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恒毅

作品数:18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南海北部
  • 4篇矿物
  • 4篇季风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东亚冬季风
  • 3篇冬季风
  • 2篇地方高校
  • 2篇污染
  • 2篇南海北部陆坡
  • 2篇近岸
  • 2篇勘查
  • 2篇勘查技术
  • 2篇勘查技术与工...
  • 2篇勘查技术与工...
  • 2篇矿物学
  • 2篇化学风化
  • 2篇环境地球化学
  • 2篇渐新世
  • 2篇教学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8篇蒋恒毅
  • 8篇李安春
  • 6篇孙荣涛
  • 6篇万世明
  • 6篇刘晓
  • 4篇张照录
  • 3篇丁东业
  • 2篇李功胜
  • 2篇杨富贵
  • 2篇孙梅
  • 2篇姚德
  • 2篇黄杰
  • 2篇郑兆青
  • 1篇常凤鸣
  • 1篇陈丽蓉
  • 1篇高佩玲
  • 1篇袁晏明
  • 1篇南青云
  • 1篇郑家文
  • 1篇黄朋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第三届全国沉...
  • 1篇2001年全...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九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8Ma以来华南化学风化减弱和东亚冬季风加强的南海沉积矿物记录
本文利用1999年在我国南海实施的大洋钻探ODP184航次的样品,从矿物学沉积学方面对东亚冬季风在8Ma左右的加强给予了有力的证据.
万世明李安春蒋恒毅
关键词:亚洲季风化学风化古海洋学
文献传递
8Ma以来华南化学风化减弱和东亚冬季风加强的南海沉积矿物记录
亚洲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演化对我们了解全球气候有着重要作用(Webster et al.,1998)。亚洲冬夏季风控制着季节性风力、降雨量和河流径流模式,以及南亚和东亚大陆所覆盖的植被类型(Wang ...
万世明李安春蒋恒毅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沉积学化学风化南海北部高岭石
文献传递
晚更新世以来台湾浅滩西北近岸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演化
2021年
对取自台湾浅滩西北部福建东山岛外的浅钻ZK2孔进行了包括AMS14C测年、粒度、微体古生物、碎屑矿物和黏土矿物等分析。结果表明该孔地层中存在两个明显的海相层和其间的两个陆相层,顶部的海相层为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形成的被现代潮流作用改造的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混合体;底部陆相层为MIS4期低海平面时期形成的河流沉积;中间的细粒沉积层又可划分为下部形成于MIS3期的以潟湖、潮坪和盐沼交替出现的海相沉积层,以及上部形成于MIS3期末到盛冰期出露水面之前的陆上沟谷充填沉积;台湾海峡南部在MIS3期之后发生了明显的构造沉降过程,但是在末次盛冰期海峡南部仍然出露水面之上形成了沉积间断面。本文研究内容为今后在台湾浅滩西北边缘到福建东南近岸区深入开展沉积学、地层学及古环境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赵东波孙荣涛蒋恒毅李董
关键词:古环境演化晚更新世台湾浅滩
山东省春季高考入学学生情况调研分析——以山东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在回顾山东省春季高考近年来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春季高考班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并与同届夏季高考班进行对比,从学生来源、学生知识背景、学生思想状况、考研及就业去向等方面分析了春、夏季高考班的差异。通过对春季高考班优劣势的分析,对春季高考班未来发展及就业去向进行了预测,对后期学生培养提供建议,并对今后春季高考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进行预测。
刘晓张照录蒋恒毅孙荣涛高佩玲郑兆青
关键词:春季高考应用型人才勘查技术与工程
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演化及其对构造的响应被引量:17
2011年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坡下部ODP1148站位沉积物中陆源矿物组分的含量、堆积速率、粒度、石英氧同位素及石英扫描电镜的分析,探讨南海沉积演化及其构造响应.结果显示,根据综合指标的变化特征可将南海海盆的沉积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扩张初期(34~28.5 Ma)、构造活动剧烈期(28.5~23 Ma)、构造活动减弱期(23~16.5 Ma)、热沉降期(16.5~3.5 Ma)和台湾隆升形成期(3.5 Ma~现今).其中28.5~23 Ma为物源转换期,陆源矿物组成和石英氧同位素值发生了明显改变,对应南海渐新世以来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在此之前的渐新世南海扩张初期,研究区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南部(很可能来自巴拉望陆块);随着南海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南海扩张轴在25~23 Ma发生向南跳跃后,南部巴拉望陆块不断远去,而此时由于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区域地貌变化还没有波及到云贵高原和华南地区,珠江等大河尚未发育,因此研究区以北的华南大陆的影响还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到研究区,结果陆源矿物沉积速率极低.随后由于青藏高原隆升的高度不断增加,河流发育,溯源侵蚀增加,华南内陆古老的沉积岩区成为南海北部主要物源区,南海北部转为以远源沉积为主,直到3.5 Ma前后由于台湾岛的抬升,大量物质进入南海北部,成为主要物源.物源转换期间在南海不断扩张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由于物源供应匮乏,加上海平面的上升和较强的底流作用导致了ODP1148站位渐新世晚期的沉积间断.
李安春黄杰蒋恒毅万世明
关键词:渐新世
晚中新世和中上新世东亚冬季风加强的南海北部矿物沉积学记录
亚洲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演化对我们了解全球气候有着重要作用(Webster et al.,1998)。亚洲冬夏季风控制着季节性风力、降雨量和河流径流模式,以及南亚和东亚大陆所覆盖的植被类型(Wang ...
万世明李安春蒋恒毅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矿物学沉积学南海北部上新世晚中新世
文献传递
南黄海近岸底栖有孔虫分布与环境因子转换函数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对南黄海西北陆架边缘的30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底栖有孔虫数据,与相应站位的水深、底层水温、盐度、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参数作了分析研究。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型对应分析(CCA)表明有孔虫种群分布与水深、夏季底层水温(Ts)和冬季底层水盐度(Sw)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数值对应关系。利用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WA-PLS)建立了底栖有孔虫数据与上述环境因子之间的数值转换函数。水深、Ts与Sw转换函数的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是10.8%、11.5%和12.5%,与利用其他指标建立的此类转换函数水平(8%—20%)相当。利用此类统计建模方法建立近岸底栖有孔虫分布与浅海环境因子之间的数值关系是一项新的尝试,结果表明在我国近海底层水体古环境研究中底栖有孔虫转换函数是一种具有一定潜力的研究方法。
孙荣涛常凤鸣南青云刘晓蒋恒毅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转换函数南黄海
海洋地质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
2019年
根据海洋地质学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其教学内容,介绍了海洋地质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两个融入点和可采取的隐形育人的教学方法,以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海洋地质学科背后承载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定“四个自信”,具备专业精神和人文科学素养,从而发挥海洋地质学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
刘丽萍孙荣涛刘晓蒋恒毅王春光
关键词:海洋地质学教学方法
冲绳海槽北、中段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8
2006年
为去除非火山物质对样品化学性质的影响,得到火山岩真实的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组成数据,作者对采自冲绳海槽的酸性火山岩样品严格的前处理,其中海槽北段火山岩同位素数据以前还未见公开报道。根据所得U系同位素组成数据及其分布规律分辩混染物中俯冲板片的成分,结合Sr-Nd同位素组成,本文对海槽火山活动的岩石种类、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过程作了一些初步的讨论。结果表明,冲绳海槽酸性火山岩分布广泛,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碱性弱(里特曼指数<1.8);海槽岩浆主要源于地幔,源区同位素组成类似PREMA地幔,结晶分异作用是演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地质作用,但岩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受到上地壳与/或俯冲板片物质的混入;根据混合模拟结果将海槽火山岩大致分成以上地壳物质混染为主和上地壳-俯冲板片混染两类,且认为上地壳混染发生在岩浆演化的晚期,此时岩浆体系SiO_2含量要高于混染物。
黄朋李安春蒋恒毅
关键词:冲绳海槽同位素组成岩浆演化结晶分异作用
南海32Ma以来的沉积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与古环境意义
1999年2月至4月大洋钻探计划所属的“决心”号深海钻探船在南海实施了以追溯青藏高原隆起历史与东亚季风形成历史为主要科学目标的大洋钻探。本航次共钻井17口,获取岩芯5000余米。这里选取位于南海北部陆坡区的1148站和取...
李安春陈丽蓉蒋恒毅
关键词:古环境东亚季风南海盆地陆源碎屑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