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毅强
- 作品数:22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态环境生成与优化问题分析
- 2017年
-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论,从优化校内外物质性的环境、创设师生和谐共振的人文心理环境、营造健康向善的网络拟态环境等方面探究优化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态环境。
- 蔡毅强
- 关键词:立德树人生态环境
- 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人民群众是完成这一伟大系统工程的主体。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系统功能最大化可能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但最持久、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方法则是以系统价值观促使要素功能最大化和产生系统向心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价值观的引领,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国精神不但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正能量和最大限度地汇聚中国力量。
- 朱志明刘磊蔡毅强
- 关键词:中国梦人民群众文化氛围最大化价值观
- 论大学生创业观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 目前,国内外的大学生创业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进行了研究,但经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笔者发现不管实务界还是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观教育的研究为之甚少,大多数介于创业教育、创业实...
- 蔡毅强
-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
- 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人民性被引量:2
- 2018年
- 人民性关乎共产党革命文化的本质属性、价值中心、根本目的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革命文化的人民性是以马克思"现实的人"为历史出发点;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文化价值,蕴含着革命精神中种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立足于新时代,回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原点,思考并传承革命文化,增强革命文化自信,弘扬革命文化所承载的精神,仍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 蔡毅强欧阳秀敏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人民性
- 从教师期望到师生和谐共振——论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被引量:7
- 2011年
- 从教师期望的概念界定与心理契约的导入着手,解剖师生和谐共振和心理契约2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探究师生心理契约达成的内在模式及动态平衡,以期能促进心理契约理论在高校师生和谐共振关系中得到有效运用。
- 蔡毅强
- 关键词:教师期望心理契约
- 从教师期望到师生和谐共振: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
- 本文从教师期望的概念界定与心理契约的导入着手,解剖师生和谐共振和心理契约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尝试从新的研究角度(管理心理学)去探究师生心理契约达成的内在模式,并思考如何维护此模式的动态平衡,以期能促进心理契约理论在高...
- 蔡毅强戴祐坤
- 关键词:教师期望高校师生心理契约
- 文献传递
- 对当代大学生的不对称性消费的道德思考被引量:5
- 2007年
- 从分析当代大学生不对称消费道德的方式与行为出发,提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对称的消费道德模式,并从当代大学生角度来规范其消费问题,并提出一些道德矫治的建议。
- 丁国昌戴佑坤蔡毅强
-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道德
- 大学生对国家强盛的关注与行为取向——论民族复兴之梦与大学生的行为自觉被引量:4
- 2013年
- 当代大学生表现出对国家强盛高度关注的积极一面,并具有一定的行为自觉。我们要紧跟时代脉搏,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榜样教育和责任教育等三方面应成为大学生"中国梦"行为自觉的途径。同时要实现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相结合、主体的创造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实践要求与创新思维相结合。
- 蔡毅强
- 关键词:大学生
- 探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被引量:8
- 2008年
-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探讨构建创业教育的新模式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观念转变、知识传授、实践平台和保障机制等4个层面着手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
- 蔡毅强
-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
- 立德树人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研究——基于环境心理学理论被引量:2
- 2016年
-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可以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来实现。隐性教育蕴涵于大学校园环境当中,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大因素,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两大因素影响,潜移默化地感化人、教育人。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也承载不同的功能,对应环境创设的三个内容,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探索立德树人的隐性教育相应途径。
- 蔡毅强
- 关键词:立德树人环境心理学环境创设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