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镜
  • 4篇胆管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胰腺
  • 3篇造影
  • 2篇胰腺炎
  • 2篇上消化道
  • 2篇逆行
  • 2篇逆行胰胆管
  • 2篇逆行胰胆管造...
  • 2篇肿瘤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 2篇纤维化
  • 2篇腺炎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系
  • 2篇慢性

机构

  • 10篇长江大学
  • 10篇荆州市中心医...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陵县人民医...

作者

  • 22篇邹传鑫
  • 5篇谢明
  • 4篇汤绍迁
  • 4篇范志宁
  • 3篇谢明
  • 3篇陈海燕
  • 3篇戴绍军
  • 3篇戴绍军
  • 3篇姚永刚
  • 3篇姚永刚
  • 2篇廖晓宏
  • 2篇廖晓宏
  • 2篇戴少军
  • 2篇胡帝
  • 2篇卢平
  • 2篇王朝霞
  • 2篇陈海燕
  • 2篇陈海燕
  • 2篇史薇
  • 2篇缪林

传媒

  • 3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湖北省卫生职...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内镜弹性成像在消化系黏膜下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消化系黏膜下肿瘤的超声内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特征及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2009-01/2011-10对34例消化系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进行超声内镜实时弹性成像,按照弹性成像5分法对组织弹性成像进行评分,后经手术或内镜下切除获取消化系黏膜下肿瘤病理诊断.结果:34例患者最终诊断为平滑肌瘤6例,脂肪瘤、脂肪肉瘤和神经鞘瘤各1例,胃肠道间质瘤25例,其中间质瘤病理低度危险性12例,中度危险性7例,高度危险性6例.弹性成像模式:良性黏膜下肿瘤的弹性模式多表现为Ⅰ,Ⅱ和Ⅲ型;所有的中高度危险性间质瘤表现为Ⅳ型;弹性成像分级在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诊断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95.00%,准确率为94.12%.间质瘤和平滑肌瘤的弹性成像没有明显差别.结论:消化系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组织弹性成像呈不同的图像特征,超声内镜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有助于消化系黏膜下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邹传鑫谢明戴绍军汤绍迁
关键词: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弹性成像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921例分析
2003年
邹传鑫戴少军陈海燕谢明史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出血
胸腺因子D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研究
白宇鹏杨忠民路朝兴段昌奉邹传鑫程红刘维嘉曾祥红赵文莉辛晓红王保春胡勤明张武
该成果能显著增强T细胞的活性,使其表达IL-IR,调节TNF的分泌和释放,治疗组64例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在减轻中毒症状,改善肝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提高越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该成果简便易行,无毒、...
关键词: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胸腺因子D药物疗法
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E JN)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 P)的治疗价值。方法:将55例SA P患者分成3组,A组18例为联合组即肠外营养(PN)+E JN序贯+生大黄组,B组12例生大黄+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组,C组25例为TPN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A PA C H EⅡ评分及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在重症监护室(IC U)的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并把患者中转手术或死亡归为内科治疗失败。结果:3组治疗失败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A组通便时间较B、C组早,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腹痛缓解、在IC U的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短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1个月后A、B组A PA C H EⅡ评分较C组好(P<0.05)。结论: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生大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优于单纯生大黄治疗,显著优于传统的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廖晓宏谢明戴绍军陈海燕邹传鑫姚永刚汤绍迁杨元胜
关键词:肠道营养生大黄重症急性胰腺炎空肠内营养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塑料支架内引流(ERBD)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造影,对48例胆总管难取性结石患者在导丝引导下置入8.5F塑料胆管内支架1、2根,并随访6~18个月。结果 6个月后B超复查时发现38例患者结石直径变小或成碎片状,第2次ERCP经网篮或气囊顺利取出;10例结石无明显变化,B超随访,一旦发现结石明显变小,即再次ERCP+取石;经平均2.5次内镜下治疗,95.8%(46/48)患者结石取净。期间未发生与ERCP或留置支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留置塑料内支架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简单有效的方法。
邹传鑫谢明王朝霞戴绍军陈海燕姚永刚范志宁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275例住院患者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2022年
对275例住院患者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抗生素的合理选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9月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患者资料,统计分析这些患者幽门螺杆菌体外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共275例患者分离培养到幽门螺杆菌212株,阳性率为77.1%。分离出的所有菌株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四环素耐药率均为0,而对甲硝唑耐药率高达96.7%,克拉霉素达44.8%,左氧氟沙星达42.9%。总体单药耐药率达40.6%,二重耐药率达28.8%,三重耐药率达28.8%。老年患者三重耐药比例较青年组及中年组高。结论 幽门螺杆菌甲硝唑耐药率极高,故不适宜选用甲硝唑作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用药;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耐药率均为0,推荐采取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时,在这三种药物中进行选择。
胡帝龚联峰邹传鑫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耐药性抗菌药物
内镜技术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治疗良性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具有临床症状的良性胆管狭窄患者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狭窄部扩张术联合多支架内支撑术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者均完成首次治疗,临床症状有效缓解。1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经鼻-胆管引流后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者)仅行EST;20例接受狭窄部扩张+多支架内支撑术治疗,其中18例治愈,2例仍处于治疗观察期;总的治愈率87%,并发症发生率10.6%。结论经内镜治疗胆管良性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可反复治疗的优点,应该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姚永刚谢明赵秋邹传鑫戴绍军马鹏王朝霞张媛
关键词:良性胆管狭窄内镜治疗
长链非编码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nt的RNA分子,是一种非编码RNA,具有RNA和蛋白质样功能,可通过调控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控制表观遗传调控及调节选择性剪接过程在各种细胞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lncRNA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病过程,如细胞增殖、转移、侵袭、凋亡和抗肿瘤耐药性,在结直肠癌的诊断、生存期及预后评估、耐药性和敏感性调控、靶向治疗等诸多环节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灿邹传鑫
关键词:结直肠癌长链非编码RNA肿瘤
胰腺癌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4例分析
2008年
邹传鑫陈章英戴绍军
关键词:胰腺癌影像学检查病理
湖北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措施情况调查
2025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术后胰腺炎(post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ancreatitis, PEP)方面的预防情况。[方法]于2023年4月对湖北省31家医院56名ERCP内镜医生(受访者)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合了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美国胃肠内镜学会和欧洲胃肠内镜学会关于PEP的具体预防措施。[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56份,应答率100%。31家常规开展ERCP医院中87.1%为三级甲等医院;48.4%医院每年开展ERCP例数<100例。80.4%的受访者常规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来预防PEP,其中74.5%采用的是双氯芳酸钠栓50 mg。51.8%受访者会在导丝反复进入胰管后放置胰管支架。67.9%和53.6%的受访者会在术后使用奥曲肽和快速补液来预防PEP。[结论]湖北省ERCP内镜医生对于使用NSAIDs药物预防PEP接受度较高,对于其他方法的采用还有待加强。
万新月艾耀伟邹传鑫廖宇圣江平周中银
关键词:胰腺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非甾体抗炎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