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旭

作品数:211 被引量:561H指数:14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9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8篇金属学及工艺
  • 8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冶金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3篇超高强
  • 61篇高强度钢
  • 60篇超高强度钢
  • 52篇合金
  • 41篇时效
  • 36篇马氏体
  • 28篇真空
  • 28篇马氏体时效
  • 27篇力学性能
  • 27篇力学性
  • 25篇真空感应
  • 24篇时效钢
  • 24篇马氏体时效钢
  • 24篇奥氏体
  • 21篇韧性
  • 21篇晶粒
  • 18篇回火
  • 16篇重熔
  • 15篇电渣
  • 15篇电渣重熔

机构

  • 210篇钢铁研究总院
  • 22篇昆明理工大学
  • 13篇中国航发商用...
  • 9篇钢股份有限公...
  • 8篇西北工业大学
  • 7篇中国航发上海...
  • 6篇燕山大学
  • 5篇宝钢特钢有限...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云南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中国航空动力...
  • 3篇华为技术有限...
  • 2篇中国航发湖南...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10篇王春旭
  • 162篇厉勇
  • 122篇韩顺
  • 84篇刘宪民
  • 55篇黄顺喆
  • 39篇刘雨
  • 29篇刘少尊
  • 27篇李建新
  • 22篇田志凌
  • 20篇庞学东
  • 18篇刘振宝
  • 18篇梁剑雄
  • 15篇王长军
  • 12篇邢峰
  • 9篇谭成文
  • 9篇于晓东
  • 9篇王富耻
  • 8篇傅万堂
  • 8篇胡正飞
  • 7篇张景海

传媒

  • 31篇金属热处理
  • 13篇热加工工艺
  • 11篇钢铁
  • 8篇钢铁研究学报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6篇锻压技术
  • 5篇特殊钢
  • 4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航空材料学报
  • 3篇金属学报
  • 3篇塑性工程学报
  • 2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中国材料科技...
  • 2篇北京金属学会...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天津冶金
  • 1篇特钢技术

年份

  • 22篇2025
  • 26篇2024
  • 23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8篇2016
  • 18篇2015
  • 1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2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密度动能超高强度钨镍耐热合金及制备方法
一种高密度高韧性动能超高强度钨镍合金,属于耐热合金领域,特别涉及,该合金的化学组成成分重量%为:Ni 50-80%,W 20-40%,其他可含有Ti 0-3%,Al 0-3%和Nb 0-8%,其余为其他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王春旭厉勇谭成文刘少尊于晓东王富耻黄顺喆韩顺刘宪民李建新庞学东
一种双相高密度可铸锻动能钨镍钴合金及制备方法
一种双相高密度可铸锻动能钨镍钴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动能合金领域,该合金的化学成分重量%为:W 35‑65%,Ti 0‑3%,Al 0‑3%,Nb 0‑8%,Ta 0‑10%,余量为Ni或Co或NiCo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王春旭厉勇谭成文刘少尊于晓东王富耻黄顺喆韩顺刘宪民李建新庞学东
文献传递
Mo含量对AF1410钢二次硬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通过调整AF1410钢Mo的质量分数到3.0%,得到试验钢,对试验钢不同时效温度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AF1410钢相比较,当Mo的质量分数为3%时,试验钢的二次硬化效果显著,在460℃时效时达到硬化峰值,峰值硬度为HRC 53.5,比AF1410钢的峰值硬度提高了1.5(HRC)。
李阿妮厉勇王春旭刘宪民
关键词:力学性能
一种抗疲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申请涉及合金钢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疲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抗疲劳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C 0.46‑0.56%,Si 0.5‑2%,Mn 0.5‑1.8%,Cr 0.1‑...
王春旭耿如明肖凯厉勇韩顺雷斯敏刘雨孙彦东曹昱宪章骏
回火参数对40Cr3MoV钢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了回火温度和时间对 4 0 Cr3Mo V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同回火时间相比 ,回火温度对力学性能的作用要显著得多。在 5 5 0℃以下回火时 ,力学性能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变化缓慢 ;当回火温度高于 5 80℃时 ,随回火温度的提高 ,强度急剧下降 ,韧性迅速增加。
王春旭房昕刘宪民王淑琴
关键词:回火参数低合金超高强度钢
一种A100超高强度钢的气体氮化方法
本申请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A100超高强度钢的气体氮化方法。该气体氮化方法包括对A100超高强度钢依次进行的强渗阶段和扩散阶段,形成氮化层,获得氮化后A100超高强度钢;气体氮化过程中,温...
厉勇李瑞鑫王春旭吕知清韩顺傅万堂厉鑫洋耿如明雷斯敏刘雨
40CrNi2MoE钢的高温塑性变形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Gleeble-38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1 123~1 423K、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对40Cr Ni2Mo E钢进行了高温轴向单道次压缩变形试验,根据压缩试验结果绘制了高温塑性流变曲线,并观察了变形后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该钢的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变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在真应变为0.9,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的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应变速率为10 s-1,变形温度高于1 323 K时,该钢才会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计算得到40Cr Ni2Mo E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333.726 k J·mol-1,并建立了该钢动态再结晶条件下峰值应变与Zener-Hollomon因子的定量关系以及高温塑性变形本构方程。
苏新生徐文帅黄顺喆王春旭厉勇
关键词:塑性变形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
一种添加间隙原子的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合金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添加间隙原子的多主元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添加间隙原子的多主元合金,其特征在于,由重量99.7‑99.9wt%的CoNiCrMo合金基体和0.1‑0.3wt%氮元素组成;按照元...
刘雨王长军王春旭梁剑雄曹昱宪杜振航耿如明褚韦涵王民乐
航空齿轮钢C69高温渗碳后的组织性能被引量:6
2022年
通过OM、SEM、TEM以及显微硬度计等设备研究了1050℃下不同渗碳工艺对航空齿轮钢C69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渗碳、深冷和回火处理后,渗碳层表层的显微硬度最高可达约950 HV0.3,组织为针状马氏体,马氏体上观察到M3C、M2C碳化物,晶界处有M7C3碳化物分布,次表层组织为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心部显微硬度约为630 HV0.3,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循环渗碳的渗碳效率更高,随循环次数增加,试验钢的表面碳含量和渗碳层深度不断提高,且晶界处M7C3尺寸和数量逐渐增加。4次循环渗碳的表面碳含量为1.14%,渗碳层深度约为3.0 mm。
戴建科韩顺厉勇刘宪民王春旭庞学东李建新
关键词:渗碳工艺碳化物
一种单真空300M钢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单真空300M钢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依次进行以下步骤:电炉熔炼、LF冶炼、VD冶炼、电极浇铸、电极退火、真空自耗重熔;LF冶炼:依次采用碳电极和Si‑Ca线进行脱氧;真空自...
王春旭耿如明韩顺厉勇刘雨雷斯敏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