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运刚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清
  • 2篇预后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脑损伤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栓塞
  • 1篇血管内栓塞术
  • 1篇血管内治疗
  • 1篇血流
  • 1篇血清神经元
  • 1篇血清神经元特...
  • 1篇医院感染
  • 1篇预后预测
  • 1篇院内病死率
  • 1篇治疗重型颅脑...

机构

  • 8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8篇王运刚
  • 5篇程振国
  • 4篇刘猛
  • 3篇杜宝顺
  • 3篇高俊红
  • 2篇王进忠
  • 2篇张国栋
  • 1篇王阳
  • 1篇马欢
  • 1篇张哲莹
  • 1篇张洁
  • 1篇何锋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医学信息(中...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显微外科治疗
2010年
目的手术治疗Chiari's畸形并脊髓空洞是迄今惟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的外科手术方案,探讨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最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5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式与临床疗效。结果 85例患者感觉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其中76例症状改善明显,9例病情缓解。结论后颅窝减压、松解并还纳下疝的小脑扁桃体于减压扩大的后颅窝腔,恢复小脑扁桃体正常的解剖位置,改善枕骨大孔区CSF循环通路并枕大池重建是治疗Chiari's畸形并脊髓空洞最佳的外科手术方式。
高俊红刘猛程振国王运刚
胶质母细胞瘤预后预测lncRNA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2021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对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下载并提取lncRNA表达矩阵和临床资料,筛选差异表达lncRNA,采用单因素Cox、Lasso和多因素Cox回归筛选预后相关lncRNA,建立GBM患者预后相关的2种lncRNA风险评分模型进行比较,并对重要的lncRNA进行预后的验证。结果通过差异基因分析(logFC≥2或≤-2,P<0.01)得到1255个差异lncRNA。单因素Cox、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23个lncRNA,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到5个lncRNA。分别用23个和5个lncRNA建立风险评测模型,2种模型3 a生存率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5和0.890,5 a生存率AUC分别为0.961和0.849。对5种lncRNA预后进行验证,AC066612.2和胶质母细胞瘤预后相关性最强。结论2种风险预测模型均可有效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可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杜宝顺王运刚尚飞张哲莹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长链非编码RNA
基于MIMIC-Ⅳ数据库对外周血NLR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院内病死率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院内病死率评估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TBI患者病死率的临床因素。方法从MIMIC-Ⅳ(2.0)数据库中提取2008—2009年间首次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1602例TBI患者数据,收集并分析院内存活组(1425例)和院内病死组(17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TB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通过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外周血NLR的预测效能并与患者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病死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占比高;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合并症的占比高;平均动脉压较低,而心率则较高(均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病死组患者外周血NLR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小板计数降低、阴离子间隙升高、尿素氮水平升高、血钠和血钾水平均升高、凝血功能相关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上升、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均P<0.05)。与院内存活组相比,院内病死组患者的SOFA评分较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12分者占比高(均P<0.05)。另外,院内病死组较院内存活组患者抗生素使用者占比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心率、外周血NLR、血钠、血钾、PT、SOFA评分及GCS评分均为患者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院内外周血NLR、SOFA评分的AUC值分别为0.78、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外周血NLR预测TBI患者院内病死率的截断值为12.14。结论外周血NLR与SOFA评分效能相似,可用于评估TB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外周血NLR结合其他临床因素可更全面地评估TB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
张国栋韩冠哲何锋李远超路贵王运刚李树利郭锋杰程振国
关键词:中性白细胞病死率
改良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近期效果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研究
2025年
目的分析改良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SBI)的近期效果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1-01—2024-06收治的96例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48例。传统组实施传统DC,改良组实施改良DC。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手术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双侧颈内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患者术后1周时的NIHSS评分及NSE和PI、Vm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改良组的改善效果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DC治疗SBI患者,在改善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DC。
王运刚杜宝顺王理想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改良去骨瓣减压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物理诱导治疗脑损伤
程振国刘猛张洁杜宝顺王阳王运刚马欢高俊红王进忠
近年来,颅脑外伤已成为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原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中国颅脑外伤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增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中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口,其中重型颅脑损伤(...
关键词:
关键词:脑损伤骨髓干细胞移植
88例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分析与研究
2011年
目的:对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原因等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2月来我院治疗神经外科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600例患者中共有8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其概率达14.7%,并且在这些患者中,以下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居多,分别为30.7%和26.1%。结论:神经外科的感染的患者比重很大,需要对医院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减少患者的感染几率,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更是重中之重。
王运刚刘猛
关键词:神经外科医院感染
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水平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44例老年脑出血患者,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定量评估患者脑出血的严重程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结果1 w及6个月存活患者入院时血清IL-33水平显著低于死亡患者,且发病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入院时IL-33水平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01)。入院血清IL-33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和CT测量的血肿体积呈显著负相关(P<0.001)。在校正了患者年龄、性别、入院NIHSS评分及血肿体积后,入院时血清IL-33仍与患者1 w死亡率(OR=1.98,95%CI 1.11~3.02,P=0.012)、6个月死亡率(OR=2.23,95%CI 1.33~3.76,P=0.004)及6个月预后不良(OR=2.01,95%CI 1.03~3.18,P=0.008)相关。血清IL-33可鉴别患者血肿是否增大、是否发生早期功能恶化、是否1 w内死亡、是否6个月死亡及6个月时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结论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3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检测血清IL-33有助于评估患者6个月的功能预后。
王运刚程振国张国栋
关键词:脑出血白细胞介素-33
个性化血管内治疗椎动脉瘤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63例椎动脉瘤的个性化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000—2011年共收治63例患者(均已经DSA证实,共65个椎动脉瘤)为分析对象,其中41例伴瘤颈和载瘤血管闭塞的椎动脉瘤患者置入弹簧圈;12例未破裂的椎动脉瘤患者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全的动脉瘤患者置入支架和弹簧圈;10例未破裂的VA-PICA动脉瘤患者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全破裂的VA-PICA动脉瘤患者,单独行支架置入。运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分。结果 63例中5例(7.9%)患者在30d的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化,且导致其中3例患者死亡;57例(90.5%)患者,实现独立活动(mRS 0~2级);63例患者中44例(69.8%)进行血管造影随访,其中39例(88.6%)可确诊完全或基本完全的血栓形成,3例患者观察到病灶轻微减小,2例(4.5%)患者存在显著的残留病灶。结论椎动脉动脉瘤病人的个性化血管内治疗长期效果良好。
高俊红刘猛程振国王进忠王运刚
关键词:椎动脉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