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瑞

作品数:44 被引量:146H指数:6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成形术
  • 8篇疗效
  • 8篇颈椎
  • 7篇椎体
  • 5篇韧带
  • 5篇手术
  • 5篇椎体成形
  • 5篇椎体成形术
  • 5篇脊髓
  • 4篇信号
  • 4篇腰椎
  • 4篇韧带骨化
  • 4篇通路
  • 4篇轴性症状
  • 4篇椎管
  • 4篇椎管成形
  • 4篇椎管成形术
  • 4篇纵韧带
  • 4篇疗效分析

机构

  • 43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人民医...

作者

  • 43篇王瑞
  • 25篇胡成栋
  • 20篇李东风
  • 18篇王飞
  • 17篇霍喜卫
  • 13篇陈永学
  • 9篇侯俊德
  • 9篇周玉军
  • 8篇陈怀志
  • 8篇张恩录
  • 7篇刘法敬
  • 5篇李彦飞
  • 4篇魏红芳
  • 4篇高爱芹
  • 4篇李海涛
  • 3篇迟晓慧
  • 3篇卫晓娜
  • 3篇刘亚男
  • 3篇王志刚
  • 3篇王新波

传媒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药师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蒜素对丙泊酚麻醉所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丙泊酚麻醉所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0只20月龄老年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吡拉西坦组(500 mg/kg)和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100 mg/kg腹腔注射丙泊酚麻醉,造模后各组分别连续1次/d腹腔注射给药7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苏木精-尹红(HE)、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行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性损伤和神经元凋亡检查;生化分析法检测海马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吡拉西坦组和大蒜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明显好转,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凋亡指数(AI)显著降低(P<0.05或P<0.01),SOD、CAT活性显著升高且MDA、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1);Nrf2、HO-1表达显著上调且NF-κB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吡拉西坦组比较,大蒜素高剂量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AI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且MDA、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Nrf2、HO-1表达显著上调且NF-κB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结论]大蒜素对丙泊酚麻醉所致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NF-κB蛋白表达进而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魏红芳王飞杨晓彬苑进革王瑞李斐陈永学
关键词:大蒜素丙泊酚海马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治疗短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治疗的短节段OPLL患者32例,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53-120(81.8±23.5)min,术中出血量为60-520(210.7±56.2)m L,术中6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经积极治疗后均愈合。随访时间16-42(25.6±4.2)个月,患者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从术前的(6.8±3.6)分提高至术后3个月的(13.1±5.6)分及末次随访时的(13.9±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为(70.6±17.0)%。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入内固定术是治疗短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有效术式,可从前方直接切除骨化物达到直接减压目的,但术中需注意硬膜粘连及脑脊液漏的发生。
霍喜卫胡成栋陈怀志周玉军李东风王瑞王飞
关键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疗效并发症
羟考酮对直肠癌根治术术中麻醉患者CD4^+、CD8^+细胞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直肠癌根治术术中麻醉患者CD4^+、CD8^+细胞及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羟考酮麻醉诱导。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麻醉前(T0)、拔管时(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术后72 h(T4)测定两组CD4^+、CD8^+、CD4^+/CD8^+的变化与NK细胞活性,并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时间点的CD4^+,T2、T3、T4时间点的CD8^+以及T3、T4时间点的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T2、T3、T4时间点的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路感染、肠梗阻、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热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采用羟考酮麻醉诱导,能减轻免疫抑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晓微侯俊德王志刚赵璐王瑞陈娟刘新燕陈永学
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羟考酮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
开放性减压内固定联合微波高温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开放性减压椎体成形联合微波高温疗法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29例行开放性椎管减压内固定联合病椎微波高温疗法椎体成形术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其中24例患者获得>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内固定位置及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疼痛缓解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2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情况。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8例,D级7例,E级4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手术中出现骨水泥椎旁渗漏,但均无不适症状。随访过程中肿瘤无复发,椎体无骨折塌陷,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和移位。结论开放性椎管减压内固定联合病椎微波高温疗法椎体成形术可迅速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在有效维持脊柱序列的同时可充分解除脊髓压迫,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术式。
李东风王瑞霍喜卫胡成栋任绍海郭志远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椎体成形术微波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棘突及颈后韧带复合体的意义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成形术中保留棘突及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临床意义及手术疗效。方法将89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组(A组)47例和保留韧带复合体单开门组(B组)42例,比较2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曲度指数和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的变化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情况。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截面积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且B组的颈椎曲度指数和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可以有效促进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术中保留棘突及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可更好的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的萎缩,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李东风刘法敬胡成栋霍喜卫王瑞李彦飞
关键词:椎管狭窄椎管成形术
瑞芬太尼调节SIRT1/HMGB1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体外正常培养的小胶质细胞BV2记为Control组,LP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分为Model组、L-Rem组(0.5μmol/L Rem)、H-Rem组(2μmol/L Rem)、EX527组(100 nmol/L SIRT1/HMGB1信号通路抑制剂EX527)、H-Rem+EX527组(2μmol/L Rem+100 nmol/L EX527);细胞计数(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SIRT1、HMGB1、磷酸化核因子κB(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kappa-B,p-NF-κB)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细胞的存活率、克隆数、Bcl-2,SIRT1表达水平降低,而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Bax,HMGB1,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EX527组细胞的存活率、克隆数、Bcl-2、SIRT1表达水平降低,而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Bax,HMGB1,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Model组比较,L-Rem组、H-Rem组细胞的存活率、克隆数、Bcl-2、SIRT1表达水平升高,而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Bax,HMGB1,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H-Rem组比较,H-Rem+EX527组细胞的存活率、克隆数、Bcl-2,SIRT1表达水平降低,而细胞凋亡率、IL-1β,IL-6,TNF-α,Bax,HMGB1,p-NF-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EX527组比较,H-Rem+EX527组细胞的存活率、克隆数、Bcl-2,SIRT1表达水平升高,而细胞凋亡率、IL-1
王向辉陈永学王新波卫晓娜马漫漫孙颜任丹琪刘亚男郭亚宁王瑞
关键词:瑞芬太尼小胶质细胞
抗衰老酶1-p53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保护作用中的机制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抗衰老酶1(SIRT1)-p53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保护作用中的机制。方法选取10只出生24 h内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取原代海马神经元。(1)分别使用1μmol/L(A组)、5μmol/L(B组)、50μmol/L(C组)的右美托咪定对原代海马神经元进行2 h处理,并设置对照组1给予2 h的50%氧气处理。对A组、B组、C组及对照组1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内Bax、剪切型半胱氨酸蛋白酶(c-caspase-3)及剪切型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c-PARP)、磷酸化组蛋白H2A家族成员X(γ-H2AX)、SIRT1及p53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2)右美托咪定麻醉前24 h分别给予50μmol/L的sirtinol(a组)、50μmol/L的salermide(b组)、100μmol/L的resveratrol(c组)处理原代海马神经元,然后使用5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进行2 h处理,并设置对照组2给予24 h的0.9%氯化钠溶液处理。观察并比较激活或抑制SIRT1通路对麻醉引起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Bax、c-caspase-3、c-PARP、γ-H2AX、SIRT1、p5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A组、B组、C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的A值和细胞存活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C组最低,A组、B组、C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1,C组最高,与右美托咪定的浓度呈现剂量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中Bax、c-caspase-3及c-PARP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C组最高,与右美托咪定的浓度呈现剂量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中γ-H2AX、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C组最高;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C组最低,与右美托咪定的浓度呈现剂量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拮抗剂预处理可下调SIRT1蛋白表达,上调p53乙酰化,增加Bax、c-caspase-3、c-PARP及γ-H2AX的表达;SIRT1激动剂预处理可上调SIRT1蛋白表达,抑制p53的�
王瑞李斐段静辉吕航宇侯俊德陈永学
关键词:麻醉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
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单开门钛板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单开门钛板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在神经功能、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神经麻痹上的差异。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的92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资料符合标准的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术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17分法)评估手术前后神经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脊髓漂移距离、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1,t=7.461;P<0.05);观察组患者椎板切除宽度和脊髓漂移距离分别为(17.2±2.8)mm和(2.4±0.6)mm,对照组分别为(22.5±3.2)mm和(2.6±0.7)mm,两组椎板切除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9,P<0.05),脊髓漂移距离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734,F=52.63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CCI有显著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60,P<0.05);对照组CCI则出现显著丢失(F=12.962,P<0.05)。观察组患者ROM丢失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49,P<0.05)。观察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为8.9%,对照组发生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侧块螺钉在恢复颈椎曲度与微型钛板相比具有优势,但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较多,故适当缩小椎板切除宽度与单开门均可限制脊髓向后漂移,可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的发生。
李敏吴椰明王瑞田金辉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全椎板减压轴性症状
模块化减压法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模块化减压法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根据所采取的减压方式分为模块化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模块化减压法组)36例和常规蚕食法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常规减压法组)39例。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损害评分评估治疗效果,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顺利接受手术,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模块化减压法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常规减压法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JOA评分均呈逐渐升高趋势,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模块化减压法组术后下腰痛VAS评分低于常规减压法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减压法相比,模块化减压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下腰痛的程度,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减压方法。
王瑞霍喜卫胡成栋李东风刘法敬王飞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
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血清炎性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镇痛管理)和观察组(多模式镇痛管理),各80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6 h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2 h和术后24 h(P<0.05),且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156,4.390,8.61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χ^(2)=4.440,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IGF-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t=26.819,20.301,P<0.005),且观察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707,P<0.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可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炎性反应,提高术后功能康复效果。
迟晓慧侯俊德王瑞陈永学程晶晶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全髋关节置换术高龄炎性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