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瑜 作品数:12 被引量:229 H指数:7 供职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儿童喘息性疾病康复期的肺功能动态观察及健康管理 被引量:9 2016年 喘息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可发展为哮喘,其发病率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增加。本研究分析规范化健康管理引发康复期喘息性疾病患儿的肺功能动态变化及其对患儿喘息性疾病症状控制情况、ACT评分、住院时间和次数及患儿对治疗和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陈芳 陈实 李莉 吴少皎 苏瑜关键词:喘息性疾病 疾病康复期 健康管理 肺功能 儿童 动态观 心脏患者ICU中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评价改善心脏ICU患者睡眠剥夺的护理措施,完善心脏ICU患者睡眠护理规范。方法将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入住心脏ICU的患者纳为对照组,2009年4~10月入住心脏ICU的患者纳为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落实了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两组均采用VSH睡眠质量评分表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睡眠中断、睡眠长度、睡眠潜伏期、睡眠深度、达到休息的程度、醒来方式、主观感觉睡眠质量等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睡眠时辗转反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患者ICU中存在睡眠剥夺,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护理措施对心脏患者ICU中睡眠影响因素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改善心脏患者ICU中的睡眠。 何海霞 苏瑜 符林秋关键词:睡眠剥夺 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路径在儿童喘息性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小儿喘息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住院接受治疗的喘息性患儿110例,并按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均55例患儿。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患儿则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干预,对2组健康教育前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后研究组对喘息性疾病病理(78.18%)、患儿致病原因(83.63%)、疾病发作原因(89.09%)、疾病预防原则(90.91%)、预防喘息家庭护理(96.36%)、发作处理方式(94.55%)、疾病相关药物了解(89.09%)、儿童服用药物方式及剂量(98.18%)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后对照组和健康教育前自身;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儿的精神良好率(63.64%)优于对照组(38.18%);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5.03±1.34)d]、住院费用[(3789.07±700.25)元]和护理满意度(83.64%)均优于对照组;出院后研究组儿童药物吸入方法评分[(7.02±1.99)分]、急性发作次数[(3.11±0.95)次]、再次住院次[(1.51±0.79)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喘息性患儿对护理及治疗的积极性与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苏瑜 李莉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 小儿 喘息性疾病 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重症及普通儿科病房患儿病原菌特点及感染相关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并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儿科病房治疗的283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入住重症病房841例、普通病房1997例,回顾分析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入住病房类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激素、侵入性操作、季节变化、营养状况及使用呼吸机等临床资料归纳患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对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2838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1.48%,其中重症病房感染率为1.78%高于普通病房(P=0.03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64.29%,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23.81%,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11.90%,以白假丝酵母为主。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住院时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激素、有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病房、中重度营养不良及春冬季节是患儿在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儿科病房患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对感染相关因素引起重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李莉 陈芳 苏瑜 黄转 周丽关键词:儿科病房 病原菌 医院感染 心脏外科ICU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归因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ICU病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归因系数分析。[方法]100例心脏手术病人,采用VSH睡眠质量评分表(Verran and Snyder-Halpern,VSH)和采用改良的ICU环境应激因素评分表(ICUESS)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手术前2d比较,VSH8项指标中睡眠中断、睡眠长度、睡眠潜伏期、睡眠深度、达到休息的程度、醒来方式、主观感觉睡眠质量ICU中的得分均比手术前高(P﹤0.01)。睡眠干扰因素评分表中有14项对睡眠有影响(回归系数﹥1),影响睡眠的因素(回归系数)依次为口渴;鼻腔或口腔内有管道,感到不舒服;没有穿衣服,隐私被暴露;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双手被固定不能随意地挪动;不知道手术是否顺利完成;思念亲人等。[结论]心脏外科ICU病人的睡眠质量差,护理人员应给于充分重视;影响睡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大部分可以通过护理模式的改变来解除或缓解。 何海霞 符林秋 王苹 魏文华 苏瑜关键词:心脏手术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综合性健康教育对肺炎患儿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5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持续干预至出院,干预前后进行健康知识认知问卷调查,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AQ)与面部表情评分法(FLACC)评价家属与患儿治疗依从性,观察患儿预后。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吸人器使用方法、居家护理方法和小儿护理技巧评分别为(3.37±0.54)分、(2.39±0.14)分、(4.61±1.35)分和(3.02±0.7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5±0.51)分、(1.36±0.17)分、(2.17±0.32)分和(1.37±0.31)分。干预后,观察组MAQ评分为(7.38±1.77)分,高于对照组的(5.92±1.06)分;FLACC评分为(4.12±1.01)分,低于对照组的(8.07±1.15)分。预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21±1.05)d和(6.06±2.16)d,均短于对照组的(4.18±1.16)d和(8.43±2.13)d;出院6个月后复发率观察组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6.00%,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儿家属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及居家护理水平,进而提高家属及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这对改善患儿预后及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 李莉 陈芳 苏瑜关键词:肺炎 小儿 依从性 复发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0 2016年 目的探讨在辅助治疗后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儿童的疾病恢复情况及家长满意度。结果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采用个性化护理的试验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护理后的咳痰缓解时间(3.92±0.94)d、咳嗽缓解时间(3.14±0.86)d、喘息缓解时间(3.37±0.86)d明显少于对照组咳痰缓解时间(6.52±1.88)d、咳嗽缓解时间(6.81±1.87)d、喘息缓解时间(6.62±1.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少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程度,应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李莉 苏瑜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 个性化护理 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用于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的效果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通过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62例学龄前哮喘患儿,并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患儿。对照组患儿采用普通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则根据气质类型和社会生活能力综合评分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就医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急性发作(2.28±0.42)次、住院(1.10±0.22)次、急诊就医(1.73±0.35)次和对照组患儿急性发作(3.54±0.33)次、住院(1.93±0.34)次、急诊就医(3.06±0.54)次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随访1年的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PEF%、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龄前哮喘儿童家庭护理中通过气质类型结合社会生活能力分级护理的效果明显,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和就医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和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李莉 苏瑜关键词:学龄前 哮喘 气质类型 社会生活能力 家庭护理 一例抑肽酶过敏致心脏骤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1 2003年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30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Ⅱ-Ⅲ级.于11月23日送手术室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入手术室后常规行抑肽酶过敏试验,患者在试验时出现过敏引起心脏骤停,经复苏后立即建立体外循环进行手术,手术后返回ICU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HR130~139次/分,窦性心率,BP90~100/40~50mmHg、中心静脉压6~10cmH2o,给予多巴胺120mg+盐酸肾上腺素0.5mg于10ug/kg/min于微量泵静输入. 曾梦飞 苏瑜 陶春平关键词:心脏骤停 主动脉瓣置换术 护理 术后并发症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60 2016年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设为对照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患儿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人员对风险认识程度、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针头脱落发生率(3.33%)、液体渗出率(2.50%)、反复穿刺发生率(4.17%)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14.17%、10.83%),且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2.50%);实验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意向及处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基础护理、操作熟练度、操作规范度及服务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改善临床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苏瑜 李莉 陈芳 王扬帆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