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莉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景观
  • 5篇感知
  • 4篇文学
  • 4篇环境感知
  • 3篇唐代
  • 3篇文化
  • 3篇边塞
  • 3篇边塞诗
  • 2篇地理
  • 2篇意象
  • 2篇文化表达
  • 2篇文学书
  • 2篇文学书写
  • 2篇历史景观
  • 1篇地理观
  • 1篇地理观念
  • 1篇地理环境
  • 1篇研究力作
  • 1篇炎黄
  • 1篇炎黄文化

机构

  • 9篇陕西省社会科...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共陕西省委...

作者

  • 14篇王永莉
  • 2篇何炳武
  • 1篇刘立荣

传媒

  • 2篇新西部
  • 2篇中国医学伦理...
  • 2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华夏文化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西北美术(西...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边塞诗的唐人边塞感知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唐代边塞诗为主要资料来源,佐以其他文献史料,探索唐代中原人士对"塞"的空间感受与理解,即边塞地理观念。唐人心目中的"塞",实际上是一条东西绵长、南北界线相对模糊的过渡地带,它东起辽水,西至玉门关、阳关,其间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交错杂居,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交汇区。通过对唐代中原人士边塞感观印象的概括与分析,认为其边塞感知的产生其实是对中原的归属感与对边塞景观的恐惧感的必然结果。
王永莉
关键词:边塞诗地理观念恐惧感
唐宋诗歌“岭南”文学书写及其嬗变
2021年
唐诗中的岭南以恶劣荒远与异域风情著称,宋代岭南诗的主体基调与唐代并无本质区别,但环境恶劣程度明显降低。宋代诗人的岭南文学书写呈现好转趋势,其岭南文化感知也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倾向,这是岭南与江南气候差距逐渐缩小、岭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直接体认者增加、共同体内部成员增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王永莉刘立荣
关键词:环境感知文学书写文化认同
从《四部医典》看汉、藏医德学之渊源被引量:5
2009年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辩证地吸收了汉、藏医学著作的精华,总结了藏医药的临床经验,与中医学有着密切的源流关系。其对医德学的论述与中医医德学思想之间也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唐蕃和亲及文化交流和吐蕃统治者对医学发展的重视是二者渊源关系存在的主导性因素。
王永莉
关键词:《四部医典》医德学渊源中医学藏医学
陇山地区早期地理环境的复原研究
2011年
目的复原陇山地区早期的地理环境。方法在野外考察及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方法和现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结果早期中原人士对陇山地区的环境感知与文化重构深受区域地理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情绪、社会背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结论唐代陇山及其以西地区的气候、地貌基本呈现为自东向西逐渐恶化的缓慢态势,陇山的地理分界功能并不像唐代中原文人所描述的那样强烈。
王永莉
关键词:环境感知
试论“中间景观”理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意义
2019年
"中间景观"是近代地理学用以解释人地关系的理论模式,它介于人造大都市与大自然之间,使人们不必进行远距离的迁徙就可以逃避自然界的原始与蛮荒,远离大都市的喧嚣与纷扰。"中间景观"与特色小镇在实践中存在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产业定位、文化底蕴等的高度耦合,决定了它对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借鉴意义: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样本,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地方城镇建设去功利化提供现实借鉴。
王永莉
关键词:小镇建设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精神文明建设人地关系
苏轼关中景观文学书写的当代价值
2024年
苏轼任职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期间,足迹遍及凤翔府及其周边地区,他笔下的关中文学景观为透视北宋中后期的关中文化格局与社会风貌提供了另类视角,以苏轼关中文学景观为切入点,以同期史籍文献为依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复原关中西部地区文化格局与社会风貌,在此基础上建设关中苏轼文化园、设计秦岭苏轼行迹旅游线路,对当代关中西部文旅融合、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具有明显的时代价值。
王永莉
关键词:文学书写社会风貌旅游线路文化园
意象、景观与环境感知 ——唐边塞诗地理意义考察
唐代边塞诗是唐代诗人对边塞地理环境的主观感知与文化表达的必然产物,其以地方意象与客观历史景观为切入点,既反映了诗人眼中的边塞地理环境,也折射了诗人面对边塞地理环境时的心理情绪,是探索边塞诗地理意义的有效载体。唐代边塞诗地...
王永莉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历史景观环境感知文化表达
意象、景观与环境感知
唐代边塞诗是唐代诗人对边塞地理环境的主观感知与文化表达的必然产物,其以地方意象与客观历史景观为切入点,既反映了诗人眼中的边塞地理环境,也折射了诗人面对边塞地理环境时的心理情绪,是探索边塞诗地理意义的有效载体。 唐代边塞诗...
王永莉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历史景观环境感知文化表达
文献传递
米芾崇晋卑唐思想述评
2025年
米芾书法早年学习罗让、周越、苏舜钦、颜真卿等,元丰年间弃唐入晋,追摹二王,其书法创作、思想观念经历了从师法唐宋到崇晋卑唐的审美转变。其崇晋卑唐的书法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他对唐代诸家及其书作的评价。他对唐代诸家的书法品评,往往苛责多于赞许,前后多有抵牾龃龉之处,这与其以气韵、笔力、天然为核心的书法品评标准、针对个体碑帖以偏概全的品评视野与狂狷偏激的个人性格等因素密切相关。
王永莉何炳武
关键词:米芾
文学视域下的清末民国西安教育格局变迁与近代化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资产阶级思想的飞速传播,僻居西北一隅的西安也在民主革命 的浪潮裹挟之下,被动地开启了近代化历程。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分析再现当时西安城文教格局的变迁与近代化历程。
王永莉
关键词:教育文化近代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