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新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脂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为脂肪组织工程提供一种来源丰富的干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胰酶和胶原酶Ⅰ型联合消化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化学诱导方法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成脂细胞方向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染色。结果:胰酶和胶原酶Ⅰ联合消化法分离的细胞贴壁生长,呈现成纤维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44和CD105,但不表达CD31、CD34和CD1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诱导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细胞形态转变为肥大、扁平、含有大量脂滴的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示胞浆充满了油滴空泡。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成脂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为脂肪组织工程提供了一种来源丰富、免疫力低和低分化的种子细胞。
- 余永春孙洁王伟新敬伟刘磊
- 关键词:成脂分化化学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2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ADSCs)在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21(miRNA-21)表达变化情况。方法:从8只出生30d雄性体健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未诱导的细胞为对照。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μ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mmol.L-1)、胰岛素(10mg.L-1)]。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d和未诱导microRNA-21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结果:经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及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证实脂肪基质细胞已经脂向分化,miRNA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表明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体外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结论: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后的表达有显著降低,可能参与调控ADSCs的脂向分化过程。
- 王伟新张勇李晓宇龙洁田卫东汤炜王杭郑晓辉刘磊
- 关键词:MICRORNA-21脂肪基质细胞实时定量PCR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优化
- 2015年
-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最佳方法。方法:I 型胶原酶加胰酶、II 型胶原酶加胰酶、II 型胶原酶透明胶原酶加胰酶和贴壁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 进行培养。研究中调整血清浓度15%或20%;调整培养基为LG-DMEM 或HG-DMEM;添加表皮生长因子和重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 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仅I 型胶原酶加胰酶方法可高效成功地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其他分离方法结果均为阴性,改变培养基、血清浓度和添加生长因子都未见分离出细胞。结论:采用I 型胶原酶加胰酶方联合消化法以及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 可以快速高效的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 余永春王伟新王伟新孙洁敬伟
-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酶消化贴壁法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牙向分化能力的研究
- 目的:探讨在相同诱导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s)的牙向分化能力。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BMSCs和ASCs,对第3代BMSCs和ASCs采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基进行牙向分化诱导。诱导...
- 冯帆余永春王伟新周猛敬伟龙洁汤炜田卫东刘磊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牙再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