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10例,根据腹腔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72)和未感染组(n=38);在合并感染的患者中,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好转组(n=38)与未好转组(n=34)。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集血清和腹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REM-1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的诊断和预后预测效能,并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腹水和血清中的TREM-1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50,P<0.001)。未好转组患者腹水TREM-1(Z=−2.391,P=0.017)和血清TREM-1(Z=−2.544,P=0.011)水平均明显高于好转组;感染组患者腹水TREM-1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Z=−3.420,P<0.001),而血清TREM-1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腹水TREM-1水平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8、0.344、0.530、0.510、0.534、0.454、0.330、0.404,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CRP与血清或腹水TREM-1三者联合应用诊断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时,AUC分别达0.715和0.7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RP(OR=1.019,95%CI:1.001~1.038,P=0.043)和血清TREM-1(OR=1.002,95%CI:1.000~1.003,P=0.016)是影响肝硬化腹水合并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
- 魏峰岳鑫彦刘喜玲闫会敏林琳黄涛裴艳涛邵石祥戴二黑袁文芳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预后
- HIV-1耐药检测技术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艾滋病病毒已在全球肆虐40多年,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压力,时至今日艾滋病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一道医学难题。高效联合抗病毒疗法(HAART)是艾滋病治疗的首选方案,已为众多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带来巨大福祉,并为减缓艾滋病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这一方案的全面推广与应用,HIV-1耐药性也日益突出。HIV-1耐药性是影响临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HIV-1耐药性检测,对抗病毒药物的优化与选择、降低传播性耐药发生与防控十分重要。HIV-1耐药检测方法众多,因应用场景不同而方法各异,本文汇总国内外众多文献资料,就HIV-1耐药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 沈奎灵闫会敏闫会敏李韩平
- 关键词:艾滋病
- 心脏X综合征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脏X综合征时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心内科患者60例,分为心脏X综合征(CSX)组30例、非心脏X综合征(NCSX)组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PON-1的活性。结果CSX患者血清PON-1活性较NCSX组和对照组降低(P<0.01),血清PON-1活性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PON-1活性降低参与了心脏X综合征的发生。
- 刘荣欣田惠玉闫国超卢洁王国欣闫会敏
-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对氧磷酶-1
- 匹伐他汀钙通过抗氧化应激机制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
- 目的高胆固醇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密切相关,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等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超声检查结果常作为外周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而且其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 闫会敏王华赵静王佳王志浩张运张薇钟明
-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高胆固醇血症匹伐他汀钙
- 文献传递
- 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损害与脂肪因子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心脏损害特点、脂肪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MS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49例。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测量二尖瓣瓣环整体运动速度指标,二尖瓣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Sm)、二尖瓣瓣环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m)、二尖瓣瓣环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A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瘦素受体和胃饥素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患者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A)显著升高,舒张早期E波流速峰值与舒张晚期A波流速峰值比值(E/A)、Sm、Em、Em/Am显著减低(P<0.01~0.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瘦素受体和胃饥素的mRNA表达均显著减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瘦素受体mRNA表达与A、E/A、Sm、Em、Em/Am显著相关(P<0.05);胃饥素mRNA表达与Em和Sm显著相关(P<0.05~0.01);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A与瘦素受体mRNA表达具有数量依存关系,提示MS患者瘦素受体mRNA表达下调是心脏舒张功能减低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m与胃饥素mRNA表达具有数量依存关系,提示胃饥素mRNA表达下调是左室早期收缩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瘦素受体和胃饥素mRNA表达下降可能是MS患者左室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 韩露王彬牟晓梅巩会平闫会敏王志浩张运张薇钟明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脏舒张功能脂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