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圆圆

作品数:25 被引量:228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输血
  • 7篇输注
  • 6篇抗体
  • 5篇血小板
  • 5篇用血
  • 5篇贫血
  • 4篇蛋白
  • 4篇血液
  • 4篇输注效果
  • 4篇合理用血
  • 3篇血小板输注
  • 3篇血小板输注无...
  • 3篇药物
  • 3篇溶血
  • 3篇溶血性
  • 3篇溶血性贫血
  • 3篇输注无效
  • 3篇免疫性
  • 3篇红细胞
  • 3篇白细胞

机构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血液中...

作者

  • 25篇罗圆圆
  • 23篇汪德清
  • 15篇陈麟凤
  • 10篇冯倩
  • 9篇马春娅
  • 9篇于洋
  • 9篇付丽辉
  • 8篇庄远
  • 6篇张晓娟
  • 5篇潘继春
  • 5篇王可
  • 4篇关晓珍
  • 4篇封艳楠
  • 4篇李卉
  • 4篇周玲玲
  • 3篇桂萍
  • 3篇孙晓琳
  • 2篇杨璐
  • 2篇潘纪春
  • 2篇佟珊

传媒

  • 11篇中国输血杂志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临...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6045例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本研究通过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根据输血后患者临床状态和CCI值将患者分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和血小板输注无效两组。对20671名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26045次血小板输注过程中...
陈麟凤潘继春冯倩罗圆圆于洋庄远李卉封艳楠汪德清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合理用血血小板输注无效
聚乙二醇对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增强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微柱凝胶法(PEG-MGT)检测不规则抗体的增强作用,及其对不规则抗体鉴定的适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4月低离子强度盐溶液-微柱凝胶法(LISS-MGT)凝集弱造成抗体鉴定不明确而加做PEG-MGT的70例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的16系谱细胞反应格局和实验结果。结果PEG-MGT检出不规则抗体29例(41.4%):Rh系统相关抗体20例(69%),Duffy系统相关抗体5例(17.2%),Kidd系统相关抗体3例(10.3%)和Lewis系统相关抗体1例(3.4%)。格局不明确,特异性待定标本41例(58.6%),对比LISS-MGT和PEG-MGT反应强度,PEG-MGT增强16例,减弱17例,反应强度无变化8例;通过盐水介质或4℃孵育微柱凝胶法可确定抗体特异性共13例,分别为抗-M抗体9例(PEG-MGT增强4例,减弱3例,强度保持不变4例),抗-P1抗体2例(PEG-MGT均增强),抗-Le;抗体(PEG-MGT增强)和抗-Le;抗体(PEG-MGT减弱)各1例。结论PEG-MGT可显著增强Rh系统、Duffy系统和Kidd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对MNS系统、Lewis系统、P1系统等抗体的判断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刘晓骅罗圆圆赵嫚李族军汪德清练正秋
关键词:PEGLISS微柱凝胶法抗体鉴定
1例IgM类抗-E联合抗-c导致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被引量:3
2015年
Rh血型系统是一类极为复杂的人类血型系统。CcDEe是Rh血型系统的主要抗原,其抗原的免疫性强弱依次为D〉E〉C〉c〉e,且常以复合抗原形式存在,免疫后常产生联合抗体。Rh类抗体大多数为IgG类抗体,IgM类相对少见。我们在血型鉴定过程中因正反定型不一致而发现一例产生IgM类抗.Ec联合抗体的患者,对其进行了血型血清学抗体检测,并为其找到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现报道如下:
罗圆圆陈麟凤汪德清
关键词:联合抗体抗-E抗-C抗体筛查IGM抗体
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的建立及不同大剂量输血策略对模型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建立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评价其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栓弹力图(TEG)拟合性,为临床大剂量输血救治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17年3月2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输血医学科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献血者中,选择8名采集静脉血,根据之前研究基础建立大量失血体外稀释模型,模拟大剂量输血策略输血和延迟补充血浆、血小板输血2种临床情况,建立输血模型M_(1)和M_(2),检测每个模型的血常规、常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活性、TEG,统计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M_(1)与M_(2)比较,血小板计数(Plt)(×10^(9)/L):61.00±10.24 vs 28.83±10.36(P<0.01);TEG检测MA值(mm)为29.35±2.37 vs 20.53±2.76(P<0.01);各主要凝血因子活性约为40%vs 30%;TEG检测R值(min)为6.32±0.85 vs 7.27±0.63(相对基线值4.97±1.04);纤维蛋白原(Fib)(g/L)为1.10±0.08 vs 0.81±0.10(P<0.01),TEG检测Alpha角(°)25.65±4.95 vs 16.63±3.94。结论体外实验显示,采用及时补充输注血小板及冷沉淀等成分血的MTP,有效改善了体外大剂量失血/输血模型的Plt和Fib。
罗圆圆汪德清周玲玲庄远
关键词:大剂量输血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
肝胆疾病患者术前贫血状况调查
2020年
目的了解肝胆疾病患者术前贫血的发生率,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本院肝胆科27 056例手术患者,提取患者基本信息及相关检测指标,统计分析相关因素与术前贫血的关系。结果肝胆疾病患者女性术前贫血率高于男性,在各民族中回族术前贫血率(41.22%)相对较高,老年人术前贫血率(58.44%)、农民术前贫血率(37.43%)最高(P<0.05),各血型间术前贫血率差异较小;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术前贫血率降低,BMI<18.5的患者贫血率最高为59.44%;WBC、Plt、ALB、ALT、PT、APTT异常,术前贫血率(53.21%、46.11%、69.24%、43.22%、35.87%、34.76%)均升高(P<0.05);术前贫血患者住院天数>15 d的比例(轻度贫血:47.05%,中、重度贫血:58.95%)均高于血红蛋白正常患者,中、重度贫血患者住院天数>21 d的比例(39.16%)最高;肝胆疾病患者术前中、重度贫血较轻度贫血少,主要为正细胞性贫血;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BMI、WBC、Plt、ALB、ALT、PT、APTT和术前贫血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贫血患者围术期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的输血比例(34.32%、24.42%、2.62%)和人均输血量(6.63 U、6.38 U、1.87 U)均高于血红蛋白正常患者,术前药物干预较少。结论肝胆疾病患者术前贫血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治疗贫血、提前干预,降低术中输血率、减少住院天数。
罗圆圆林洁蔡晓瑜刘俊婷王淑芳关晓珍汪德清
关键词:输血肝胆疾病
浅谈临床输血相关病案质量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分析输血相关病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来加强病案管理。从输血管理委员会对临床医生加强专业培训;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增加病案环节质控措施;医院加大监管力度,3方面提高输血相关病案内涵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封彦楠陈麟凤吴月清于帅李明伟周玲玲殷婉容罗圆圆吕颖崔若帅汪德清
关键词:质量管理环节质控
一例意外抗体阳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抗体监测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研究抗-E意外抗体阳性患者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E阳性抗原后血清学变化特点、实验室检测方法及输血策略。方法采用血清学常规方法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意外抗体筛查试验,使用PEG增强技术及酸放散试验进行意外抗体鉴定;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分群检测,分析血型抗原转换及抗体转归规律。结果患者移植前血型为AB型,Rh分型为CCDee,存在抗-E意外抗体。非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供者为B型,Rh分型为ccDEE,亲缘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为AB型,Rh分型为CcDEe。患者处于血型转型期,意外抗体筛查结果为阴性,但通过PEG增强试验及红细胞酸放散试验均检出IgG抗-E抗体。结论对于移植前存在同种抗体的患者,在移植转型期,建议采用PEG增强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手段作为常规血清学检测的补充,监测同种抗体水平的变化,预防溶血反应,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
付丽辉马春娅罗圆圆沈伟向东于洋
关键词:抗-E抗体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诊断研究
2025年
目的建立针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检测流程,为临床及时诊断DITP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固相凝集法完成血小板抗体筛查检测,通过在固相凝集法检测体系中加入待检药物,完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和奥美拉唑依赖的血小板药物抗体检测。通过体外红细胞致敏方法,应用抗人球蛋白法完成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依赖的红细胞药物抗体检测。对患者停药后1天、2天、5天和8天进行跟踪监测,以研究体内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依赖的血小板药物抗体强度和血小板计数变化趋势。结果患者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3天后,检出其体内存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依赖的血小板药物抗体,该抗体导致患者血小板计数重度降低合并出血。结论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查检测体系加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可用于该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的快速诊断。
马春娅张敏付丽辉朱建玲罗圆圆关晓珍于洋
关键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膝关节手术患者临床用血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本院骨科膝关节手术用血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上半年在本院行膝关节手术接受输血的1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成分血及自体血使用情况,及对输血相关因素如性别、血型、年龄、凝血指标和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1例患者女性较多为141例,AB型患者最少,不同性别和血型与平均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血量与手术类型和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双膝置换较单膝手术用血量大,50-70岁年龄段平均输血量最大。备自体血患者输血后RBC、Hb和Hct值较输血前有所下降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未输血浆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均正常,随着输血总量的增加,平均住院天数增多。结论年龄和手术类型与平均输血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选择安全节约的用血方式。
罗圆圆陈麟凤马春娅张晓娟付丽辉王可封彦楠汪德清
关键词:膝关节手术输血合理用血自体输血
冰冻血浆输注效果分析和相关依据探讨
目的 分析冰冻血浆输注效果,总结相关文献数据,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下半年心瓣膜手术和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心瓣膜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中红细胞及血浆用量和肝硬化失代偿...
罗圆圆马春娅张晓娟付丽辉封彦楠汪德清
关键词:冰冻血浆心瓣膜手术肝硬化合理用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