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近34a吉林省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利用1980-2013年吉林省20个气象站夏季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计算累计距平、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近34a来吉林省夏季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4a来,吉林省夏季气温经历了一次显著的波动,并且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增暖是一突变现象;吉林省夏季气温序列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特征时间尺度,分别为2~4年、6年左右、8~12年;吉林省夏季气温趋势主要存在三种空间分布型;整个吉林省夏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并且北部的增温幅度大于南部。
- 牛立强曲思邈王秀娟王艳萍
- 关键词:夏季气温突变
- 东北冷涡下白城北部地区一次局地暴雨的诊断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利用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1°×1°每日四次NCEP再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2015年6月6日发生在白城地区北部的局部暴雨形成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为混合型降水,主要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并伴有短时强降水,而无其它明显强对流天气,其影响系统为从东北冷涡中心分裂出的一个低涡中心和地面低压,并非冷涡主体本身,云图上有弱的对流云团,雷达图上表现出混合型回波的持续;整层有强垂直风切变,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整层垂直上升运动的明显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中尺度动力抬升机制;700h Pa以下有一定的对流不稳定,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此次暴雨过程的水汽来源主要是白城北部地区本地的水汽。
- 牛立强马洪波孙凯军
- 关键词:东北冷涡动力条件水汽条件
- 基于SWAN系统的新冰雹指数应用及检验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通过对2014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该指数在吉林省的报警情况和实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检验分析。发现,新冰雹指数对冰雹的预警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其命中率达到90%以上,且大多数报警可以较实况提前10-30min。同时也发现冰雹指数仍存在虚警率较高的问题,这与冰雹天气观测的局限性、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存在一定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在冰雹指数报警的前提下还需要综合考虑报警中冰雹概率等具体信息,开展相应的预报预警服务。此外,针对该指数未命中隔离的分析,对指数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马洪波陈长胜牛立强王啸华
- 关键词:SWAN冰雹指数命中率
- 一次东北冷涡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和位涡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通过对2010年7月27-29日吉林省一次较大范围的冷涡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建立了此类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200hPa呈现“两脊一槽”型,高空急流呈辐散状位于吉林省上空,急流中心最大风速≥60m/s;500hPa东北冷涡强烈发展,鄂海阻高稳定维持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天气系统,中心最大风速〉120m/s的偏西风急流带横穿吉林省中部;850hPa风速≥12m/s的3条急流带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交汇,形成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气旋性涡度柱,较强的垂直上升气柱一直向上伸展到500hPa附近,极有利于对流的发展和强降水的维持。通过计算整层水汽通量与吉林省逐6h平均降水量的相关矢量场,结果表明:偏西、偏南及偏北3条水汽通道在吉林省中南部汇集是此次强降水发生的重要条件,暴雨落区与整层水汽通量汇合区密切相关,水汽输送以经向(南北方)水汽流入为主。暴雨期间具有较好的动力、热力及能量条件,特别是湿对流有效位能明显偏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由极大值开始下降的过程中。干侵入是激发冷涡发生、发展的动力条件之一,≥1Pvu(位涡单位)的高位涡舌在下降的过程中,同时南移,与中部地区强降水落区自北向南移动相吻合。
- 王宁徐祥德徐洪雄慕秀香牛立强李尚锋
- 关键词:东北冷涡对流性暴雨水汽输送位涡
- 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及其对一场切变暴雨落区的预报检验被引量:9
- 2013年
- 本文对2011年12月投入业务试运行的吉林省集合动力因子系统(EDFF)的性能和优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以2012年8月4日的一场切变暴雨为例讨论了该系统对这场大暴雨落区的预报能力,发现在统计的15个预报因子中有14个对暴雨落区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此次过程各参数的暴雨落区阈值,比较这些阈值与2010年暴雨的统计阈值发现,动力因子对切变暴雨预报的阈值基本稳定。一系列检验工作表明:由于这些动力因子能够较好地表征降水系统的典型垂直结构特征,因此它们的正高值区通常与地面降水区相对应;而在非降水区,这些动力因子的数值很小,基本可以忽略;受初始资料分辨率和预报能力的影响,目前动力因子比较适合预报有组织的系统性比较强的降水系统,对于某些孤立的局地性很强的暴雨,预报能力较弱。
- 牛立强陈长胜马洪波
- 关键词:暴雨落区阈值对流涡度矢量
- 不同触发条件下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的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2月21—22日吉林省一次极端暴雪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涡配合地面蒙古气旋东移发展为形成暴雪的重要因素,850 hPa温压场反位相叠加符合吉林省典型大风天气的形势。此次降雪过程可以分为暖区和冷区降雪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降雪由低空南风急流触发,来源于渤海和黄海的水汽异常丰沛,动力条件相对较弱;第二个阶段降雪水汽条件弱于第一个阶段,水汽主要来源于低涡北部的偏东风急流和偏北风急流,汇集日本海的水汽集中向西输送,但动力条件强于第一个阶段降雪,强降雪期间伴随明显的干侵入及锋生过程,冷空气作用显著。强降雪发生时,回波强度一般为15—25 dBz,且回波高度≤4 km,同时冷区降雪强度还与切变线的加强和冷空气的入侵密切相关。
- 王宁秦玉琳姚帅王婷婷牛立强
- 关键词:水汽输送干侵入锋生过程
- 一次东风回流暴雪的诊断分析及卫星和雷达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利用高低空常规观测资料、NCEP(1°×1°)资料、FY2E卫星图像与数值产品,多普勒雷达图像等对发生在吉林省东北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一场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场暴雪发生在高低空低涡共同作用背景下,低层强暖湿平流与高层强冷干平流叠加是暴雪发生的直接原因。中低层涡度强烈发展使得低涡发展,地面气旋的锢囚锋作用使得冷暖空气在暴雪区交汇;渤海与日本海共同向暴雪区输送水汽,特别是东风回流将日本海水汽直接输送到延边州;卫星云图上TBB密集区与暴雪区对应较好;雷达强度图上表现为低质心回波降雪,速度图上可见东南风急流。通过分析旨在发现东风回流降雪成因和动力、水汽、热力、触发条件等因素,找出预报着眼点,可为今后此类暴雪预报提供参考。
- 胡中明牛立强胡洪泉
- 关键词:低涡卫星图像