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红梅

作品数:82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0篇菌病
  • 41篇布鲁氏菌
  • 28篇布鲁氏菌病
  • 23篇布鲁杆菌
  • 22篇布鲁杆菌病
  • 15篇流行病
  • 15篇流行病学
  • 12篇布鲁菌
  • 10篇血清
  • 10篇布鲁菌病
  • 8篇人间布鲁氏菌...
  • 8篇旱獭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信息系统
  • 7篇疫情
  • 7篇喜马拉雅旱獭
  • 7篇流行病学调查
  • 5篇蛋白
  • 5篇数据收集

机构

  • 81篇青海省地方病...
  • 7篇青海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81篇薛红梅
  • 63篇徐立青
  • 60篇杨旭欣
  • 60篇马丽
  • 40篇李积权
  • 34篇秦豫民
  • 33篇王建玲
  • 32篇田广
  • 32篇胡桂英
  • 29篇赵延梅
  • 27篇杨宁海
  • 25篇赵元博
  • 23篇刘祖义
  • 22篇赵志军
  • 16篇张爱萍
  • 16篇任玲玲
  • 11篇李强
  • 10篇谢辉
  • 10篇赵忠智
  • 10篇张雪飞

传媒

  • 22篇中华地方病学...
  • 15篇医学动物防制
  • 8篇中国媒介生物...
  • 5篇中国地方病防...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年份

  • 3篇2025
  • 6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1999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行为知识调查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人群对布鲁氏菌病(布病)知晓现状及相关行为因素,指导健康教育及人群干预。方法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三江源地区人群开展问卷调查,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2491人,基本知识知晓率为17.59%。性别、年龄等5种因素与布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拟合表明职业(OR=2.107,95%CI:0.8641.785,P=0.000)、文化程度(OR=2.834,95%CI:1.472~2.933,P=0.000)两种因素与布病知晓率存在统计学关系。7项可能感染布病的行为习惯因素中“有否食用未煮熟的肉或内脏习惯”所占比例最高为69.57%。结论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病高危人群布病知识知晓率低,生活及生产活动中存在高危行为。应结合三江源地区人群生活及生产活动、民族风俗等因地制宜地开展布病健康教育,提高行为干预水平。
马丽胡桂英杨旭欣田广徐立青魏荣杰张爱萍秦豫民杨宁海赵延梅薛红梅刘祖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知识问卷
青海省门源县一起布鲁氏菌病疫情的调查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调查分析青海省门源县2018年4月发生的一起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的流行过程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处理相关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对该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血清学检验方法,并进行血培养,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菌株的分子特征,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名患者因接触流产病羊而感染布病,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结果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诊断该患者处于布病急性期。MLVA提示2株菌MLVA-8基因型为42型,MLVA-16基因分型100%的同源。结论MLVA可用于分析布病疫情暴(散)发地区间关联,追溯传染来源,为布病跨地区传播溯源和布病防控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赵忠智薛红梅张爱萍徐立青马丽谢辉赵元博赵鸿雁姜海李积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子特征
青海省219例新发急慢性布病患者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调查分析
2025年
目的 掌握青海省新发急慢性布病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临床特点,为布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布病诊断标准,对青海省219例新发急慢性布病患者进行临床表现比较。结果 急性布病发病年龄[(44.20±10.76)岁]显著早于慢性布病[(53.44±9.86)岁](t=4.13,P<0.001)。急性布病其全身症状(发热、多汗、乏力)多于慢性布病(χ^(2)=7.818,P=0.020),而慢性布病在腰疼及关节肌肉等临床表现显著高于急性布病(χ^(2)=4.929,P=0.026)。结论 青海省新发急性布病全身症状表现较多,慢性布病骨关节系统症状表现较明显。
赵志军李强王建玲赵延梅薛红梅李积权赵元博赵忠智
关键词:布病流行病学
三江源地区布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布鲁氏菌病血清检测结果,描述该地区人群血清抗体在职业、年龄、性别、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对三江源地区的九县一镇范围内的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按《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清,用虎红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聚试验(SAT)、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补体结合试验(CF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检测6 310人份,RBPT阳性141人份,SAT阳性25人份,CFT阳性28份,SAT阴性、CFT阳性的有15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14,P<0.05),在141例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74岁,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92,P>0.05)男女感染比例为1∶1.2,经检验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05);藏族占82.27%,蒙族占13.48%,汉族占2.84%,回族占0.71%,撒拉族占0.71%。结论布病流行强度有增强趋势应加大布病监测力度,开展人畜防治合作,综合评价流行风险因素,为布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胡桂英马丽徐立青田广杨旭欣秦豫民魏荣杰赵延梅杨宁海薛红梅马俊英刘祖义赵志军靳娟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三江源地区旅游活动与布鲁氏菌病感染风险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确定三江源地区旅游资源及行为和方式,初探旅游活动与布病感染存在的风险。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三江源地区人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应用现况研究,分析旅游者在三江源地区旅游行为活动与该区人感染布病的危险因素的联系。结果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患布病与抱羊羔、抱牛犊、吃生肉、喝生牛奶、手部有伤口和皴裂有显著性正关联。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中存在与布病有显著性正关联的6项因素。结论旅游者存在感染布病的风险,应引起卫生部门、畜牧部门、旅游服务部门和旅游者的重视。
马丽赵志军杨旭欣魏荣杰徐立青胡桂英田广秦豫民张爱萍赵延梅杨宁海薛红梅刘祖义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旅游
一种档案管理用具有防潮结构的存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档案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档案管理用具有防潮结构的存放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一侧铰接安装有柜门,所述柜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柜门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柜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
万惠吴海生王雪徐松唐菊花杜兆军贾慧霞张青雯陶元清辛有全吴海莲薛红梅
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对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调查,了解布病在该人群中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和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进行血清学检测,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获得布病疫情资料。结果共调查职业人群80人,男性占63.75%(51/80)、女性占36.25%(29/80)。年龄中21-30岁最多,占52.50%(42/80);民族以汉族最多,占77.50%(62/80);接触年限以10年以内的最多,占60.00%(48/80)。血检查出RBPT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为1.25%(1/80),Coombs阳性1人,平均阳性率1.25%(1/80),确定感染1人,感染率为1.25%(1/80),患病数1人,平均患病率为1.25%(1/80)。结论青海省西宁地区动物检疫人员中存在着布鲁杆菌病的感染情况,疫情相对稳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频繁的接触,造成感染机会增多。应加强对职业人群的职业教育,定期开展职业人群的布病监测。
杨旭欣秦豫民徐立青田广胡桂英马丽靳娟杨永海薛红梅赵延梅刘祖义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一种动物粪便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粪便采样装置,涉及领域。一种动物粪便采样装置,包括外桶,还包括:样品管,用于存放动物粪便样品;隔离盖,置于样品管的上方;取样管,伸入样品管用于采样动物粪便样品;密封盖,用于密封存放样品管;磁块和电...
谢辉赵元博杨旭欣徐立青薛红梅马丽任玲玲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鲁氏菌病防控能力现状评估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掌握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控能力现状。方法问卷调查三江源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0-2012年间布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及核心职责履行情况。结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系统:(1)资源:保护区范围内共有17个县(市)级CDC,专业人员总数257人,兼职布病防控的地方病科人员43人,检验人员27人。有17.7%的县为《布鲁氏菌病防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县,有专项经费支持。(2)执行能力:各CDC均设有负责布病防控工作的地方病科和检验科,有41%实验室具备布病血清学检测能力。布病防控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0.0%,高级职称占12.9%。(3)核心职能的履行:2010-2012年间仅有17.7%的县级CDC开展布病监测或干预项目。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系统:均未设置布病防控专职或兼职人员,检验科均未开展布病实验室检测项目。结论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病防控资源匮乏,人员经费与防控任务严重失衡,布病防控能力亟待提高。
杨宁海李超熊浩民杨旭欣马俊英薛红梅秦豫民马丽田广徐立青胡桂英赵延梅刘祖义
关键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布鲁杆菌病防控能力
青海省1株分离自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的布鲁氏菌株的种属鉴定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将从喜马拉雅旱獭全血中分离的布鲁氏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种属鉴定。方法将2016年收集的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全血245份,分离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将血清抗体阳性的喜马拉雅旱獭全血利用血培养法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实验结果,分离、纯化疑似布鲁氏菌。将纯化的疑似布鲁氏菌进行涂片镜检及噬菌体裂解试验,同时提取核酸,制备模板,利用BCSP31-PCR、AMOS-PCR进行布鲁氏菌种型鉴定。结果共分离出1株疑似布鲁氏菌,形态及染色特征与革兰阴性小杆菌相同。噬菌体裂解试验BK2裂解,Tb不裂解,可与单相特异性血清A、M凝集,确定为羊种生物Ⅲ型布鲁氏菌。BCSP31-PCR和AMOS-PCR试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分别在223和731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证实是羊种布鲁氏菌。结论青海省首次从245份喜马拉雅旱獭全血中分离出1株布鲁氏菌并利用PCR试验证实是羊种布鲁氏菌。
张爱萍徐立青马丽李积权薛红梅王建玲杨旭欣谢辉赵元博于守鸿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布鲁氏菌聚合酶链式反应种属鉴定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