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所

作品数:2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吸虫
  • 5篇单殖吸虫
  • 4篇指环虫
  • 4篇超微
  • 4篇超微结构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东方杯叶吸虫
  • 2篇生活史
  • 2篇体壁
  • 2篇吸虫纲
  • 2篇精子
  • 2篇杯叶
  • 2篇超微结构研究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机构

  • 16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学院

作者

  • 17篇郎所
  • 4篇刘家英
  • 2篇蒋文丰
  • 2篇袁维佳
  • 2篇骆永德
  • 1篇李海丽
  • 1篇钱旻
  • 1篇字应伟
  • 1篇王慈生
  • 1篇康跃华
  • 1篇李莉

传媒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Curren...
  • 2篇Zoolog...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重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5
  • 2篇1994
  • 3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2
  • 1篇198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五种叶形吸虫的数值分类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对中国15种叶形吸虫成虫的12项成虫形态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运用8种不同的聚类方法所得到的谱系分枝图基本一致,即15种叶形吸虫明显地可分为两大亚群,它们分别与Phyllodistomum和Catoptroides亚属相对应。主成分分析所得到的坐标定位图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并且显示了在叶形属吸虫中,成虫体形因素、卵黄腺类型及生殖腺相互位置等特征是该属吸虫的主要分类依据。
刘家英郎所
关键词:聚类分析
血居属一新种
报道寄生在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Richardson循环系统内的血居科血居属一新种,定名为东山血居吸虫Sanguinicola dongshanensis sp.nov)。
钱民郎所
关键词:吸虫纲
几种单殖吸虫体壁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黄颡四锚虫(Bychowskyellapseudobagri),鳙指环虫(Dactylogyrusaristichthys), 钿锚三代虫(Gyrodactylussprostonae),鲶盘虫(Silurodiscoides sp.)的体表以及体壁的超微结构。除细锚三代虫外其它的三种单殖吸虫体表均没有明显的微纤毛。它们的体壁是由表皮的合胞体,基板,环肌,纵肌,以及表皮细胞体所组成。这些单殖吸虫的表皮具有分泌的功能,不同种单殖吸虫的表皮台胞体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分泌颗粒。
袁维佳郎所
关键词:单殖吸虫体壁超微结构
指环虫科三属单殖吸虫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1994年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指环虫科中黄颡四锚虫、鳙指环虫和锚盘虫的精子结构.精子呈细丝状,有一根“9十1”结构的鞭毛,一个线粒体和一个细胞核.三种不同属的单殖吸虫精子在超微结构上有所差异,本文就这些差异与半殖吸虫系统进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袁维佳郎所
关键词:单殖吸虫精子超微结构系统进化
东方簇盾吸虫核型及DNA含量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核型代表物种的一个特性,染色体组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其变化以其结构特点为基础并以一定方式有规律地进行。因此,物种的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比较常常可以推论群体的进化过程。而每一物种单倍体的DNA含量(C值)是恒定不变的,在无脊稚动物中,C值随进化地位的上升而递增。盾盘吸虫是吸虫纲系统发生中一个独特的类群,对它们的细胞学研究又很少。本文首次对东方簇盾吸虫(Lophotapis orientalis)核型和C值进行了测定分析,用以估量它的进化水平。
蒋文丰刘家英郎所
关键词:核型DNA染色体
三种复殖吸虫的染色体组型
1992年
木文应用空气干燥法制备了三种复殖吸虫精原细胞的中期染色体,并对它们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蛙巨盘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0,其核型组成为8m+2sm:南昌舐血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组成为7m+2sm+1st;灼鹬窄体吸虫染色体数目为2n=22,其核型为3m+7st+1t。
刘家英郎所
关键词:复殖吸虫染色体组型
抗上海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
1993年
作者以上海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Naegleria australiensis)为抗原,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两个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采用体外无血清培养法和小鼠体内繁殖法生产McAb。前法生产的McAb提纯方便,纯化前后活性不受影响;后者提纯繁琐,纯化后活性降低。免疫琼脂双扩散实验表明,所获McAb为IgG类型;SDS-PAGE 结果 McAb出现两条亚基带,经扫描呈大小两个峰,表明 McAb为均质抗体。
李莉李海丽沈沁汶郎所
关键词:阿米巴细胞株单克隆抗体
四种指环虫的内部结构
1992年
本文描述了寄生于花鲢Aristichthys nobilis的三种指环虫DactylogyrusDiesing——鳙指环虫D.aristichthys,太湖指环虫D.taihuensis,显著指环虫D.nobilis和寄生于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的指环虫一个种——鲢指环虫D.hypophthalmichthys的内部结构。并且发现在虫体内部有系带的构造以固定精巢的位置。
王慈生郎所
关键词:指环虫
杭州双睾虫生活史各阶段体壁的透射电镜观察
1990年
作者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杭州双睾虫(Diplorchis hangzhouensis)生活史各阶段(自由生活的钩毛蚴、蝌蚪鳃上的后期幼虫、沼蛙膀胱内的成虫)体壁的超微结构,讨论了幼虫发育至成虫过程中这些结构演变的意义,并与其它单殖吸虫的体壁进行了比较。
张述义郎所
关键词:体壁电镜超微结构
云南省的单殖吸虫四须鲃属的指环虫三新种(指环虫目:指环虫科)
1998年
报道寄生于后鳍四须 Barbodes(Bar) opisthoptera  Wu  et  Lin及云南四须  B.(bar.)huanghuchuchieni(Tchang)鳃片上的3种指环虫新种.
康跃华骆永德郎所
关键词:指环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