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锋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政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行为侧写与行为反侧写案例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通过对内蒙古D市一起焚尸案的侧写分析,认为行为侧写和行为反侧写是整个侧写理论和方法践行连续过程中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但又是需要区别对待的两个侧写方向。这两者一方面统一于自身的理论,另一方面贯穿于其他案件侦破的理论和方法。其作用的发挥不仅依赖于侧写本身的优劣,也依赖于侧写主体的特征。
- 王攀锋
- 关键词:人格
- 谎言并不可测被引量:1
- 2010年
- 现代心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多种学科迅速发展,逐渐建立起一些主要以情绪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测试技术,但各种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的差别相当明显。中国现行公检法机关运用的主要有美式测谎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伯欣教授所创的武氏心测理论和方法。美式测谎以谎言口供为测试对象,认为存在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谎言-情绪反应模式,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武氏心测提出以与涉案人相关最为密切的心理痕迹的动态形成过程和状态为测试对象的"以变应变式"测试理论和方法,强调被测人的认知过程对测试影响的复杂性,克服了传统美式测谎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性和简单化的弊端。
- 王攀锋
- 关键词:测谎心理测试技术
- 一些GKT测试原则的可变性解析
- 2012年
- 基于外周心理生物指标的GKT测试技术,在实验室和实测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导出一些一般意义上的原则,但对于这些原则在原则之外的情况的变化却鲜有系统的阐述。故而在此,将从测试的基本属性上,从心理测试理论和应用实践上论证这些一般意义上适用的原则在原则之外的可变性,为心理测试实践提供参考。
- 王攀锋范刚
- 关键词:GKT心理测试
- 非常态心理测试中的阈限问题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由于人对刺激和刺激的变化的感知存在阈限,在基于外周生理生物指标的心理测试中,通过对阈限影响因素的控制、对刺激和阈限的合理操作和解释,充分利用阈限的特点和规律编题和评图,从理论和方法上,可使一些非常态下阈限因素导致的非典型的图谱典型化、难判读的图谱易解释。
- 王攀锋范刚
- 关键词:阈限感受性
- 犯罪心理测试实证效度的测量被引量:1
- 2012年
- 目前,基于外周生理生物指标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就其各种效度指标而言,无论是实验室研究,还是实测研究,都会受到测试人员水平的影响,这是导致各种理论和方法之间以及实验室研究与实测研究之间的效度之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此主要讨论心理测试最具有说服性的实证效度测量上的争议和现存的问题,以及如何界定的方法。
- 王攀锋范刚
- 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机制
- 2011年
- 当研究者以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凸显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试着以规则对抗、矛盾学说建立极性心理和行为机制来处理同样具有极性特征的犯罪问题时,青少年在犯罪问题上的易感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也许就开始清晰化了。
- 王攀锋武伯欣
- 关键词:弱势群体
- 心理测试技术的误差分析
- 2012年
- 心理测试技术测试误差主要来自被测对象、题目编制、测试实施过程等三个相对独立的方面,且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权重也不同。对被测对象的个别化、动态化处理,科学的编题,适当的测前访谈,动态、整体、多因素参考的评图等能有效提高测试准确性。
- 王攀锋范刚
- 关键词:心理测试技术编题
- “人机协同”属性的测谎信效度项目反应论解释被引量:1
- 2012年
- 在"人机协同"这样抽象而模糊的概念下,测谎技术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在经典的测试理论下,由于无法排除"测试员"因素及与其相关的因素对测试准确性的干扰,而无法求证测谎的真实信度和效度。项目反应论模型则可以在绕开"人机协同"问题的前提下,在理论上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问题解决的角度出发,为测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 王攀锋范刚
- 关键词:测谎信度
- 我国心理测试技术效度特异的统计和信号检测论探析——“武氏心测理论方法”效度特异性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项测试最重要就是它的效度。目前"武氏测谎"排除无辜率100%,总的准确率98%。也就是说,还存在将涉案者排掉的情况。本文重在分析论证这项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统计学和信号检测论基础对效度特异性的影响。
- 王攀锋
- 关键词:信号检测感受性
- 青少年犯罪的极性心理和行为演变
- 2011年
- 当研究者以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凸显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试着以规则对抗、矛盾学说建立极性心理和行为机制,以去人化、完全物化和旁观者的姿态来处理同样具有极性特征的犯罪问题之时,青少年在犯罪问题上的易感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也许就开始清晰化了。
- 王攀锋武伯欣
-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