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传吉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4篇治疗小儿
  • 3篇中医治疗
  • 2篇治疗小儿咳喘
  • 2篇中药
  • 2篇小儿
  • 2篇小儿咳喘
  • 2篇疗效
  • 2篇咳喘
  • 2篇急性
  • 2篇儿童
  • 2篇发热
  • 2篇感发
  • 1篇胆道
  • 1篇胆道蛔虫
  • 1篇胆道蛔虫症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炎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机构

  • 8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8篇王传吉
  • 3篇李安源
  • 2篇李艳冬
  • 1篇解砚英
  • 1篇吴秀芳
  • 1篇孙景兰
  • 1篇张林英

传媒

  • 4篇山东医药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89
  • 2篇1965
  • 2篇196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治疗小儿危重枝气管肺炎60例的初步临床分析
1965年
我院于1963年12月至64年2月,仅经西医要求中医会诊的危重患儿即达60例之多。现仅将我们运用中医的辨证观点,对治疗60例患儿的结果,略予分析。临床资料分析本组患儿共计60例,皆系住院治疗。其中男43例,占71.6%;女17例,占28.3%。
王传吉张在保
关键词:小儿西医中医
治疗14例胆道蛔虫症的经验介绍
1965年
胆道蛔虫症,是农村中常见的疾病。几年来,经西医明确诊断而转中医治疗者共14例,我们以中医辨证原则采用中药治疗收效尚称良好。资料分析及治疗结果本组病例中,儿童5例,农民8例,职工1例。居住本市者4例,农村者10例。14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标准是:心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x光十二指肠造影无蛔虫所见。本组病人中,疗程最短者2天,最长者7天。
王传吉
关键词:农民胆道蛔虫症儿童中药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近况被引量:3
1993年
外感发热是儿科常见病,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近几年来治疗本病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辨证论治根据外感发热的病邪、病位及病机特点不同,临证用药各有所长。肖正安将小儿高热分10型论治,(1)风热型:辛凉解表。
李安源王传吉
关键词:发热小儿外感病中医药疗法
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喘200例被引量:1
1997年
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喘200例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李安源王传吉关键词止咳平喘汤小儿咳喘疗效观察近2年来,我们自拟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喘2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患儿门诊治疗178例,住院治疗22例;男116例...
李安源王传吉
关键词:儿童止咳平喘汤咳喘疗效
止咳平喘膏为主治疗小儿咳喘477例被引量:1
1989年
介绍用自制中药止咳平喘膏穴位贴敷.并配合超短波照射,治疗小儿咳喘(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477例,治愈率36%、总有效率93.8%.观察表明,对迁延日久、痰多喘鸣、肺布罗音不易吸收者,疗效尤佳。
吴秀芳孙景兰王传吉
关键词:小儿咳喘外治疗法
中医治疗急性結核性胸膜炎合并积液1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1962年
一、病名: 結核性胸膜炎合并积液是現代医学的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的悬飲就其含义与症状来看极为相似。金匱痰飲篇云“飲后水流胁下咳吐引痛調之悬飲”。后世医家徐忠可云“飲非痰,乃实有形之水也……所謂悬者;如物空悬,悬于膈上而不下也”。具体的說明悬飲之病就是飲邪潴留于胁下为患之病了。
王传吉
中医利尿逐水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1962年
中医利尿逐水法是丰富多采,它根据病因之不同、属性之異常,結合体質之强弱及病势之輕重緩急而分別采用之。若应用得法能收到药到病除之效;否則,辨証不明,用药不当,不但妄費药石,貽誤病机,且有伤正之弊。
王传吉李艳冬李襄五
关键词:用药不当病因中医病势
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感发热患儿 74例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4 4例用小儿退热口服液 ,对照组 30例静滴青霉素、病毒唑 (高热时用 2 5 %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巴米尔 )。结果 治疗组 2 4h内体温降至正常 (不再回升 )者为 93.18% ,总有效率为 97.73% ;对照组 2 4h内体温降至正常 (不再回升 )者为4 0 % ,总有效率为 93.33% ;2 4h内退热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上感发热具有退热快、效果稳定、疗效高的特点 ,无论对细菌感染。
李安源王传吉张林英李艳冬解砚英
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退热口服液中药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