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Ⅱ)、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4年8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 d、3 d SⅡ、PLR水平。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142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中108例生存,34例死亡,死亡率为23.94%;生存组和死亡组在脑中线移位、术后3 d格拉斯昏迷量表(GCS)及术后3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1 d、3 d死亡组SⅡ、PLR显著高于术前,且术后1 d、3 d死亡组SⅡ、PLR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 d NIHSS评分、术后1 d SⅡ、术后3 d SⅡ、术后1 d PLR、术后3 d PLR升高是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1 d SⅡ、PLR预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0.685~0.802)、0.718(0.650~0.786),两者联合检测预测的AUC为0.832(0.783~0.881)。术后3 d SⅡ、PLR预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797(0.743~0.851)、0.755(0.699~0.812),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66(0.825~0.906),术后3 d SⅡ、PLR联合检测的AUC大于术后1 d SⅡ、PLR联合检测的AUC(P<0.05)。结论: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SⅡ、PLR升高,且二者升高是创伤性脑出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创伤性脑出患者短期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口服阿司匹林后脑出血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和(或)输血小板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术后24 h内复查头部CT测量出血量,比较两组再出血率和再出血量。术后4周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降低,再出血量也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B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更高;GC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昏迷程度较低。结论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立即停药并且进行TEG检测,进行个体化输血小板治疗,减少再出血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