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原方

作品数:40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管
  • 9篇透析患者
  • 9篇腹膜
  • 9篇腹膜透析
  • 8篇心血管
  • 8篇维持性
  • 6篇血液
  • 6篇血液透析
  • 6篇缺血
  • 6篇缺血修饰
  • 6篇缺血修饰白蛋...
  • 6篇细胞
  • 6篇白蛋白
  • 5篇受体
  • 5篇腹膜透析患者
  • 4篇心血管疾病
  • 4篇心血管事件
  • 4篇血管疾病
  • 4篇血管事件
  • 4篇糖尿

机构

  • 36篇中山大学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4篇东莞东华医院
  • 4篇中山大学孙逸...
  • 3篇广州医学院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邹原方
  • 13篇梁翔
  • 9篇关晓东
  • 9篇罗婉莹
  • 9篇苏晓燕
  • 8篇陈科全
  • 7篇唐杏明
  • 6篇郭少卿
  • 5篇郑伟平
  • 4篇黄辉
  • 4篇荣秀花
  • 3篇李爱婷
  • 3篇陈雅莹
  • 3篇周碧瑶
  • 3篇梁翔
  • 2篇曾丽萍
  • 2篇许武红
  • 2篇朱学海
  • 2篇陈浩
  • 2篇曹敏

传媒

  • 5篇国际检验医学...
  • 5篇国际移植与血...
  • 5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临床肾脏病杂...
  • 3篇中国血液净化
  • 3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肝脏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检测ICTP、抗CCP抗体和RF在未分化关节炎向类风湿关节炎转化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未分化关节炎(UA)转化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对192例UA患者随访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CTP和CCP抗体,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单一检测指标阳性与UA转化为RA的关联强度中以CCP抗体最高,其相对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为50.52(18.849-135.397);其次是ICTP,其RR及95%可信区间为29.77(12.253-72.348);ICTP和CCP抗体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93.33%;ICTP、CCP抗体和RF共3项指标都为阳性的UA转化为RA的转化率为100%。结论 ICTP和CCP抗体的出现是UA患者发生RA的高危因素;ICTP、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阳性对UA向RA分化发展具有预测价值。
关晓东吴宇芳陈少莹朱学海曾丽萍邹原方梁翔唐杏明苏晓燕陈丽莉
关键词:类风湿因子关节炎类风湿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符合标准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病例350例次,将发生体外循环管路或透析器凝血的105例次患者作为凝血组,未发生凝血的患者245例次作为非凝血组,对可能造成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凝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350例次患者中,发生管路及透析器凝血者105例次,占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恶性肿瘤、卒中病史、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红蛋白、高血小板计数、高凝血酶原活性度、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缩短、高纤维蛋白原、低白蛋白、血流不佳、透析机上输血、促凝药物使用是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卒中病史、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红蛋白、高血小板计数、血流不佳是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恶性肿瘤、卒中病史、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流不佳、高血红蛋白、高血小板计数患者发生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风险较大,医护人员应在透析前即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实施有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肝素血液透析中体外循环凝血.
相欣洁庄丽霞廖素环邓惠钊胡洁萍邹原方
关键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早期预测价值
苏晓燕黄辉郭发良袁冰张坤唐杏明邹朝晖魏丽萍苏伟平关晓东郑伟平陈丽邹原方梁翔
该成果针对临床工作中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诊断和预测的困境,研究了新型心肌缺血标志物-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预测腹膜透析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中的价值。该项目采用国际公认的白蛋白钴结合试验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
关键词:
关键词:腹膜透析缺血修饰白蛋白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与狼疮肾炎活动性、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血清AnuA水平,分析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他实验室参数的相关性,并比较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nu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AnuA水平为(110.23±80.48)ku/L,较对照组的(10.45±8.20)ku几明显升高(P〈0.05);40例狼疮肾炎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23例,Ⅴ型5例。经KmskM.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各病理类型间血清An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型血清AnuA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理类型(P〈0.05);血清AnuA水平与SLEDAI、尿蛋白定量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性(r=0.462、0.521、0.394,P〈0.05),与补体C。、C。水平呈负相关性(r=-0.403、-0.48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nuA水平为(32.45±18.31)ku几,较治疗前[(110.23±80.48)kU/L]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AnuA水平不仅与狼疮肾炎活动性相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病变程度,检测血清AnuA水平可以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许武红邹原方关晓东梁翔陈科全
关键词:狼疮肾炎抗核小体抗体
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MHD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结果。根据患者是否发生CVD分为CVD组和非CVD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颈动脉和心脏彩超检查;采用白蛋白结合试验(albumin cobalt binding,ACB)测定患者IM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IMA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IMA与CVD的相关性。结果86例MHD患者IMA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95.24±18.06)kU/L比(56.58±12.36)kU/L,P〈0.05];CVD组患者IMA水平高于非CVD组患者[(115.27±16.38)kU/L比(81.64±19.82)kU/L,P〈0.013;IMA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 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in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ef tventricular index,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intima-mediathickness,IMT)呈正相关(r=0.402,P=0.036;r=0.584,P=0.021;r:0.514,P=0.023;r=0.396,P=0.042;r=0.610,P=0.002;r=0.537,P=0.022),与Hb、Alb、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呈负相关(r=-0.387,P=0.026、r=-0.573,P〈0.01)1、r=-0.496,P=0.018);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A、hs—CRP是MH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IMA水平显著升高,合并CVD患者升高更为明显,IMA是MHD患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MHD患者CVD早期诊断标志物。
邹原方许武红苏晓燕关晓东唐杏明梁翔郑伟平
关键词:血液透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血管疾病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该院急诊重症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1例患者,其中6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根据脓毒血症诊断标准分为脓毒血症组39例与SIRS组22例,非SIRS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sTREM-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与SIRS组血清sTREM-1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血症组血清sTREM-1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SIRS组(P<0.01);sTREM-1和PCT在SIRS患者中早期诊断脓毒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和0.670,sTREM-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86.4%,PC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5%和81.8%。结论血清sTREM-1是脓毒血症早期诊断的较好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PCT。
郭少卿邹原方
关键词:脓毒血症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降钙素原
血栓调节蛋白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geular diseases,C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11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ELl SA法检测Tm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m与各实验参数的相关性,CVD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112例MHD患者入选,Tm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5.34±4.07)mg/L vs.(3.58±1.26)mg/L,P<0.05];合并CVD患者Tm水平为(20.64±4.73)mg/L,显著高于非CVD患者(12.06±3.87)mg/L(P<0.05);Tm水平与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427,P=0.037;r=0.486,P=0.032;r=0.579,P=0.023;r=0.516,P=0.02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394,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CRP、低Hb是MH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结论 MHD患者Tm水平显著升高,Tm是患者CVD危险因素标志物。
许武红邹原方梁翔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栓调节蛋白心血管疾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预测的评估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动态变化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PD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78例,根据IMA水平≥85.56KU/L为高IMA组,IMA<85.56KU/L为正常IMA组,随访过程中分别于6月、12月、18月、24月重复检测IMA,并同时观察MACE的发生情况,计算无心血管事件存活率。结果高IMA组共30例PD患者,随访24个月共发生MACE 19次;正常IMA组共48例PD患者,随访期间共发生MACE6次,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P<0.001)。高IMA组患者入组18个月、24个月测得IMA水平较入组时明显升高(18个月:96.69±18.18 KU/L比86.67±19.34 KU/L,t=2.28 P=0.03;24个月:98.03±18.56 KU/L比86.67±19.34 KU/L,t=2.56,P=0.01);6月、12月、18月、24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77、0.60、0.43、0.37。正常IMA组患者IMA水平随访期间无明显动态变化。生存分析显示2组患者无心血管事件存活率有明显差异(Log rank检验χ2=22.66,P<0.001)。结论 :随访过程中,在高IMA组,伴随着IMA水平的升高,MACE发生逐渐增多。IMA可做为P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良好预测指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苏晓燕黄辉关晓东梁翔唐杏明邹原方
关键词:腹膜透析缺血修饰白蛋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的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终末期肾病行PD治疗超过3个月的患者的基础资料、IMA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并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158例患者进入研究,男性82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46.12±11.81)岁。依据IMA水平分为高IMA组(52例,IMA≥85.56KU/L),正常IMA组106例。高IMA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残余肾小球滤过率、总肌酐清除率均低于正常IMA组,回归分析显示PD患者低白蛋白血症和低总肌酐清除率是IMA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Alb<30g/L的患者IMA水平、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总肌酐清除率<60 L/(W·1.73m2)的PD患者IMA水平较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多。结论:Alb水平、总肌酐清除率是影响PD患者IMA水平的重要因素,改善PD患者的营养状态、保护残余肾功能、提高透析充分性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至关重要。
苏晓燕梁翔谢应业郑伟平邹原方李爱婷黄辉
关键词:腹膜透析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血管事件
高甲状旁腺激素腹膜透析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2013年
目的 探讨高甲状旁腺激素腹膜透析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甲状旁腺激素正常组及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组.应用二维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斑块,选用Logistic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45例腹膜透析者纳入研究,其中甲状旁腺激素正常组69例(47.7%),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组76例(39.1%).与甲状旁腺激素正常组相比,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50.3% vs 30.5%,P<0.001).在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组,校正各种混杂因素后,高龄[比值比(OR)=1.04,95%可信区间(CI)1.02~ 1.06]、糖尿病(OR=3.31,95% CI 1.92~6.43)、高血磷(OR=1.02,95% CI 1.01 ~ 1.03)、高钙磷乘积(OR=1.27,95% CI 1.10~4.54)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甲状旁腺激素的腹膜透析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高龄、糖尿病、高血磷及高钙磷乘积是其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许武红邹原方
关键词:维持性腹膜透析甲状旁腺激素颈动脉斑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