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燕
- 作品数:13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宿州市立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生物反馈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生理-心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56名冠心病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观察组(生物反馈组)或对照组,两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了每天1次、每次30min、为期14d的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患者在同等条件下静卧30min。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生理指标中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及心理指标中的焦虑(HAMA)、抑郁(HAMD)进行评估,比较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 (1)观察组SBP、DBP、HAMA和HA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394,P=0.001 3;t=3.632,P=0.000 6;t=4.252,P=0.000 1;t=4.309,P=0.000 1),SDNN显著高于对照组(t=3.213,P=0.002 2)。(2)观察组SBP、DBP、HAMA和HAM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DN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SBP、HAM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辅助治疗方式。
- 陈芹王新燕马美玲郭娟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理生理学
-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 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精神病学社会心理学
-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
- 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防御方式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检出情况以及PTSD与防御方式、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400例创伤患者中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2)PCL-C阳性组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多于积极应对方式;(3)PCL-C阳性组在防御方式上采取不成熟型和掩饰型多于PCL-C阴性组;(4)PCL-C阴性组在社会支持方面均高于PCL-C阳性组。结论经历创伤患者承受心理压力大,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掩饰型和不成熟倾向,而好的社会支持可改善其应对方式。
- 王新燕张桂青石志坚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防御方式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生存质量的疗效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后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某班1名同学突遇车祸身亡后d 2,对目睹事件的54名同学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并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理评估。结果初中生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各个症状群中B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D组,C组最低;团体心理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各症状群阳性例数及得分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团体心理干预前及6个月后,初中生生存质量4个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团体心理干预6个月后生理、社会关系、环境3个领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初中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 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团体心理干预初中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研究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生存质量的疗效研究
- 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团体心理干预初中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疗效研究
- 眼动脱敏和再加工与CBT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与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EMDR组、CBT组及对照组(各组n=27),采用临床PTSD诊断量表(CAP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后对3组患者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结果 EMDR组、CBT组、对照组患者的脱落率分别为29.63%、7.41%、7.41%;EMDR组在CAPS再体验症状评分低于C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 EMDR和CBT均是治疗PTSD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EMDR在改善PTSD再体验症状较CBT更为有效,未来的研究应注重稳定化技术的应用以降低EMDR的脱落率。
- 王新燕张桂青胡敏梁霞陈玲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行为疗法随机对照试验
- 创伤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疆某三甲医院的创伤住院患者,以及目睹亲人经历重大创伤或者突然亡故的家属400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应用PTSD诊断量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PTSD的患者并调查其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①400例被试PCL-C评分均值为(36.975±14.090),PTSD的症状筛查阳性率为31%(PCL-C分值≥41分);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女性(χ2=13.380,P<0.001)、重大外伤(χ2=24.488,P<0.001)、癌症(χ2=9.268,P<0.05)、丧亲(χ2=41.083,P<0.001)的被试PTSD症状的发生率高。结论创伤后PTSD症状发生率较高,性别、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患有癌症或丧亲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 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精神病学社会心理学
- 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车祸创伤后应激障碍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目睹班级成员车祸创伤后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症状的作用,为开展学生突发事件的心理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石河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目睹同班同学遭遇车祸身亡事件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方案(3周5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测量,比较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及3个月、6个月后各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16.0%,22.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8.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4.0%,24.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3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8.0%,20.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6.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6个月后学生PTSD症状筛查阳性为2.0%,8.0%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4.0%出现抑郁症状。干预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PCL-C量表B,C,D组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A总分及精神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迟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睹班级成员车祸身亡的初中生会出现创伤后应激、焦虑及抑郁症状,施行团体心理干预能缓解症状。
- 石志坚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应激障碍创伤后抑郁
- 车祸发生后中学生急性应激的症状反应特点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历车祸班级中学生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有效样本为经历车祸班级的49名学生,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量表(PCL-C)、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防御方式问卷为工具采用一对一面谈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该班学生中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创伤提示异常心理痛苦(34.69﹪),闯入性回忆(32.65﹪),回避创伤相关思考(22.45﹪),回避创伤提示物品或境遇(22.45﹪)和过度警觉(20.41﹪);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率为16.33%,PCL-C阳性组与阴性组学生在社会支持(t=4.105,P<0.01)、应对方式(t=3.627,P<0.01)及防御方式(t=5.428,P<0.01)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历车祸创伤后的中学生急性应激发生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 王新燕张桂青
- 关键词:车祸中学生心理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