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君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回盲部溃疡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患者男,26岁,2014年8月2日出现中上腹隐痛,进食后加重,无反酸、恶心、呕吐,后出现排便次数增多,2~4次/d,为褐色不成形糊状便,无发热、里急后重等,外院胃镜示“糜烂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予奥美拉唑腹痛无好转。8月6日起发热,体温波动于39.0~40.2℃,伴畏寒、寒战,腹泻后中下腹痛,辗转于多家医院,予头孢菌素类、替硝唑、阿奇霉素多种抗生素症状无好转。
- 王淑君姚方孙璐柏小寅阮戈冲程捷瑶杨红
- 关键词:首发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回盲部溃疡糜烂性胃炎上腹隐痛排便次数
- 药源性胰腺炎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药源性胰腺炎(DIP)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不一。DIP 如不能确诊,将导致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增加患者痛苦及医药费用。目前引起 DIP 的药物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常用的有根据 DIP 患者例数及激发试验制定的三分类法和依据患者例数、激发试验、潜伏期以及能否排除其他原因制定的四分类法。DIP 发生机制包括药物直接毒性和特异质反应。因不具有特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志物,DIP 的诊断较困难,排除常见病因考虑为特发性胰腺炎的患者,需详细询问用药史。DIP 的处理与一般急性胰腺炎类似,停用可疑药物是关键。
- 王淑君钱家鸣
- 关键词:胰腺炎药源性疾病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UC患者激素抵抗机制初探
- 王淑君杨红钱家鸣
- 药物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7
- 2014年
- 药物性胰腺炎(DIP)是药源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可引起DIP的药物逐年增加。DIP缺乏特异的临床检测指标及诊治流程,易漏诊。阐述DI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引起DIP的药物及分类,强调在诊断过程中收集患者用药史,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诊治的关键,并告知患者引起DIP的相应药物,预防DIP再发。
- 钱家鸣王淑君
- 关键词:胰腺炎药物毒性
- 以急性胰腺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胰腺癌1例被引量:4
- 2015年
- 以急性胰腺炎为临床表现的胰腺癌较少见。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反复发生胰腺炎的老年患者要仔细寻找潜在病因,尤其要注意与胰腺癌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胰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最终经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
- 王淑君阮戈冲柏小寅程捷瑶杨红
-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癌
- 关注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治疗的不良反应被引量:12
- 2015年
-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是一类弱碱性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通过降低胃黏膜壁细胞中质子泵活性抑制胃酸分泌,可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胃泌素瘤等相关疾病.短期服用不良反应轻微,停药后可消失,已成为临床最常使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关于长期服用PPI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常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1].有学者报道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同时服用氯吡格雷和PPI,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降低[2].这些发现引起了广大医生尤其是消化科医生对是否要合并应用PPI以及PPI长期应用不良反应的关注.
- 王淑君钱家鸣
- 关键词:质子泵抑制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胃食管反流病
- 药物性胰腺炎诊治与防范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处方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药物性胰腺炎(DIP)是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尚未引起我国临床医师的普遍关注。本文重点讲述DIP的诊治及预防,以期提高医师对DIP的警惕。
- 王淑君钱家鸣
- 关键词:药物性胰腺炎不良反应发生率DIP处方药物
- 以肠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白血病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以肠道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8例以腹部症状就诊的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肠道为主要首发临床表现的症状以腹痛(88.9%)、发热(72.2%)和消化道出血(72.2%)多见,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血常规异常、血沉和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80%),约1/2患者(44.4%)出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33.3%患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异常升高。病变部位以结肠病变最常见(33.3%),其次是回肠(11.1%),多表现为肠壁增厚。内镜下可见溃疡性病变、溃疡浸润性肿块。结论以消化系统症状就诊的患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LDH异常升高,及早做骨髓穿刺活检是诊断关键。
- 王淑君钱家鸣杨红
- 关键词:白血病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