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毒蛾
  • 4篇舞毒蛾
  • 4篇抗性
  • 3篇诱导抗性
  • 3篇幼虫
  • 3篇桃蚜
  • 3篇青杨
  • 3篇舞毒蛾幼虫
  • 2篇油菜
  • 2篇油菜素内酯
  • 2篇食物利用
  • 2篇繁殖
  • 2篇24-表油菜...
  • 2篇表油菜素内酯
  • 1篇多角体
  • 1篇多角体病毒
  • 1篇幸存
  • 1篇幸存者
  • 1篇蚜小蜂
  • 1篇盐胁迫

机构

  • 11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包头轻工职业...
  • 1篇包头职业技术...
  • 1篇呼和浩特市林...

作者

  • 11篇王晓丽
  • 8篇段立清
  • 4篇李海平
  • 3篇姜海燕
  • 2篇张燕如
  • 2篇越慧芳
  • 2篇王淑娟
  • 2篇王予彤
  • 1篇冯淑军
  • 1篇郭俊刚
  • 1篇张丽娜
  • 1篇刘丽梅

传媒

  • 4篇昆虫学报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茉莉酸诱导的青杨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变化及其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对青杨Populus cathayana的诱导抗性及其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影响,室内对青杨扦插苗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对照为0.17%丙酮),分别在喷施后1,5和10d采集叶片分析其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并接舞毒蛾幼虫于青杨苗木上观测其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0.1和0.001mmol/L两种浓度的茉莉酸(JA)处理均使青杨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I)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较对照增加(P<0.05)。取食茉莉酸诱导的青杨苗木后,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体重降低。0.1mmol/L茉莉酸诱导的青杨苗木5d后接虫,使舞毒蛾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较对照长8d;接虫21d后称重时,取食茉莉酸诱导的青杨叶片的幼虫体重较对照组降低了50%~100%,该结果说明外源茉莉酸诱导青杨产生了对舞毒蛾明显的抗虫性。
越慧芳段立清李海平张丽娜王晓丽张志林
关键词:青杨舞毒蛾诱导抗性保护性酶
油菜素内酯诱导黑果枸杞对桃蚜的抗性
2024年
[目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是一种多羟基植物甾醇类物质,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还可以提高植物抵御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究外源EBR诱导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抗虫性,为利用植物自身抗性进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BR喷施黑果枸杞幼苗,以喷施蒸馏水作为对照,喷施1 d后接入桃蚜1龄若虫,分别在接虫后6、12及18 d观察记录桃蚜蜕皮次数、各龄若虫数量和繁殖情况,并采集黑果枸杞叶片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单宁、总酚以及黄酮含量的变化。[结果](1)0.5和1.0 mg·L^(-1)的EBR诱导黑果枸杞苗木18 d后,使桃蚜M.persicae脱皮次数显著减少,分别为对照的45.5%和56.9%,高龄若虫数量减少,低龄若虫数量增加,日均增长率分别较对照降低51.8%和49.7%,表明喷施EBR后桃蚜若虫发育速度变慢。(2)3个浓度EBR诱导18 d后均使黑果枸杞叶片单宁、总酚以及黄酮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3)枸杞桃蚜的产仔量和脱皮次数与EBR诱导后黑果枸杞叶片总酚和单宁含量的增加呈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外源EBR诱导可以改变黑果枸杞自身代谢物质含量,影响桃蚜的生长发育,降低其繁殖力。
李琳娜赵婷王淑娟王淑娟王晓丽
关键词:24-表油菜素内酯桃蚜生化反应黑果枸杞诱导抗性
四种植物酚类物质对舞毒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为明确植物酚类次生物质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的影响,并为应用其防治害虫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用4种酚酸(水杨酸、丁香酸、绿原酸和水解单宁酸)分别加入人工饲料中饲养舞毒蛾2龄幼虫,调查其对幼虫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不同酚酸对舞毒蛾的影响差异显著。单宁酸处理第12天时幼虫死亡率达到22.2%,显著高于对照(取食不添加任何酚酸的人工饲料)死亡率(3.3%)(P<0.01)及其他酚酸处理时的死亡率。到第22天单宁酸及绿原酸使幼虫死亡率迅速上升,至第34天时死亡率达到100%;二者处理的幼虫虫体瘦小,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不能正常蜕皮,到4龄期时全部死亡。取食含丁香酸或水杨酸饲料的幼虫可幸存至蛹和成虫,雌性蛹重较对照显著增加,但产卵量和卵受精率均显著降低。其中,取食含丁香酸饲料的成虫产卵量和卵受精率分别比对照减少近90粒和降低约35%,雌性成虫比例下降。【结论】结果说明不同酚酸在害虫体内的积累会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王晓丽王予彤段立清李海平冯淑军
关键词:舞毒蛾植物次生物质酚类酚酸生长发育繁殖
茉莉酸诱导青杨抗性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幼虫食物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在室内研究茉莉酸(JA)诱导青杨抗性对感染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食物利用的影响,揭示舞毒蛾种群动态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及寄主植物诱导抗性的关系。【方法】人工食料饲养到2龄的舞毒蛾幼虫,采用食料给毒法每头接LdNPV 92 OBs·μL^(-1),然后分别接到茉莉酸诱导1,5,10天后的青杨苗木及未诱导过的青杨苗木上继续饲养,以不接病毒及未诱导的青杨苗木为对照组,待幼虫脱皮到3龄时称体质量、测量食叶量、排粪量,计算食物利用率等指标,记录发育历期。【结果】感染LdNPV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食物利用受到其取食寄主植物诱导抗性的影响,幼虫感染LdNPV并取食JA诱导的青杨叶片(即JA+V组),其发育历期、体质量、相对生长率及食物利用指标均比单独病毒感染的(即V组)及对照CK组显著降低,幼虫感染病毒并取食诱导1,5,10天青杨叶片的发育历期分别比CK组的延长1.0,1.2,1.7天;体质量分别比CK组降低27.8%,37.9%,34.3%,比V组降低11.8%,18.2%和14.4%;相对生长率比CK组分别降低46.3%,58.1%和58.8%,比V组分别降低20.7%,28.5%,26.6%;消化率、利用率、转化率均降低,3种处理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K组>V组>JA+V组;病毒感染的舞毒蛾幼虫取食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病毒感染且取食JA诱导5天青杨组的幼虫取食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可能与诱导5天青杨组叶片酚类等次生物质含量较高有关。【结论】JA诱导青杨抗性增强了LdNPV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和食物利用的抑制作用。
王晓丽李海平贾程宇段立清
关键词:诱导抗性青杨舞毒蛾食物利用
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对寄主桃蚜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是桃蚜Myzus persicae的重要寄生蜂之一。为科学评估褐带蚜小蜂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了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对寄主桃蚜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方法】培养皿中用油菜叶单头饲养、每天记录被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1次的桃蚜存活数、被寄生数、死亡数、幸存者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桃蚜1次后会导致其死亡、幸存及被寄生。被刺桃蚜的死亡率与其日龄和被刺时间有关,1日龄若蚜被刺后死亡率最高,为45%;被刺时间越长,死亡率越高。桃蚜存活率、褐带蚜小蜂寄生率随桃蚜日龄的增加而增加。被刺幸存者的若虫存活期、产仔前期较未被刺对照延长,产仔期及产仔后期较对照显著缩短,其中被刺3日龄若蚜的产仔期最短,较未被刺对照缩短13.7±1.7 d。被刺幸存者成虫寿命显著缩短,并与被刺桃蚜日龄有关,2日龄和3日龄若蚜被刺后成虫寿命缩短最明显,分别较对照缩短了12.5 d和11.2 d。被刺幸存者繁殖力(平均每头蚜虫的产仔量)显著降低,被刺日龄越小,产仔量减少越明显,1日龄若蚜被刺幸存者产仔量较未被刺对照减少39.1±4.9头,成蚜被刺幸存者产仔量减少25.2±2.7头。【结论】褐带蚜小蜂除了寄生和取食桃蚜外,产卵器刺入蚜体后的不成功寄生可延长幸存桃蚜的生长发育期,或幸存者的寿命缩短、繁殖力下降,这些影响对评价褐带蚜小蜂控蚜能力非常重要。
刘青娴王晓丽李可琢张国亮段立清
关键词:桃蚜幸存者繁殖力
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SDYS180活性成分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2025年
为深入探究内生真菌聚多曲霉菌(Aspergillus sydowii)SDYS180的活性成分,揭示其生物活性物质的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LC-MS、GC-MS和HPLC等分析技术,对SDYS180菌丝体和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SDYS180菌丝体和发酵液中共鉴定出37种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酚酸类、多酚类、芳香酸类、萜类等。SDYS180挥发性代谢产物包括水、草酸、2,3-丁二醇、5-羟甲基-2-呋喃甲酸等物质。SDYS180发酵液含玉米素48.709μg/mL,菌丝体含有脱落酸4.832μg/mL和玉米素8.953μg/mL。SDYS180具有溶磷和固氮作用,能产生铁载体,对植物生长调节具有重要作用。SDYS180是一株富含多种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王晓丽白娜娜姜海燕张建华王志平党海龙吴云菊
关键词:LC-MSGC-MSHPLC活性成分生物活性
5种萜类及增效组合对桃蚜生物活性及防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23年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寻找无公害防治果蔬桃蚜新路径,本文研究了5种萜类及增效组合对桃蚜的驱避、毒杀及防治效果。采用双向选择法测定驱避作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触杀活性,苗木喷雾测定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胡椒酚对桃蚜驱避率在3 h时达70.1%,芳樟醇、枯茗醛、左旋香芹酮的驱避率分别为62.9%、56.7%、49.6%,枯茗醇的驱避率为-6.2%。枯茗醛、左旋香芹酮、甲基胡椒酚、枯茗醇和芳樟醇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49 mL/L、0.56 mL/L、0.67 mL/L、0.87 mL/L和1.75 mL/L。枯茗醇与马来酸二乙酯、水杨酸乙酯组合增效,2种增效比分别为2.47和2.67,枯茗醇+水杨酸乙酯组合对桃蚜的防治效果较好,在油菜及枸杞上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1±5.7)%和(66.4±3.1)%,值得开发研究。
王晓丽万炜王淑娟段立清
关键词:萜类化合物桃蚜驱避触杀
数字化标本与虚拟仿真融合在森林保护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5年
为培养从事森林保护行业的高质量专业人才,本文探讨了数字化标本与虚拟仿真系统的建设现状,探索将二者有效融合并应用于森林保护专业的教学实践,分析其教学效果与反馈方法。建设现状方面,可将昆虫、植物病害实物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标本数据的在线发布和共享;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模拟真实操作环境,建立虚拟仿真系统。融合应用方面,将两项技术融合应用于案例驱动教学、项目式学习与实践、互动讨论3种教学模式,分别通过模拟松材线虫病的采样、检测和分析过程,设计虫害发生的监测与控制项目,并融入引导性问题或设计开放性问题,突显教学模式的多维度化和强互动性。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方面,基于两项技术的有效融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参与度、创新协作能力等,并得到教师、学生的良好反馈评价。本文为森林保护及类似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王晓丽乌达巴拉张燕如刘雪英张丽艳韩吐雅姜海燕
不同处理中间锦鸡儿引发柠条种子小蜂行为反应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是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本研究将明确柠条种子小蜂对3种不同处理(健康、机械损伤和受柠条种子小蜂危害)中间锦鸡儿(Caragana liouana)的行为反应,测定不同处理的植物挥发物组分,以及挥发物单体对柠条种子小蜂的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柠条种子小蜂成虫对3种不同处理的中间锦鸡儿的行为选择,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收集并分析健康、机械损伤和受柠条种子小蜂危害后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健康中间锦鸡儿对柠条种子小蜂成虫具有显著的诱引作用,受虫害的中间锦鸡儿对柠条种子小蜂成虫具有显著的趋避作用。不同处理的中间锦鸡儿挥发物中共含有35种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另外还有少量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烷烃和烯烃化合物。与健康植株相比,受虫害的中间锦鸡儿挥发物中新出现了3-蒈烯、α-蒎烯、α-香柠檬、β-波旁烯等物质,健康植株挥发物中检测到的水杨酸甲酯、顺-3-己烯醇和环癸醇并未在虫害植株中检测到。与健康植株相比,受机械损伤后的中间锦鸡儿挥发物中新出现了α-香柠檬、γ-戊内酯、对乙基苯甲醛等物质。健康植株挥发物中检测到的反-3-己烯醇、罗勒烯和水杨酸甲酯并未在机械损伤植株中检测到。在行为选择试验中,反-3-己烯醇、柠檬烯和水杨酸甲酯对柠条种子小蜂产生吸引作用,3-蒈烯、β-石竹烯和月桂烯对柠条种子小蜂产生趋避作用,柠条种子小蜂对乙基苯甲醛和γ-戊内酯无明显的选择行为。[结论]柠条种子小蜂的危害以及机械损伤均能改变中间锦鸡儿挥发物组分,反-3-己烯醇、柠檬烯和水杨酸甲酯对柠条种子小蜂产生吸引作用,3-蒈烯、β-石竹烯和月桂烯对柠条种子小蜂产生趋避作用,可以�
胡雅茹张燕如姜海燕赵胜国雷静文王晓丽
关键词:中间锦鸡儿挥发性物质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5年
为探究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宁夏枸杞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 mmol/L NaCl+蒸馏水喷叶(CK)、150 mmol/L NaCl+蒸馏水喷叶(N0)、150 mmol/L NaCl+0.005 mg/L EBR(T1)、150 mmol/L NaCl+0.050 mg/L EBR(T2)、150 mmol/L NaCl+0.500 mg/L EBR(T3)5个处理,分别在盐胁迫第7,14,21天测定幼苗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与N0处理相比,T1、T2、T3处理枸杞幼苗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叶片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显著升高,胞间CO_(2)浓度(Ci)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T2处理效果最佳。盐胁迫第21天,与N0处理相比,T2处理枸杞幼苗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增加23.63%,15.45%,17.70%和47.06%;Chla、Chlb和Chla+b含量分别增加10.68%,12.31%和6.57%;Pn、Tr、Gs分别增加55.53%,27.83%和9.76%,Ci降低14.42%;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3.23%,20.10%和9.31%;MDA含量降低35.28%;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45.17%,86.54%和57.00%。综上所述,外源适宜浓度EBR可以促进盐胁迫下枸杞幼苗生长,提高枸杞幼苗光合能力、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对枸杞幼苗的伤害,提高枸杞的耐盐性,其中,外源0.050 mg/L EBR效果最佳。
王淑娟王淑娟王晓丽王晓丽郭俊刚郭俊刚段立清
关键词:盐胁迫24-表油菜素内酯光合参数抗氧化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