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宾
-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乳腺癌组织中Cath-D、c-erbB-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标志物水平、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ath-D、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为对照。观察乳腺癌(有、无淋巴转移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组织切片Cath-D、c-erbB-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乳腺癌(有、无淋巴转移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th-D、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组织切片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χ^(2)=51.796、70.090,P均<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组织切片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t=52.270、58.784、76.349,P<0.001);乳腺癌组有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16.681、27.880、23.216,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与血清CEA、CA15-3、CA125水平正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ath-D、c-erbB-2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标志物水平相关。
- 齐小芬白宾薛会朝王瑜王国英秦双
- 关键词:乳腺癌CATH-DC-ERBB-2乳腺纤维腺瘤肿瘤标志物
- 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有效性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收治的106例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腋完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间入路术治疗。以手术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瘢痕评定量表(Vancouve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7%(χ^(2)=4.282,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长方面,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2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VSS评分以及术后24、48 h 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CRP、IL-6和TNF-α的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3,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FT3、FT4、TSH水平波动较为明显,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T3、FT4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T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FT3、FT4水平高于对照组,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切口感染、伤口裂开、声音嘶哑、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4.50%)高于研究组(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P=0.038)。结论经腋完全腔镜下胸�
- 宋鹏飞白宾赵永强王雷秦双薛会朝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激素水平
- 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
- 2025年
-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4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化疗后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n=26)和未复发组(n=94)。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乳腺癌家族史、生育史、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术后放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家族史、生育史、脉管侵犯、术前月经状态、术后放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53.85%、42.31%、34.62%、69.23%,明显高于未复发组的24.47%、21.28%、15.96%、3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程度、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可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的风险。
- 白宾秦双郑鹏飞
- 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化疗复发
- 基于炎症复合指标联合预后营养指数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2025年
- 目的探讨炎症复合指标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并基于炎症复合指标联合PNI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3例行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47例和未感染组10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复合指标[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PN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的SII、NLR、PLR分别为1532.06±243.09、4.51±0.74、153.02±11.57,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的802.35±18.49、2.63±0.31、118.35±6.49,而LMR和PNI分别为1.13±0.20、33.08±4.19,明显低于未感染组的2.02±0.32、47.98±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大于未感染组,糖尿病、化疗前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80分、化疗周期≥4个周期的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而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KPS评分<80分,SII升高、NLR升高、PLR升高是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LMR升高、PNI升高是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0.765~0.889,Z=8.165,P<0.05),模型预测拟合度和准确度较高,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化疗前KPS评分<80分、SII升高、NLR升高、PLR升�
- 白宾秦双董良鹏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预后营养指数肺部感染
- 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有效患者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有效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32例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维持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化疗,维持组在化疗有效后给予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肿瘤转移浸润相关因子,并评估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维持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维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维持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有所上升,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转移浸润相关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维持组低于对照组(P<0.05);维持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以及手足综合征,均为Ⅲ级及以下,可耐受或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卡培他滨作为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化疗有效患者的维持治疗药物,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抑制癌细胞生长,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毒性低、安全耐受的优点。
- 白宾秦双
- 关键词:卡培他滨复发转移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肿瘤标志物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开放手术与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的比较被引量:20
- 2019年
- 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传统开放手术与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的效果。收集2014年10月—2017年10月行手术治疗PTC患者573例,其中457例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开放手术组),116例行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内镜手术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并发症、手术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开放手术组平均年龄为47.53岁,内镜手术组为28.33岁(P<0.01);开放手术组手术范围较内镜手术组广泛,但是内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长(P<0.01);开放手术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9.77 d,内镜手术组为7.31 d(P<0.05);开放手术组的肿瘤直径大于内镜手术组(P<0.05),内镜手术组清除的淋巴结数目较开放手术组少(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内镜手术组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且位于隐蔽的部位。经胸-乳入路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PTC手术效果相似,美容效果更好。因此,对选择性的PTC患者行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是合适的选择。
- 董良鹏白宾郑鹏飞张凡王雷薛会朝齐小芬秦双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乳头状癌
- 经口、经全乳晕、经腋下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 2025年
- 目的比较经口腔前庭入路、经全乳晕入路、经腋窝入路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34例中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口组(n=46)、经全乳晕组(n=48)与经腋窝组(n=40)。经口组采用经口腔前庭入路,经全乳晕组采用经全乳晕入路,经腋窝组采用经腋窝入路。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满意度、术后瘢痕评分[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评分(VSS)、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评分(OSAS)、患者瘢痕评价量表评分(PSAS)]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三组患者均无肿瘤未切除干净、复发或转移。三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术后引流量低于经全乳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手术满意度评分优于经腋窝组、经全乳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口组VSS、OSAS、PSAS均低于经全乳晕组与经腋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全乳晕入路、经腋窝入路比较,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美观性,患者满意度和接受度较高。
- 宋鹏飞白宾赵永强高延鑫秦双薛会朝
- Toll样受体7对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7(Toll-like receptor 7, TLR7)对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2017年12月—2018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3例乳腺癌患者、23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选CD8^+T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8+T细胞中TLR7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TLR7激动剂CL097刺激CD8^+T细胞,检测穿孔素、粒酶B和FasL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直接/间接接触共培养细胞,观察TLR7激动剂对CD8^+T细胞杀伤和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TLR7蛋白在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24.0±15.3,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块患者(255.5±54.9)和健康对照(261.9±68.7)(P<0.000 1)。TLR7 mRNA在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1.97±1.18)亦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块患者(4.84±1.01)和健康对照(4.75±1.40)(P<0.000 1)。TLR7激动剂CL097刺激可显著增加CD8+T细胞中穿孔素和粒酶B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但Fas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经CL097刺激和无CL097刺激的CD8+T细胞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7激动剂CL097刺激还可显著提升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和非杀伤功能,表现为直接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中靶细胞死亡比例的升高和干扰素-γ分泌的增加。结论TLR7激动剂可增强乳腺癌患者CD8+T细胞的功能。
- 秦双董良鹏白宾薛会朝
- 关键词:乳腺肿瘤TOLL样受体7CD8阳性T淋巴细胞抗肿瘤
- 单蓝染料法示踪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单独使用蓝染料法示踪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5-06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SLNB学习曲线时的60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沿蓝染淋巴管示踪找到蓝染淋巴结或蓝染淋巴管指向的第一个淋巴结的方法作为单蓝染料法。将术中γ探测仪检测超过淋巴结最高计数10%的淋巴结,加蓝染料法示踪淋巴结的方法作为蓝染料联合核素法。比较两种方法前哨淋巴结(SLN)的检出数目、成功率和假阴性率。结果单蓝染料法检出SLN 85枚(0~3枚,中位数2枚),蓝染料联合核素法为194枚(0~6枚,中位数4枚)。单蓝染料法成功率为96.7%、假阴性率为9.3%,蓝染料联合核素法成功率为98.3%、假阴性率为6.3%。检出1枚SLN时,单蓝染料法假阴性率为7.7%,蓝染料联合核素法假阴性率为0.0%。检出≥2枚SLN时,单蓝染料法假阴性率为11.1%,蓝染料联合核素法假阴性率为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严格的学习曲线,单蓝染料法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可行的。
- 白宾薛会朝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 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操作技巧与体会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操作技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符合条件的26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经乳晕入路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腔镜组),209例行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面部皮下气肿、声音嘶哑、窒息、Horner综合征、饮水呛咳、纵隔气肿、Trocar隧道感染及术区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8±29.12)min vs.(73.21±28.14)min];腔镜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20.71±14.32)ml vs.(33.28±12.1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饮水呛咳、皮下气肿、引流管口红肿、声音嘶哑、口周及手足麻木等)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切口美容效果评分腔镜组优于开放组。结论:注射适量空气减少烟雾产生,熟练的超声刀及分离钳配合操作是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成功的关键。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可作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优选方案。
- 薛会朝王雷程少华白宾董良鹏秦双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内窥镜检查开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