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热古丽·买买提 作品数:36 被引量:53 H指数:4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FBN1基因突变所致的Geleophysic发育不良2型伴进行性肝脏肿大1例 2025年 目的本报道介绍了1例FBN1基因杂合突变所导致的Geleophysic发育不良2型(Geleophysic dysplasia type 2),旨在探讨GD的临床特征,以期为该疾病患儿的早发现、及早诊断并尽早地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并分析了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等相关检查及基因检测等。结果12岁维吾尔族男患,因身材矮小复诊,其主要特征为身材矮小、四肢短小、具有特殊面容、肝脏进行性肿大和骨骼发育不全。基因检测结果提示FBN1杂合突变。结论本个案报道了1例FBN1基因杂合突变所致的GD2维吾尔族患儿,丰富了相关疾病的基因库,诊断该病后需要多学科多方面密切监测并随访患儿的病情及转归。 买地娜·马合木提 米热古丽·买买提关键词:FBN1基因 身材矮小 基因表达 挛缩性蜘蛛指(趾)综合征一家系临床及FBN2基因变异分析 2019年 目的分析挛缩性蜘蛛指(趾)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挛缩性蜘蛛指(趾)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先证者女,3岁10个月,出生时有蜘蛛样指、双侧肘关节不能活动;父亲、爷爷、曾祖母有同样的表型。先证者及家系中未观察到神经、心血管异常,外耳畸形、听力减退或眼睛异常等。不同性别间的表型及家族成员的表型无显著异质性。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祖父母等外周血DNA行高通量测序,并以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先证者FBN2基因错义杂合变异c.244G>A(p.Val82Met),先证者父亲、爷爷、曾祖母携带该变异位点。经Alamut功能软件预测,该变异位点可能会影响蛋白结构域功能,按照ACMG变异分类标准,归类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确诊这一挛缩性蜘蛛指(趾)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为FBN2。 罗燕飞 李娟 米热古丽·买买提 王秀敏 王剑LHCGR基因二个新突变致46,XY性分化异常一例 被引量:2 2017年 患儿社会性别女,2岁10个月,维吾尔族,因“发现无阴道口2年余”于2016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迪丽胡麻·居来提 罗燕飞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热衣兰木·包尔汉 赵珍珍 曹晨 艾则孜·阿布都热合曼 梁玲 米热古丽·买买提关键词:性分化异常 突变 社会性别 医院就诊 阴道口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毛发-鼻-指(趾)综合征一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研究和分析一例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毛发—鼻—指(趾)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序列的变化。方法 总结分析临床资料,通过患儿生化、生长激素、脑垂体MRI、手X线、脊柱正侧位X线、骨盆正侧位X线、腹部超声、心脏超声、染... 梁玲 米热古丽·买买提迟发性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的OTC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对1例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TC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OTC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提高对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的认识。方法:对2023年2月20日本院收治的1例OTCD患儿及父母外周血样,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ES),对候选致病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变异蛋白结构。结果:患儿OTC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356G>A(p.Gly119Asp)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3_Strong),在多个正常人群数据库的频率为0,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OTC基因变异验证。先证者的变异经一代测序技术证实,生母携带此杂合变异。结论:OTC基因变异可能是此例迟发型OTC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356G>A的发现丰富了OTC基因的变异谱。提示基因检测在代谢疾病中的重要性。 祖丽胡玛尔·日夏提 罗燕飞 孙光辉 高永伟 米热古丽·买买提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糖尿病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调查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以及DM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和田地区5308名在校中小学、幼儿园4~18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测量。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空腹指尖微量血糖检测,以调查DM和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的患病率。结果回收有效问卷5184份,检出DM 14例(0.27%),包括8例1型DM,2例2型DM,4例未分型DM;检出IFG 29例(0.56%)。男生和女生DM及IFG患病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0岁、10~<15岁和15~18岁组DM的患病率分别为0.18%、0.47%、0.07%,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2);以上3个年龄组IFG的患病率分别为0.18%、0.94%、0.42%,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M儿童DM家族史比例和超重/肥胖比例显著高于非DM儿童(P<0.05),而DM儿童喜食粗粮比例显著低于非DM儿童(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儿童DM和IFG的患病率较低;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儿童DM患病率无明显不同,但不同年龄段儿童IFG患病率不同。DM家族史、超重/肥胖、粗粮摄取不足可能与DM的发生有关。 罗燕飞 栗俊康 玛依拉·阿不都热依木 迪丽胡麻·居来提 热衣兰木·包尔汉 孙光辉 栾磊新 米热古丽·买买提关键词:糖尿病 患病率 空腹血糖受损 儿童 一种儿童内分泌医疗样本保存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内分泌医疗样本保存盒,包括抗凝剂存储层、血液样本存放层、防震层;抗凝剂存储层位于最上层,防震层位于最下层,血液样本存放层位于抗凝剂存储层与防震层之间的中间层;抗凝剂存储层与血液样本存放层之间通过位... 罗燕飞 热衣兰木·包尔汉 米热古丽·买买提新疆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2025年 目的了解新疆单中心1型糖尿病(T1DM)患儿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影响血糖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中心T1DM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程、胰岛素注射方式、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根据HbA1c控制目标分为达标组(HbA1c<7.5%)和未达标组(HbA1c≥7.5%),采用χ^(2)检验或者Mann-WhitneyU检验比较组间年龄、民族、病程、胰岛素注射方式等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相关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和线性回归分析影响HbA1c达标的因素。结果514例T1DM患儿中男250例(48.6%)、女264例(51.4%),年龄10(7,12)岁,糖尿病病程2.0(0.8,3.7)年,HbA1c为9.8%±2.7%,达标组共130例(25.3%),未达标组共384例(74.7%)。两组间年龄、民族、病程、胰岛素注射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A1c和年龄均与病程呈线性正相关(r=0.29、0.29,均P<0.05)。年龄≥10岁、病程≥5年、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是影响HbA1c达标的危险因素(OR=2.73、4.33、5.96、6.02,95%CI 1.11~6.73、1.67~11.25、3.23~10.99、3.08~11.79),使用胰岛素泵(OR=0.53,95%CI 0.33~0.87)是HbA1c达标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新疆儿童T1DM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泵使用是改善血糖控制的重要因素,与血糖控制的改善关系密切。 祖丽胡玛尔·日夏提 米热古丽·买买提关键词: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况调查 2025年 目的调查中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18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18岁儿童193 997名, 测量其身高、体重, 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其饮食、生活方式、家庭和围生期信息等, 采用多水平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超重和肥胖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 193 997名儿童中男102 178名, 女91 819名, 年龄(10±4)岁, 超重儿童30 574名(15.8%), 肥胖儿童17 217名(8.9%), 其中男性超重和肥胖均高于女性[17.0%(17 368/102 178)比14.4%(13 206/102 178)、11.3%(11 553/91 819)比6.2%(5 664/91 819), χ^(2)=249.12、1 578.69, 均P<0.001]。男童和女童分别在Tanner 2和3期肥胖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13.4%(2 231/16 665)和8.6%(880/10 221)。父母超重和肥胖(OR=2.34、2.29)、家庭年收入10万~20万元(与<10万元相比, OR=1.04)、父亲学历高(与高中以下学历相比, 父亲高中学历、大学及以上学历OR=1.09、1.14)、出生体重>4.0 kg(≤5岁和>5岁的OR=1.74、1.44)、食用西式快餐≥1次/月(与<1次/月相比, ≤5岁和>5岁1~2、3~4、>4次/月的OR=1.36、1.30、1.67和1.19、1.16、1.15)均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均P<0.05), 食用粗粮≥1次/周(与<1次/周相比, ≤5岁和>5岁每天进食、3~4、1~2次/周的OR=0.74、0.80、0.71和0.75、0.87、0.90, 均P<0.05)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儿童肥胖流行现状差异显著且存在各自特点, 需重点关注围生期、小学阶段尤其围青春期儿童, 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防控措施。 梁心怿 陈景楠 周雪莲 陈瑞敏 罗静思 郑荣秀 巩纯秀 王春林 苏喆 米热古丽·买买提 梁雁 姚辉 卫海燕 杜红伟 陈少科 杨玉 罗飞宏 李嫔 朱岷 吴蔚 黄轲 董关萍 傅君芬关键词:儿童 超重 肥胖症 影响因素 Ⅲ型、Ⅳ型成骨不全患儿合并矮身材时IGF-1与IGFBP-3水平的研究 米热古丽·买买提 罗燕飞 热衣兰木·包尔汉 史兆龙 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