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华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地质
  • 2篇沉积环境
  • 2篇沉积物
  • 1篇地质工作
  • 1篇地质学
  • 1篇地质学家
  • 1篇端元
  • 1篇深切
  • 1篇深切怀念
  • 1篇碎屑
  • 1篇晚更新世
  • 1篇晚更新世以来
  • 1篇现代黄河三角...
  • 1篇陆源碎屑
  • 1篇怀念
  • 1篇环境演化
  • 1篇黄河三角洲
  • 1篇更新世
  • 1篇古三角洲
  • 1篇海陆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5篇王爱华
  • 1篇叶思源
  • 1篇龚建师
  • 1篇王张华
  • 1篇王敬东
  • 1篇冯小铭
  • 1篇丁喜桂
  • 1篇许乃岑
  • 1篇刘红樱
  • 1篇殷勇
  • 1篇郭坤一
  • 1篇刘建坤
  • 1篇黄晶
  • 1篇李华玲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华东地质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江口外扬子浅滩YZ05孔沉积序列及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被引量:2
2020年
2014年在东海陆架扬子浅滩水深41.5 m处钻获进尺80 m的YZ05孔,该孔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已经发表过,但略显简单,结合新获得的有孔虫鉴定结果和指示海陆环境变化的Sr/Ba比值,仍有必要对沉积相进行更为精细的研究。根据沉积物颜色、粒度、沉积结构和构造、接触关系和所含化石,共识别出河道-边滩相(F1)、河漫滩相(F2)、泥质潮滩相(F3)、河口湾前缘相(F4)、潮流沙脊相(F5)、脊间潮道相(F6)、分流河道沙坝相(F7)、分流河道相(F8)、远端三角洲前缘相(F9)以及前三角洲相(F10)十种类型。通过相组合与相序列分析,并辅以选择性提取方法获得的可交换态Sr/Ba比值,识别出退积型的河口湾序列和进积型的三角洲序列,它们与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具有相似的沉积层序。AMS14C测年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指示YZ05孔属于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扬子浅滩的物质基础是晚更新世的三角洲堆积体,在全新世早期海面快速上升背景下,堆积成潮流沙脊,改造后形成潮流沙席。
徐岱璐殷勇时连强林文荣王爱华郑禹君
关键词:沉积相古三角洲
选择性提取碱土金属元素的方法对比及意义——以宁波平原表层沉积物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在古环境研究中,Sr、Ba、Ca等碱土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及比值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识别海陆相环境的指标.但元素多赋存于矿物晶格中,而这些矿物基本上存在于酸提取后的残渣态中,与沉积物沉积时的物理-生物-化学环境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选择性提取沉积物中与沉积环境相关的碱土金属元素,才能将该方法更好地应用于解释沉积环境.本研究采集了宁波平原盐沼潮滩、河漫滩、感潮河道3种环境的表层沉积物,采用等离子光谱仪测试了稀醋酸和稀盐酸提取液、酸提取后剩余残渣以及全量的Sr、Ba、Ca含量.结果表明:醋酸提取态对沉积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盐酸提取态次之,全量Sr/Ba(摩尔比)无法区分3类表层沉积物的沉积环境;用不同的样品量和仪器测量验证醋酸提取态的效果,显示结果稳定.此外,宁波平原及邻近岛屿盐沼潮滩表层沉积物醋酸法提取的Ca和Sr浓度远高于河漫滩沉积物和山麓黄土,感潮河道则介于两者之间,Ba的分布与Ca、Sr相反.因此,通过醋酸态碱土金属元素的端元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海岸带地层的海陆沉积环境演变.
黄晶郑童童王爱华王爱华王张华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以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10
2020年
锶钡比是常用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手段之一,黄河三角洲钻孔沉积物的传统全量锶钡比介于0.45±0.5之间,无法判别其海陆相沉积环境。黄河三角洲钻孔样品的选择性提取结果表明,全样的总量钡和锶中的75%以上的钡和50%以上的锶赋存于与沉积时的海陆相地球化学环境无关的陆源碎屑矿物中,在判别海陆相沉积环境时是应该剔除的。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的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中的锶除碎屑硅酸盐矿物态外,主要呈现可交换态和碳酸态,赋存形态比较单一;而钡除了碎屑硅酸盐矿物态外其赋存形态复杂。以提取可交换态为主的醋酸钠法和醋酸铵法、以提取可交换态和碳酸盐态为主的柠檬酸法和稀盐酸法及络合剂+稀盐酸法所提取的锶钡比,均能较好地区分黄河三角洲的海陆相沉积环境。来自黄土的黄河三角洲物源的高碳酸钙和醋酸不能提取重晶石中钡的双重特殊性,导致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稀醋酸法提取的结果具有高锶低钡的特征并造成锶钡比偏高,尽管其锶钡比都大于1.0,但其对沉积时盐度环境的响应灵敏度大于其他选择性提取方法。选择性提取方法是解决目前传统的全样总量锶钡比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效果不佳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
王爱华叶思源刘建坤丁喜桂李华玲许乃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城市地质工作的初步探讨被引量:40
2003年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经济区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内容。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有所差异。城市地质工作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地域的独特性、工作的持久性、方法的多样性等一系列特点。城市地质工作拟在基础地质调查、主题填图、综合评价研究3个层面上展开。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涵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灾害评估和信息集成四大主题。
冯小铭郭坤一王爱华刘红樱王敬东龚建师
厚德怀仁育忠诚,碧海丹心谱华章——深切怀念恩师业治铮院士
2022年
业治铮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沉积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长期从事沉积地质学与海洋地质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建国初期即中断留学急切回国投身新中国地质事业,早期主要专注于国家大规模建设紧缺的铝土矿、磷矿、煤矿、砂金矿等沉积矿产的寻找与研究工作,他提出的“石炭纪海侵古陆边缘皆有铝土矿”理论为我国铝土矿的勘探指明了方向。不久,他又奉命北上参与长春地质学院的建校与教学工作,先后任教务长兼任物探系主任、海洋地质系主任,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不惑之年后业先生主要投身于我国海洋地质事业,1960年于长春地质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质系并兼任系主任,1963年又在南京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地质研究所并主持科研工作。晚年,业先生仍心系我国海洋地质事业,主持国家基金委《南海的古海洋学研究》重点项目,并为我国海洋地质事业的宏观规划献言献策,领导编写了《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长江三角洲沉积地质学》、《珠江三角洲沉积地质学》、《黄河三角洲沉积地质学》等著作,将毕生献给了我国的海洋地质事业。
王爱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